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系地产业务重组第一步
作者: 见习编辑 李宁     时间: 2010-12-08 22:37:47    来源: [ 观点网 ]

把地产业务注入到香港上市的深圳中航的话,既能一边有充裕资金发展地产业务,又能不受政策清退影响。

  观点网 见习编辑 李宁 12月5日,深圳中航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中航”)发布公告称,公司与控股股东中航国际、中航深圳公司(全称为“中国航空技术深圳有限公司”)及北京瑞赛订立协议,同意以最多45.7亿元(约6.85亿美元)的代价收购母公司及其子公司手中的贸易物流业、制造业及地产业相关资产。

  公告内容显示,11月30日,深圳中航与中航国际、中航深圳公司及北京瑞赛签订该协议,此次总收购代价将由国务院国资委评估集团的估值后予以调整,但总代价不超过45.7亿元。

  业内人士评论,此次收购亦意味着传闻已久的中航系地产业务重组迈出了实质性第一步。

  地产业务 重组港股平台

  深圳中航作为中航系业务在香港重要上市平台,经营范围包括电子元器件、高档消费品、商业地产等业务。同时,也是中航系内地地产上市公司中航地产的大股东。

  中航系的地产业务重组,早在09年就备受各界关注,而其间业内更多把关注的焦点集中是否通过A股上市公司中航地产作为整合主体上,而香港上市平台深圳中航却潜行水下。

  据称,本次收购代价将按每股3.15元(相关于约3.66港元)发行约4.37亿内资股的方式支付,并且,深圳中航还将发行每股3.47元(相当于约4.03港元)发行不超过9.19亿股永久次级可转股证券,通过两种支付方式支付予中航国际、中航深圳公司及北京瑞赛。

  中航深圳公司持有深圳中航3.9亿股内资股,占深圳中航集团已发行股本约58.77%,为深圳中航集团的控股股东,中航国际拥有深圳公司的全部股权,北京瑞赛为中航工业集团附属公司,中航工业拥有中航国际67.38%的股权。

  而深圳中航则拥有中航地产股份有限公司22.35%的股权。

  此次深圳中航收购中航国际拥有的地产业务及其他业务,其中13.77亿元是以深圳中航向中航国际配发或发行4.37亿内资股方式予以支付。另外18.87亿元支付方式,则是以发行5.44亿股永久次级可转股债券支付。

  其中收购的地产业务是中航国际拥有的中航万科20%股权,包括中航万科北京公司100%股权,厦门公司100%股权,广州公司100%股权,以及中航万科系相关公司权益。

  另外,中航深圳公司作为中航国际旗下非航空业务的产业投资平台,是此次交易的发起人及控股股东。深圳中航将以每股3.47元(相当约4.03港元)转换为3432万股永久次级可转股证券支付予中航深圳公司。

  而深圳中航收购北京瑞赛的支付方式,根据国务院国资委资产评估估算,将不会超过人民币11.8亿元。由深圳中航按发行3.47元(相当约4.03港元)可转股内资股转换不超过3.4亿股永久次级可转股证券支付予北京瑞赛。

  此次收购的北京瑞赛地产业务资产主要包括了北京瑞信90%股权、成都瑞赛60%股权、无锡瑞赛40%股权、洛阳中航产业50%股权、西安西控51%股权。

  据了解,此次收购的地产主要业务中,包括中航万科暨北京瑞信、成都瑞赛、无锡瑞赛、沈阳中航产业及西安西控等公司。

  中航万科是中航与万科合营的主要从事以住宅为主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拥有位于武汉、上海、苏州、成都、合肥、宁波、佛山等地的项目。而北京瑞信、成都瑞赛、无锡瑞赛、沈阳中航产业及西安西控主要从事三、四线城市的住宅业务,兼营物业、酒店及工业地产等业务。

  央企“退房” 规避政策风险

  近日,银监会关于16家地产央企的“红名单”引起市场轩然大波,再一次强调对16家以外的非主营地产业务的央企不予以地产贷款安排,而作为78家被要求退出央企之一的中航系,现阶段对旗下子公司地产业务进行重组,更令市场人士对央企地产业务的动向倍加关注。

  观点新媒体在第一时间联系了深圳中航相关负责人,据该人士称,目前对收购母公司地产业务资产的详细内容,暂时不方便透露,一切以现有的公告为准,后续还将有更详细的公告披露。

  据财经评论员叶檀表示,深圳中航此举的主要目的应该还是想与母公司地产业务进行切割分离,也有可能是受目前央企需退出非主流业务政策的影响,这说明,央企其实是并不想退出地产业务的。

  叶檀认为,之所以一直不太看好央企会真正退出房地产业务,就是因为央企的地产业务中好的资产不想退,坏的资产又想卖高价。

  而据接近深圳中航的相关人士就称,深圳中航回购母公司地产业务是与国家要清退非主营地产业务的央企有关。

  比如,中航万科旗下的地产业务就非常庞大,它在中航国际就属于是非主营的地产业务,所以现在要找一个最好的壳,一方面就是可以规避政策清退非主营地产业务的风险。

  此外,之前虽然有许多人预测中航系地产业务会注入到中航地产,但中航地产的资金一直都很紧张,所以不太可能由中航地产来重组。

  把地产业务注入到香港上市的深圳中航的话,显然是一举两得,既能一边有充裕资金发展地产业务,又能不受政策清退影响。

  目前按重组进度来看,这次这么庞大的重组规模,从整合的时间上看是第一步。下一步很有可能会把这些地产业务与中航地产真正进行整合,这些地产业务可能是一个短暂在深圳中航的过渡期,因为深圳中航本身不是主营地产业务的,不可能今后主要做房地产,所以后续估计还有下一步的策略。

  而湘财证券行业分析师张化东就认为,中航系重组地产业务到深圳中航将更为有利。

  之前大家比较关注中航地产的重组,而这次应该属于央企内部业务的重组,其中包含了地产业务。深圳中航做为中航系下面的子公司,主营的也不是房地产业务。

  现在把中航系的很多地产业务转移到深中航,这并不属于央企地产业务的退出,而更多是因为,把这部分的地产业务注入到深圳中航的话,香港的融资环境将要比内地好的多。

  而且从人民币升值利率等方面去考虑,比如人民币升值的话,在香港进行融资的话,利率大多就在10%以内,但目前要在国内融资的话,像信托这些融资,利率基本上现在都在10%到15%左右。

  所以从宏观上看,中航系把地产业务转移到深圳中航是比较好的重组。

24小时热点>>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info(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