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

观点时评 >

>

>

正文

观点一周评述:处于关键时期的房地产调控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时间: 2011-07-18 02:30:48    来源: [ 观点网 ]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正处于关键时期,但它的双刃效果却应当尽力避免。

  观点网 本刊编辑部 王石又一次猜到了开头,但我们还不知道结局会如何。

  7月11日,海外游历的万科董事长王石在新加坡表示,虽然有迹象显示中国一些主要城市的房地产走软,但中国政府仍将大力控制房地产价格。

  三天后,全国媒体风暴般报道,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研究部署继续加强调控工作。

  会议指出,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控正处于关键时期,必须坚持调控方向不动摇、调控力度不放松,坚定不移地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不断巩固和加强调控成果。

  会议后形成了一份又被冠名为“新国五条”会议文件,文件里面最受争议的内容就是“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也要采取必要的限购措施”。

  在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下,中国大城市的楼市成交开始下滑,但是二三线城市却出现增长,房地产市场的热度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转移到了中小城市。

  与此相应的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经开始调查分析部分二三线城市和中小城市房价快速上涨的成因,并据此草拟新一轮的限购城市的名单。

  消息公布后,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在微博上调侃说开发商的想法“太傻太天真”,而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的反应更为激烈,他认为限购令“践踏宪法”、“扭曲市场”、“剥夺公民居住的选择权”。

  有不愿具名的开发商更是指出,上一轮的限购已经对部分企业有较大的影响,倘若限购真的扩大,将会有更多企业的销售出现下滑,房企如果无法获得足够的销售回款,为了保证资金链的充裕,会减少拿地。

  而拿地减少就意味着未来的供应将会大幅降低,而供应降低则会使房子变得越来越稀缺,从而会进一步地推高房价。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同样令人担心的问题就是地方债。审计署公布的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万亿元,更为头疼的是,其中可能有超过一半的债务要在2013年底前陆续偿还。

  地方债的偿还已经成为燃眉之急,在几乎所有中国地方政府都依赖于“土地财政”的情况下,如果土地卖不出去,后果将会是如何?

  也许这个问题在今后可以得到解决,但在目前来说,这就是一个悬于中国经济与金融头上的巨大难题。

  从另一方面来说,当前的房地产市场不是一个简单的政策问题,而是相当复杂的利益博弈,参与博弈的有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开发商、银行、投资客、自住客等。

  经济学家许小年认为,当前房地产调控政策伤害了多方利益,这似乎是一场多输的博弈,到目前为止,尚未看到赢家。

  持续经年的调控之后,政府威信受损,市场上量缩价不跌,开发商的房子卖不动,想买的还是买不起,

  正如上文所述,我们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正处于关键时期,但它的双刃效果却应当尽力避免。

  或许如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所说:“政府不应该过于严厉地调控房地产市场,不应该采取政策来大力抑制房价,政府应侧重于增加土地供应。”

  但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来说,这确实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难题。

24小时热点>>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info(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