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

新闻头条 >

全国 >

人物 >

正文

三年教训与经验 孙宏斌的上市“梦魇”
作者: 陈小丽     时间: 2009-12-15 04:19:29    来源: [ 观点网 ]

孙宏斌在2006年融创集团的年中总结汇报会上提出“三年之内一定要上市”的目标。

  观点网 陈小丽 距离挂牌只有一步之遥却功败垂成,孙宏斌努力了三年的上市似乎成为了一个“梦魇”。

  原定于12月18日在港上市的融创中国14日宣布,因近日市况波动,决定搁置上市计划。

  搁置

  “鉴于目前市场状况以及为投资者争取最佳利益,本公司及联席全球协调人已决定,不会按原定时间表进行全球发售,并将退回申请认购款项,公司将继续检讨情况,并在达致有关重新进行全球发售的决定后另行刊发公布。”融创中国在公告中如是解释搁置上市计划原因。

  融创此前披露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其本次香港IPO计划发行6亿股新股,90%国际配售,10%公开发售,招股价为2.9-3.7港元的定价区间,预计至多募集资金介乎17.4-22.2亿港元,上市募集资金当中近90%将用于将来项目的融资,约10%则补充营运资金。

  按照计划,融创于12月3日在香港首次公开路演,12月7日招股,12月11日定价,拟12月18日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交易,收票行包括渣打银行、交通银行,保荐人为德银及瑞银。

  事实上,这样的结局市场人士并不意外:“融创路演相比之前内房股较为冷清,现场既没有富豪助阵,也没有令人兴奋的市场消息。尽管已获得私募基金贝和德银入股,但孖展认购远未足额,公开发售也仅获足额认购,基础投资者仅有中国银行一家,投注金额为2000万美元,冻结资金约2.22亿港元。”

  业内人士还指出,在12月9日内房新股佳兆业首日破发,没有亮点的融创IPO前景已经不妙了。

  三年上市路

  多年前一名地产界人士对孙宏斌的评价已经成为标签:“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不管是巅峰时期还是落幕表演,孙宏斌总是能给中国的地产界带来很多很刺激的话题。”

  在12月6日的上市记者会上,沉寂多年的孙宏斌带着精心打理的融创出现在公众的视线,在视像会议公开表示对上市充满信心。他强调指出:“中国的开发商能否成功,取决于如何控制杠杆借贷,房价高低并非问题,负债高才是最大风险,若融创中国目前仍为高杠杆发展,即便过了当年的坎,只要市场出现逆转,迟早也会出问题。”

  据悉,因吸取当年贱卖子公司天津顺驰的“教训”,融创负债率始终维持在行业中较低水平,今年上半年的负债率仅为23.8%。

  此外,孙宏斌还指“教训比经验重要”,重复表示对融创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在将顺驰拱手于人之后,回归融创的孙宏斌对早期的融创进行了重组,通过股权置换方式,对旗下包括天津融创奥城、天津融创置地、重庆奥园、北京首钢融创、重庆渝能、天津翔地以及无锡公司等子公司进行整合重组。并在2006年融创集团的年中总结汇报会上提出“三年之内一定要上市”的目标。

  2007年开始,融创便展开一系列上市准备工作,并获得雷曼兄弟2亿美元的投资,接着筹备赴港上市,计划集资3至4亿美元。

  2008年7月底,有报道称,融创将于2008年年底前首次在香港公开发行,但鉴于市况变化,其计划的集资额由年初3至4亿美元被削减至2亿美元。岂料股市急转直下,雷曼兄弟的倒下打乱了孙宏斌的“算盘”,融创上市一事也不了了之。

  即便如此,孙宏斌依然在不断顽强的继续着上市的努力,在暂缓上市一年后,2009年11月19日,融创通过了港交所的聆讯。然而,孙宏斌最终还是错过了2009年的上市窗口。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ed#guandian.info(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