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

其他 >

>

>

正文

仲明助学金管委会负责人陈心宇:“仲明”——一面照亮人心的镜子
作者:     时间: 2011-11-30 23:10:26    来源: [ 观点网 ]

多年以来,我们独树一帜、不遗余力地向学生倡导“道义回报”的道德规范与良知。捐助人和我们共同倡导的精神是:“受惠社会,回报社会”。

  “仲明”——一面照亮人心的镜子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早上好。

  广东民营企业家、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先生创立于1997年的仲明助学金,继续履行着它的使命,迎来一批新的学子。

  杨国强先生是改革开放后成长于珠三角大地新一代民营企业家,在上世纪90年代,人们很早就熟悉了碧桂园的名字,却少有人知晓“给您一个五星级的家”的企业家叫杨国强,他务实、低调,是地地道道的广东人、顺德人。

  在过去14年里,我们受报社委托,一直担任“仲明助学金”的管理委员会负责人,亲历了这份慈善秘密的全过程。

  因此,今天,在这里,我依然要就像往年那样,要项大家讲述一下仲明助学金的故事,重温杨国强先生对同学们的教诲和期望。

  1997年,广东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私营企业家来到羊城晚报,项我们提出,他计划每年出资100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并委托羊城晚报代为管理和发放这笔善款,我们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接受这项使命,并且伴随着这项爱心事业走过了14年。

  多年以来,我们独树一帜、不遗余力地向学生倡导“道义回报”的道德规范与良知。捐助人和我们共同倡导的精神是:“受惠社会,回报社会”。

  14年来,杨国强先生已捐出1900万元,用于资助广州地区以及山区19所高校贫困大学生,受惠学子6446人。

  每年秋天,那笔承载着希望的善款总是准时汇入仲明助学金的专用帐户,从100万元到200万元,每一年我们都选择在一所大学里,举行庄重的发放与签约仪式,受助人与捐助方签订一份《道义契约》,这份《道义契约》里写着:受到社会帮助并渡过难关的学子们,必须承诺奉行“受惠社会、回报社会”美德,愿意将本人所获得的资助本息在毕业后有能力全数偿还给“仲明助学金”,用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这些年,羊城晚报作用一份党报,作用大众媒体,我们始终如一地坚守着那份承诺,我们在捐助人与受助人之间,在媒体与读者之间,传递着爱心,传递着道义,传递着责任。这份心灵的感动,一起陪伴和鞭策着我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都十分感谢这份真挚的感情,因为她荡涤了灵魂,纯洁了心灵。

  在这个世界上,成功的人士很多,但牢记责任、感恩社会,每年出巨资资助贫困大学生,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我想说的是,这是一位真正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他懂得感恩,牢记责任,不望使命。

  我真诚地希望,幸运地获得这份援助的大学生们,当你们拿起笔,亲手签订这份《道义契约》的时候,请你不要将它仅仅看作是一笔雪中送炭的物质,应回报今天所得到的帮助,将今天得到的这笔钱,连本带息还给“仲明大学生助学金”,或自己设立一个助学金,以一种道义责任,加到奉献爱心,回报社会的行列。假如你日后一事无成,衣食无着,那就算了。

  仲明大学生助学金创立者杨国强先生的一封信:

  即使世界最值钱的钻石瞬间属于我,摸摸我的脉搏,肯定不会多跳两下。

  有人将人的一生归结为六子字“出生,受苦,死亡”,将“快乐”去掉了,这有什么意义?

  工作对于我来说,只是为社会尽一份责任,赚钱不是目的,赚的钱越多,我的亏损就越大,因为财富对于我来说,已不是个问题,我衣食无忧,住别墅,坐劳斯来斯,再有钱也不过如此,所以我越拼命,自己损失就越大。

  成与败,只是生活中的平常事。

  古人云,施恩莫望报。我小时候连饭也吃不饱时,曾向村人接谷度日,如今,我报答他的不知道超过当年帮助我时的多少倍。我每年都送许多钱和物给他,他的一家,祖孙三代人的工作我都安排了。

  我母亲食而不胖,晒而不黑,是极善良的夫人,虽然不识字,我的哥哥当年死于肝硬化,如果用我的全部的财产能换回哥哥的健康,能找到最好的医生,我都毫不犹豫,在所不惜,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我梦想着过平静的生活,背着背囊,自由地走在大地上,没有人认识我。

  我的财富足以让儿孙生活无忧,但孩子们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事、真正学会了,你留给他财富,他会赚得更多,你的事业才有人继承:即使你身无分文,他也能自强自立,靠自己的能力立足于社会。

