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讯:10月23日,发改委体制改革司副司长张丽娜在出席某论坛时候表示,城乡之间公共服务体制上的差异,造成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也为人口的城市化设置了体制性障碍。
她表示,目前沿海发达地区的城市化率很高,部分经济发达镇和县域已经发展到中等城市的程度,但还是按照乡镇的行政层级来设置,相应的资源也是按照行政层级来配置的。
张丽娜指出,这样的设置导致这些乡镇在公共财力、行政管理体制、机构编制、公共服务和行政执法等方面权限小,制约了东南沿海地区自下而上自然演化的城市化进程,同时,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也阻碍了城市化的发展。
张丽娜同时指出,体制性的问题还包括财税金融体制不健全,造成城市化的宏观环境和政策不完善。
下一步总体思路还是要统筹推进大中小城市行政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进一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最后,张丽娜建议,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和不同的城市群发展的需要,坚持以大带小,体现功能定位,尽快把有条件的经济发达镇或者中心镇,发展成为中小城市,以合理地配置公共财力、公共服务等资源。
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率大幅度提高,从1978年的不到20%,提高到目前的46%,设市城市从193个发展到目前的655个,城镇人口总数增加到6.5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