陈淮: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这20分钟让我很忐忑,前面是高水平的贾所长,后面是高水平的巴所长,一个财政专家,一个金融专家。其实,调控房地产主要是他们俩儿的事儿。为了应对好这一个严峻的挑战,我特意写了一个提纲,在EMBA讲四天课都不拿纸,但我为了防止后面高层次的巴所长找出毛病来,我刻意三天三夜没睡觉准备了一个提纲。
给我出的题目是为什么要调控房地产?就像问父母为什么要管孩子?其实这个问题是不言而喻的。这个题目,在不长的时间内,我准备讲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房地产业为什么是支柱产业?第二个问题是什么是不正常的房地产业?第三个问题才是,为什么要调控房地产业?短短的时间,讲三个大问题。
第一个大问题,房地产业为什么是支柱产业?
我有时候经常碰到,这多年来反复地、不停地碰到媒体问,开发商都进二、三线城市了,他们会不会把泡沫带到二、三线城市去?好象开发商到那儿就是气泡砖一样,中国是建更多的房子,更快的建房子,住房的供和求的平衡才能够更快的形成,还是更少的不建房子?不知道为什么我们把房地产业的发展认为一种灾害,是一种恐慌,是艾滋病毒,我们应该努力把它消灭了才对?这种认识是没有道理的。房地产业之所以是支柱产业,在今天上午的对话中我说了一句,并非是或者主要不是因为它能够带动多少个上下游行业,或者说当年的国际经济增长有多少个百分点的支持,这只是浅层次和短期的看法。房地产业之所以是支柱产业基于以下四个理由:
一是中国的经济发展走到了一个叫做城市化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上城市固定资产的大规模形成,是我们未来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们正处在一个城市固定资产大规模形成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需要包括住宅产业、商业地产、公共建筑及地下基础设施、高铁、高速路等一系列的城市固定资产。如同我们没有航空母舰,绝打不赢南海之战,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大规模、高质量的城市固定资产,我们就无法在21世纪初让中华民族进入世界一流的经济强国。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城市固定资产大规模形成时期,在未来20-30年中,我刚刚贾看所长写的一篇文章,“中国为什么还有20年的黄金期”?如果没有这20年城市固定资产形成的规模、速度和质量,决定了中国经济体在未来20-30年发展的规模、速度和质量,我们靠大战虎头山、修水平梯田,永远让老百姓过不上幸福的富裕日子,永远成不了世界一流的经济强国。
二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中国老百姓消费结构,正在从以“衣食”为主向以“住行”为主升级。毫无疑问,我们在前二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改革开放过程中,人们的衣食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衣食有余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人们不仅要求穿得好,吃得饱,而且要求住和行条件的改善。上午,我也提到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三大汽车体系,北美、东亚、欧盟三大汽车体系的产销量萎缩了35%,而谁也没有想到,包括我们自己的汽车厂商也没有想到,那一年中国汽车市场的产销量都分别增长了45%以上,一举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这只是住和行里面的一个侧面。老百姓的消费结构,这一个发展趋势、进步趋势是任何人也阻挡不了的,也不是什么样的调控就能把这种趋势改变的。
三是社会利益主体诉求已经从此前简单的增加收入,奖金上不封顶,下不保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多种所有制并存,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等诸多以改善收入为基础的利益诉求,变成了提高收入与私人资产累积并存的利益结构。我们正在从一个越穷越光荣,越穷越革命,有产是社会的敌人,是打倒的对象,这样一种社会价值观奔向,让大多数老百姓有产的这样一个社会。老百姓的私人财富累积,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进入到中产阶级的这样一个有产过程,是我们全面奔小康的其中应有之意,这样一个趋势决定了有房产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体现形式。
第四,为什么房地产业是支柱产业,我们的市场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改革已经走了很多年,但我们只是初步完成了产品的市场化阶段,比如价格放开、比如流通自由竞争。在这之后,真正实现市场经济还有要素的市场化和产权的市场化,我们跃过了要素市场化,也就是资金、土地市场化的阶段,直接进入了国企市场化改革,坦率地说这个改革只走了一半就基本上停步了。我们唯一公开的产权交易市场——股市,在过去的两到三年,巴曙松教授肯定不赞成我们已经走到全世界最差市场这个地步了,产权的市场化裹足不前,因为我们在要素市场化上没有取得进展。到今天,利率还是被政府掌控着的,土地还是被政府掌控着的,两个市场经济下最重要的基础要素还不能够在市场通过竞争的方式、优胜劣汰的方式来获得的话,我们永远进不了市场经济。
我们的房地产业正在大规模的推动着这样一个市场经济发展的门槛,跨过这个门槛,这是第一个,我们为什么说房地产业是支柱产业,这些必然趋势决定了它在未来20-30年的经济发展中、社会发展中扮演“支柱”的重要角色。
第二个大的问题是,房地产市场什么叫正常?什么叫不正常?