  财富都是身外物。今天我所拥有的财富,其实是社会财富交给我保管的一部分,我的工作不是为拥有这些财富,而是为了一份责任。

  第二封信——为中华之富强而努力,2007年仲明大学生助学金十周年

  同学们,你们好!这是我第一次以明确身份给你们写信,感谢羊城晚报及仲明助学金管委会的朋友为我们保守了十年的秘密,这个秘密在前一段被公开,打动我的是“责任”二字,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有能力时都应为我们的中华民族复兴而努力,希望通过这次公开能让更多人参与、传承,去践行责任。

  “仲明”是我逝去母亲的名字,一位经历苦难,直到去世都不会写自己名字的母亲,她的女儿,我的姐姐,在日本侵华时活活饿死,那是可爱的三岁孩子活泼、漂亮、听话、每次讲到她时期,我母亲都流泪,我每每想起,都伤感不已,国家、民族不强大,就会受人家欺凌。

  国家现在还不够富强,还有人因贫困而艰难前行,我们希望能用这更有意义的行为来怀念我这位苦难而善良的母亲,希望中国能少一些母亲为子女地学业而愁苦。

  十年前,我有机会为社会做一点事;今天,我能力大了些,我会做更多,不要因为社会浮躁而浮躁,不要只向着升官发财,社会需要我们的成就,需要我们所有人踏踏实实的努力,需要我们为它服务,若能这样,我想用不了多久,我们的国家、民族就能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最后再感谢羊城晚报,感谢你们的保密工作,感谢陈副总编及仲明助学金做出努力的朋友们,也祝同学们有美好的明天。

  这几年,同学们也他写了许多信,这些信,我都分批转交到杨国强先生手里,他非常珍视同学们的每一封信,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常和家人一起阅读大家的信,倾听大家的心里话,他一直在关注着你们,希望你们每年都给他写一封信,谈谈你对生活和学生的感悟,这是他一直期待的事情。

  仲明助学金,只是杨国强先生慈善事业的一小部分。

  截止2011年,碧桂园及其创始人杨国强先生用于教育、扶贫、医疗、赈灾等各类公益事业捐款超过15亿元,其中,杨国强先生个人捐款约10亿元,碧桂园公司捐款超5亿元。

  2011年,碧桂园对四川甘洛、马边扶贫工程顺利完成,四年捐资2医院用于两县高山移民、交易、产业扶贫、医疗卫生等系统扶贫工程,两县数万贫困户直接受益。

  2010年广东扶贫贫困日,碧桂园及先生承诺四年捐资2亿元,参与广东扶贫贫困事业;随后启动了清远英的数山村,肇庆怀集下帅乡的产业扶贫工程,亲力亲为参与扶贫工作;2011年3月,碧桂园参与广州花都梯面镇扶贫工作,计划4年投入2.1亿元用于梯面扶贫工程。

  2011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视察碧桂园清远数山村扶贫点后表示,以杨国强为代表的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通过勤劳富裕之后,没有忘记穷兄弟,拿出钱帮助大家致富,应该感谢这样的人,希望更多的企业家向他学习。

  此外,今年碧桂园及杨国强先生还在首届珠江公益节上捐款500万元,为全省3409条贫困村送医送药、以及参建保障房等公益事业。

  而我们现在所在的国华纪念中学,是杨国强先生2002年倾资2.6亿元创办,面向全国招收因品滚而失学的优秀住三毕业学生,至今已向全国招收培养了1500余名贫困而优秀的学子。

  学校每年花费近4000万元,为国华学子提供全免费的教育资助,包括他们上大学(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所有学费和生活开支费用。2010年,共有国华纪念中学有184名学生参加高考,本科上线率100%,重点本科上线率86.4%。

  我们看到,国华校园景色优美,学校设施设备先进齐全,图书馆、功能室、专业教室、实验室以及各类运动场所等,均按照国内中学中学最先进、高标准配备,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所有教师都是面向全国招聘的优秀教师,学校于2007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学校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为核心育人思想,以“立志、修身,博学、报国”为校训,志在民族腾飞,这样的办学理念,正是体现了创办人杨国强先生的思想。

  同学们,这就是杨国强先生和碧桂园的故事。今天受到他资助的大学生,你们将交出责任的答卷呢?

