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进入11月份,伴随着CPI的降落,房价也开始进入下跌趋势通道中。虽然降价的目的是希望快速回笼资金,但事实是,近几周除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成都、长沙、天津等二线城市成交量均有40-70%左右的下降,发展下去,三、四、五线城市可能也无法坚持多久。
在整个房地产产业链中,最重要却是发声最弱小的销售商们,已经提前展开了“自救”行动,他们或许是最先撑不住的人。
其实早在今年上半年,不少代理商负责人都对“限购令”之后的楼市发展持负面观点,而九月初,也有中介行业认为“过冬”前的最后降价时机到来。
在史上最严厉的地产调控周期未结束前,在“限购、限贷、限价”等行政手段没有退出市场前,销售量缩水、存货量大增,房难卖,现金回笼慢,从任何一个角度看,都需要用“降价”手段来刺激市场交易,但如果进入真正的“冬天”,那么很可能连降价都无法促成交易了。此时,对于门槛低、竞争力弱,经营成本高又缺乏原始资本积累的策划代理行业来说,生存压力要比开发商还要大。
目前,无论是包销模式还是其他分销模式,在调控政策的打压下,新房代理行的利润率不断减弱。
易居公布的2011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运营亏损为85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则为赢利1740万美元;世联地产虽然上半年仍有上亿元的利润,但已开始采取措施压缩运营成本开支,10月10日,世联地产股价曾出现短期暴跌现象。
世联发布的业绩修正公告中称,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的原因是,一方面,由于限购和限贷政策拉长了完成房屋买卖的时间跨度,使得公司已实现的代理销售额确认为代理结算业务收入的速度变慢;另一方面,由于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成本费用的增长速度快于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
从去年开始,各大代理行都已提前布局到国内的二三线市场,以弥补一线城市“限购”带来销售业绩下滑局面,但短期内新市场的投入成本与回报还不很不“划算”。
一方面要高薪挖人,才能迅速建立一个完备的新城市分公司架构;另一方面,很多从一线“空降”到二三线城市搞开发的企业,经营上也不够稳定,很多刚刚拿地不久,就由于各种因素而暂停甚至撤回投资计划,让紧跟过去的代理行大失所望。
在温总理重申调探房价目标不放松之后,连最乐观的评论人都无法预测下跌周期会持续到何时为止。或许目前也只是刚刚开始“过冬”,因此,部分上市的大型代理行巨头,由于“船大难调头”,很可能发生连续数年亏损的局面。
如果降价能让市场回暖,那是众望所归的事,但如果看不到政策实质性松动的迹象,那么即便不断降价,整体交易量萎缩下还是无法支撑现有的行业规模,代理业的生存将出现问题,从业人员的大量失业无法避免。
在房地产发展的黄金十年里迅速膨胀起来的众多代理行,就象冰河期业临前的无数“史前巨兽”,或许大多会在这个看不到春天的季节,无可奈何地一一倒下。
林晓华 观点新媒体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