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容纳几百人的会场座无虚席,一批批大学生正在轮流签订“道义契约”。会场的最后一排,一位不起眼的50来岁高个男人悄然走进来,坐到最后一排注视着这些年轻孩子们。开心的泪模糊了他的双眼,但他随即转身离去……
这是发生在某年仲明助学金颁发现场的一幕,这笔助学金已经发放了14年。这些年间,大多数领取助学金的大学生并不知道捐助者——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他们面对的要求只有一个: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时候返还助学金并回报社会。
2011年度仲明助学金于11月13日在顺德国华纪念中学颁发。在杨国强、仲明助学金管委会负责人陈心宇等爱心人士的见证下,广东19所高校的500多名受助学生用签订“道义契约”的方式承担起对社会的感恩和传递爱心的责任。
迄今为止,已经有超过6000多贫困大学生接受仲明助学金的捐助完成学业,杨国强个人为这一助学金倾资超过2000万元。他在助学金设立时所期望的“爱心传递”、“自助助人”理念正在一步步实现。
张富建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现在已经是广州某技术学院教务主任。读书时家境贫寒,他在1998年拿到了仲明助学金,多年醉心于公益和助人。他参与创办仲明助学网并义务负责网站事务。他所在工作单位的人人都知道“有困难,找富哥”。
同样在1998年领到3000元助学金的刘国义在2010年一次性返还了5000元,如今他已经从一名穷学生变成了自主创业的老板。他现在的想法是尽量联系那些受助学子,通过组织“仲明同学会”的力量去集体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
中山大学的潘文伟刚毕业就成了拥有数百万资产的“学生老板”。他在受助于仲明助学金后把杨国强作为一生的偶像。他已模仿仲明助学金的方式,在家乡贵州的高中母校设立奖学金,直接帮助成绩优秀却家庭困难的学生读书。
设立仲明助学金的初衷,和创建全免费的国华纪念中学一样,都是回报社会,实现爱心传递。
由杨国强创办的国华纪念中学不但实现了全国唯一的“纯慈善、全免费”,援助因贫困而失学的优秀高中学生,也成为杨国强实现爱心传递梦想的试验田。据介绍,国华学子不但在校期间互助友爱,上大学后往往通过积极入党、帮助他人、投身公益等方式完成“杨叔叔”曾经教导他们的对社会“滴水之恩,涌泉答报”。
从2002年创校起,国华纪念中学至今已经培养了15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贫困学生。他们中的有些人已经参加工作组成家庭,有的人正在高校刻苦深造,有的人还在为大学梦奋斗着。他们未来的人生轨迹注定不同,但“把爱传递下去”则是他们共同的使命。
国华纪念中学,不仅仅是一所为贫困学生提供就学机会的希望中学,也真正实现了“素质教育”。国华的学生在毕业走向社会后,也积极的回报社会,帮助需要的人,继续着这场没有终点的爱心接力。
据正在武汉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国华毕业生小夏说:“大学的校园里有很多的社团,我敢肯定是每一个国华学生不是进了爱心协会就是加入了青志协,每个周末去做义工,每个暑假组织去偏远山区支教。每一个从国华走出去的大学生,身上都带着沉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据了解,国华的学生们在校内成立了“爱心接力协会”,在校外则有了支教团,有了校友互助基金,只要是遇到需要的人,只要能帮得上,国华的学生都会毫不犹豫的给予帮助。
不禁有人要问国华学生为什么能在自己不够富裕的情况,慷慨地帮助别人?那是因为每个国华学生都接受了创办人--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既受助于社会,当以奉献社会为终生追求”、“我不需要你们回报我什么,只要你们对人好,对社会好。”这些朴实的话不是只拿来说说的,而是真正的刻在每一个国华学生的心上。
小夏动情地说,我们无法回报国华对我们的恩情,我们只能将这份沉甸甸的爱传递出去,国华学生都有一颗“给”的心,而那颗“给”的心是源于杨国强先生那份无私的爱!
谈起仲明助学金、国华纪念中学所倡导的爱心传递的作用,杨国强曾有过很朴实的回答:“我不想收回这笔钱,只想让被资助者将来都成为资助者,让大学生们成为真正对社会有奉献、有道义及能献爱心的人。”
尽管比尔·盖茨和巴菲特来华宣传慈善一度令中国富人群体失语,但杨国强坚信中国还有许多“比尔·盖茨和巴菲特们”所不知道的公益慈善事迹,他也一直在用行动告诉外界“中国的富人决不是为富不仁”。因为他从小就明白“人之初,性本善”,从小就受到“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古训教导,他相信,中国人终归是善良的。
杨国强所独创的一系列慈善模式近年来颇受社会关注。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曾就碧桂园资助汶川地震学生赴广东异地复课作出批示“善举!充分显示了我省民营企业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在今年参观碧桂园在清远的扶贫点时动情地表示“我们要感谢以
杨国强先生为代表的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通过勤劳富裕之后,没有忘记穷兄弟,拿出钱帮助大家致富。应该感谢这样的人,希望更多的企业家向他学习!”
也有不少人质疑杨国强的慈善模式过于“理想化”,事实上并非每个受助者都敬畏进而遵守“道义契约”的力量。对于来自社会的不同声音,杨国强都能淡然处之。“他希望用自己的善去唤醒更多人的善”,对于他的心迹,14年来一直协助主持仲明助学金发放工作的羊城晚报副总编辑陈心宇如是说。
国华纪念中学:
2002年,杨国强先生倾资2.6亿元创办纯慈善、全免费的国华纪念中学,面向全国招收因贫困而失学的优秀初三毕业学生,至今已招收1500余名学生,学校每年花费近4000万元。2011年10月,国华纪念中学获北大校长实名推荐资格,成为佛山第一所进入北大校长实名推荐名单的高中。
来源:新华报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