  仲明精神拷问着受助人的心灵

  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始终如一长期地关注着仲明的故事,仲明的效应,这是羊城晚报的承诺,也是媒体人的责任。

  这些年来,关注仲明助学金的媒体很多,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话题“捐助与受助”,投资道德的风险”》《女性半边天》已三读已专题的形式关注过仲明,关注大学生们诚信问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观察》节目以“‘道义契约’有用吗?”为题,与我现场连线,让我讲述仲明助学金的故事,探讨助学与回报以及大学生诚信的问题。新华社也以《首富十年慈善秘密》详尽报道过仲明助学金的故事。

  公众非常关注的是,14年了,杨国强的爱心得到回报了吗?捐助人的爱心是否获得了诚信?大学生们的诚信道义水准到底怎样?对公众的这些疑问,我非常理解,我作为仲明助学金的全程经历者,也在思考这些问题。

  大家都知道,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经济高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但社会伦理道德呈现滑坡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对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也多有忧虑,不及时返还国家助学贷款的大学生大有人在。在这样的社会北京现,仲明退出的一份没有任何经济抵押和惩处规定的“道义契约”,显然是让人们有诸多联想和担忧的。

  在这里项大家报告的是,在这几年仲明助学金已迎来了一批批信守承诺的“践约者”,据统计,先后有283名受助人返还了助学金795855.40元,这一群大学生,以实际行动回应着社会的质疑。

  我们每年都要重温这些故事:

  1999年,我们收到了来自中山大学的第一笔返还的助学金,中山大学生科学院赵贵军(音)同学,返还1200元助学金,并付300元利息,共1500元,他是所有受助者中第一位返还资助款的在校大学生。他在写给仲明助学金管委会的信中写道:“我相信更多的学弟学妹们需要它。”

  所有受助者都比一般同龄人承受过更多的辛酸和困苦。而通过这笔助学金,他们也获得了更多心灵的启迪。他们当中很少有人第二年再继续申请助学金,只要家庭经济状况稍有缓解,或自己勤工俭学稍有气色,没有人愿意不劳而获,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把有限的助学金留给更需要的人。

  我们收到最多的一笔返款是5000元,广州大学2000届毕业生林倩云工作一年后,一次性还清了两年接受的全部助学金!而她当时的月工资只有800多元!

  还有一位受助人的故事很感人,他叫张富建,广东工学院2001届毕业生是1998年仲明助学金的受助者,他已成长为一名人们教师。2003年底,他牵头与一些热心朋友一起,建立了一个“仲明助学网”,希望利用日益方便的互联网,宣传仲明助学金的善举,扩大仲明的影响,联系仲明学子。他们把这个网站无条件地移交给仲明管委会,在这属于仲明学子的网站上,可以得到更多的关于仲明的信息。

  受杨国强先生的启发,中山大学2007级来自贵州的贫困学子潘文伟,成为一名在校就创业的新闻人物。小潘入学后,在勤工俭学中积累了创业经验,在经营院服中收罗了第一桶金,他是2007年得到了仲明助学金的资助,亲耳听到杨国强先生的讲话,在企业家一番话的激励中,他决定创业,他利用这笔钱,走访了很多珠三角企业,创立了属于自己的公司,收获颇丰,买了房子和车子,他也像杨国强先生那样回报社会,2009年至今,小潘他的中学母校捐赠物资、资金、以及设备约107万元,在母校设立了奖学金,帮助那些优秀的贫困学弟、学妹。最近在做的是为母校课室里安装多媒体,这次是和自己一位生活上的好朋友共同出资做的,他的生意主要在深圳、广州、贵阳、杭州发展,主要从事化妆品、互联网、金融行业。这次的颁发仪式他也到场了,他要当面杨国强主席道谢。

  这就是仲明大爱的力量,这就是仲明诚信的精神,我想杨国强先生看到大家的故事,一会为自己的善举受过的果实而欣慰。

  但我也还是有很深的忧虑,杨先生资助的人数6446名,与283人的还款人数相比,实在不成比例;与杨先生捐出的1900万相比,还款795855.40元,也实在不成比例。我感到大学生对诚信的问题的认识与实践,与杨先生长期坚持,无私奉献的精神相比,离杨先生所期待的境界,还有一定的距离。当然,人生的路很长,我不必因为今天没有看到还款,就否定明天,或对明天失去信心。我们总是相信人心向善,道义无价,就让我们保持对明天的期待吧,相信明天会更加美好。

  仲明助学金陪伴我们已经14年,它就是一面镜子,照射着我们每个人。

  因此我要对那些已经实现承诺的大学生们表示敬意,你们用自己的诚信,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我也项对那些尚未还款的受助人问一声:曾经许下的承诺,同学们可还记得?“爱心无价,诚信无价”,希望你们时时记得捐助人的殷切期望,不要让投资道德的企业家失望。

  中国人很熟悉这样一句话“施比更有福”,我想说的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懂得感恩,信守承诺,同样是人生的一种幸福。仅以此句与同学们共勉,谢谢大家。

24小时热点>>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info(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