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

观点时评 >

>

>

正文

观点时评:对地产调控的责难和反思
作者: 王雪松     时间: 2011-11-01 00:42:52    来源: [ 观点网 ]

在房产被妖魔化的今天,借用赵传的一句歌词:怎么做都是错!

  观点网 地产调控与对调控的责难和反思,在今天几乎困扰着所有中国人。地产业在今天根本就不是一个行业,他几乎是中国政治,经济的全部。

  这话有些夸张,但也很朴实,很简单,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庶民百姓,那一家不是已经购房或者正准备购房。所以这房价,对于当前中国而言,则包含了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所有决策都举步维艰。

  因为所有的决策都意味着厚此薄彼,房价下降,是让购房群体利益去补贴未购房群体的利益;房价上涨,则是未购房群体利益补贴购房群体利益。

  在这个典型的囚徒困境中,我们看到所有的政策声音都只能是盲人摸象,按下葫芦浮起瓢是当今地产困境的典型特征,当然更是当前东部沿海区域房价大降以后社会群体事件带给这个社会的反思。

  在房产被妖魔化的今天,借用赵传的一句歌词:怎么做都是错!

  中国有两句古语:“饥寒起盗心”,“仓廪实而知礼节”。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套用我们的政治教条可以这样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转换到我们当前经济环境来说,居不安则民不富,汹涌的地产浪潮滚滚而来,让一部分中国人凭借着地产价格上涨而轻松成为富裕阶层。地产价格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给这个社会带来了什么呢?

  最近你的身边,你肯定会留意到IPHONE4S专卖店门口长长的队伍,当然你一定也听说过在香港LV,阿玛尼等奢侈品专卖店里,那长长的傻瓜式的膜拜式购买。

  对上面的现象,你可以简单或者轻蔑的说,这是经济通货膨胀的一个现象而已,是耶非耶?答案是肯定的,这肯定不是一个简单的通胀现象。

  借用经济学上比较通俗易懂的说法,这是消费产业链纵向扩张导致各个细分市场出现的结果,资产增值(更多来源地产的增值)导致的社会阶层的分化而导致的社会多元化现象的必然结果。

  但消费几百几千几万元需要的是财富的支撑,如果没有社会大众的群体富裕,每个细分市场都无法形成,没有细分市场也就没有品牌生存的土壤。而这一切都赖于社会群体的财富增加导致的思想的分化和裂变。

  而大众群体的普遍富裕,更多的则是依赖地产的增值,反过来这也是今天地产行业成为整个社会的焦点事件,因为有无地产资产成为划分阶层的基本标准。

  其实,我们无非是想说,地产不是万恶的行业,地产商不是万恶的奸商,地产购买者甚至投机者不是这个社会的公敌而已。

  很明显,我们承认市场投机行为的合理性,否则我们的社会只能回到刚才我们全体只喝十元茶的时代,那是怎样的不堪,我想那些经历过60、70年代的人们心里最能清楚。

  王雪松 观点新媒体专栏作者(本文有节录与删节)

24小时热点>>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info(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