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梁嘉欣 见习编辑 李宁 如果15-17亿元的融资贷款无法落实,“隐形富豪”郑康豪或将在入主深国商半年后再次被迫出局。
破产清盘危险
4月26日,深国商公布2010年年度数据,这几乎是一份惨不忍睹的报告。
公告披露,2010年深国商实现营业收入1831.2万元,同比下跌19.31%,实现净利润-1.66亿元,同比减少2825.85%,基本每股收益-0.75,同比减少2700.00%。
此外,截止2010年末,深国商的资产负债率为109.74%,且流动负债为16.91亿元。
而一直困扰着深国商的晶岛国际广场在截至年报披露之日仍然未能按照计划完工和招商,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已连续4年为负数。
与此同时,深国商去年7月向渤海信托申请的13亿元一年期借款亦面临到期。
换句话说,此时的深国商正面临破产清盘的危险。
为了扭转此等窘境,深国商试图通过融资15-17亿元用以置换信托贷款及保障公司核心项目晶岛国际广场的发展需要。
据透露,深国商在今年将继续和多家商业银行商谈融资事宜,目前正在洽谈的商业物业经营性贷款,已经进入银行审批阶段。
但至于此次以“银行新贷款”偿还“信托旧贷款”,何时才能获批,连深国商也无法肯定。“这个不好说,一切以公告为准。”深国商内部人士如此表示。
“在当前房地产开发贷严卡的时间点,想通过银行贷款显然不太可能,深国商公告说是进入审批阶段,但这个审批阶段到底是三个月、半年还是一年,还很难说。”有熟悉深国商的业内人士表示担忧。
该人士表示,深国商目前负债这么高,连年的亏损,名下唯一的资产就剩下晶岛国际广场,并且该项目短期内根本不可能盈利,照此看来贷款获批的可能性更是不大。
该人士续称,深国商若没有通过银行贷款,则有可能面临破产清算的风险,渤海证券可以申请深国商破产清算,由渤海证券来入主深国商。
倘若如此,深国商大股东一席将再度易主,郑康豪也或将再度退出深国商。
郑康豪的算盘
此时距离郑康豪正式走马上任担当深国商董事长一职,刚好半年时间。
2010年10月20日,郑康豪通过收购深国商原大股东百利亚太全部股份入主深国商,成为深国商董事会董事长。这已是郑康豪二度入主深国商。
2009年5月,深国商原大股东马来西亚和昌父子将所持3026.41万股B股,以1.05亿港元悉数出售给一家名叫百利亚太的公司。
百利亚太由此成为深国商第一大股东,并在半年后,提出拟对深国商进行重组。深国商于2009年10月12日开始停牌。然而在停牌后的第三天,百利亚太却出人意料地将所持深国商51%股权转让给郑康豪,并于协议签订后办理完毕股份过户手续。
但由于百利亚太此举违背了其半年前作出的不减持承诺,因而遭到深交所公开谴责并要求交易双方立即整改。2010年1月,郑康豪将百利亚太51%股份回售于百利亚太。
尽管此次入主受挫,但郑康豪并没有放弃控股深国商的欲望,而郑康豪如此迫切控股深国商,更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深国商的核心资产晶岛项目的觊觎。
据了解,早已通过二级市场潜伏深国商的茂业系和通过信托贷款方式介入晶岛项目的海航集团,一直对晶岛虎视眈眈。
为了与茂业、海航等争夺晶岛,郑康豪在2010年1月高调宣布,已通过子公司从晶岛开发公司深圳融发投资有限公司一股东手里顺利取得40%的股权。
随后,2010年10月,郑康豪正式持有百利亚太全部股份最终入主深国商,也从此锁定了晶岛项目100%股权。
事实上,在郑康豪入主之时,深国商早已伤痕累累,资不抵债的局面已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郑康豪当初如此冒险借壳深国商,似乎把如意算盘打错了。
“面对严厉的房地产调控,加上深国商目前严重的资不抵债情况,晶岛项目资金短缺,渤海信托算上利息14多亿的借款,这个壳已经没有任何上市的意义了,郑康豪有可能会被动陷入深国商的资金短缺中。”深圳业内人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