今天上午,大概是一个湖南的媒体记者问我说,我们湖南5、6、7三个月成交量都放大了,是不是市场就不正常了?谁跟你说成交量放大就不正常了?是不是老百姓都不买房子,房地产市场就叫正常了?房地产市场不正常,如果我们每天说这个月成交量同比增长了0.2个百分点,下降了0.3个百分点,这没有意义。正常与否,一是是不是有大规模的投机性、投资性需求进入市场了?如果成交量的放大并不是投机性需求,为卖而买的需求,过度占有资源的需求,那么它就是正常的。别以为成交量放大就是市场向坏,是不是有投机性、投资性需求大规模入场了?如果没有这样的因素,那我们认为这个市场正常。
其二,是不是有大规模不正常的外来需求推动了二、三线城市或者某一城市的房价?或者是需求?比如说,温州炒房团,或者说外来资金,游资,国际热钱大规模涌入一个局部地区导致的?请注意,大家上午说到“国八条”、“新国十条”之类的,都统统有一句,当地地方政府要高度关注除本地需求之外的外来需求,如果短期内出现大量外来需求的话,那么这个市场应该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
其三,有没有恐慌性需求入市?有些老百姓被恶化的价格预期所推动,提前大规模入市,导致了短期内市场需求的大增。人们被某些不适当的舆论引导,以为价格要暴涨了,土地都出地王了什么就怎么样了,为什么同样多次调控中要求各地政府公布未来3-5年土地和住宅供应的计划?也是为了改善老百姓的预期,防止恐慌性需求的产生。
其四,有没有过度放松的金融杠杆,导致需求者不顾自己的风险承担和承受能力而入市?如果诱导了老百姓以为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入市时机,大规模负债,实际上在未来的收入和自己风险承受能力都无法承受的情况下,那这个市场是不正常的。
如果没有以上四种不正常,那么仅仅是老百姓改善性需求,自住性需求,以及低端群体优先改善的需求,那么这种成交量大和小没有什么不正常。我们的任务就是让中国低端老百姓,住房困难的群体,自住性的需求,首次置业的需求优先得到改善,较快的得到改善,不是不让他们改善,不让他们买房子。前不久,有些地方在公积金政策上加以了一些调整,于是就有媒体说这是对抗中央的宏观调控,这是变相给房地产市场松绑,我以为这种说法对公积金基本性质都不认识,公积金就应当尽量多,想方设法的、灵活的带给那些需要购房的自住性需求,而不是把它存起来进股市,盈利,或者被挪用去建保障房,它本来就是老百姓满足自住需求的一种政策性工具,这没有什么不对,应该说做得还远远不够,我们的公积金大量留存,而需要得到这种政策性工具支持的基本需求还如饥似渴而不得。
第三个大问题,为什么要调控房地产市场?
也经常被人们问到,把房价调到百分之多少就是调控的目标了?我从来没听说过这样的调控目标,我也不认为把目标设定在这样一个指标上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我们为什么需要调控房地产市场?同样有四个因素。
其一,要让这个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与国民经济短期稳定运行密切结合。比如说,通货膨胀预期时,我们就需要收紧金融杠杆,维护国民经济稳定运行,避免发生恶性的价格上涨。比如说,在经济增速过度下行的时候,导致失业、银行金融风险的时候,我们就需要适度地降息,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信贷规模,支持经济增长。这些没有什么见智不见智,房地产是维护国民经济稳定运行的客观需要,房地产业也必须适应这样的调控,今后这是你一辈子命中注定要不停面临的一个调控,就如同你不停面对气侯变化要随时增减衣服一样正常。
其二,我们在供不应求的短缺状态下,有些有限资源,应当政府有责任、有义务保证那些低端群体,满足自住性需求的群体、首次置业的群体,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他们的需求优先得到满足。如果我们简单地把资源交给市场。那么,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自然是富人先得,谁出价最高,谁先得,而这不符合社会整体利益和公共利益、长远利益,也不符合政府公共职能应当履行的目标。
如同我多次举到的例子,你上公共汽车有30个座位,你出钱把30个座位都买了,让其他人站着,这显而易见是一种公共利益的损失,你第一个上车,你可以任意挑一个座位坐,但你不可以把其他29个座位都占了。我们中国的住房远远没有盖够,远不像某些专家说的,我们的家庭都到了110-120平米的平均水平了,那个时候他大概说的是美国,我想他把国籍说错了,我们在未来20-30年处在绝对短缺的状态,直到中国的人口在城乡分布结构相对稳步了,也就是中国农民不再往城里搬了,像美国、日本一样、欧洲、欧盟一样,并且城市中大多数人进入中产阶级行列了,到那个时候我们的住房才能够基本达到供求平衡,人口总规模基本稳定了,然后每一个家庭的人口数相对稳定了,在一个时期内平均每个家庭数,我们就知道社会一共有多少个家庭数,每个城市有多少个家庭数,以这个家庭数×1.2,也就是户均占有1.2套住房,100户居民面对120套存量住宅的时候,我们才能够走到住房供和求相对平衡的阶段。在那个阶段上,根据国际经验,户均面积是80-240平米的区间集中着90%以上的住宅。
其三,在调控中我们也在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要优化配置有限的城市资源和住房资源。如果我们仅仅是用限购、限贷、限价,或者拉屎撒尿都算上,人口过度向北京、广州、上海、深圳集中,我们只会导致像今天的孟买。大家可能看过,获得奥斯卡金奖的一个影片,叫做《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那表现的是一种在孟买这个超大城市中贫民窟的悲惨景象,我们只会导致里约热内卢、约翰内斯堡这样的贫民窟,只会导致很多同处一个发展水平线的新兴经济体的覆辙。我们得调整城市结构,让有限的资源在合理比例上配置在中小城市、二三线城市,形成大中小城市的合理结构,让人口的城市化更多的向这些需要进一步扩张的城市集中,这也是我们调控房地产其是应有之意。
最后,为什么要调控房地产业?因为,我们要为很多在房地产业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体制缺陷争取时间。哪些历史缺陷?如同大家说的,中央和地方的税负关系,土地制度,收入分配结构等,这些问题都不是一撮而就,简单地条条例例,简单地控制一下信贷规模,严防地王产生就能够解决的,我们得需要一段制度设立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当让房地产业平稳有序的发展,使我们在制度安排上能够相对地合理和尽量少走弯路。
以上三个问题,仅供大家参考,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