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受业绩和道德双重考验的中国最大房地产商的御寒之道:战胜自己
8月5日,万科(000002.SZ)公布2008年中报:净利润达20亿元,同比增长23%,另有280多亿元已销售收入未进行结算,成绩尚属漂亮。但是,“与各位投资者一样,我们深知现在并不是一个适合用鲜花和美酒来庆祝的时刻。”两天后的网上投资者交流会上,万科董事长王石开门见山地说。
的确如此。在过去的17年里,王曾成功地使这家地产企业连续保持快速成长,且在这个一向声誉不佳的行业里建立了远见和责任两大极为难得的品牌形象。在股市和房地产泡沫最疯狂的2007年,万科一度成为全球最大市值的地产商——尽管万科的年销售额尚不及其标杆企业美国帕迪尔公司的1/10。
但半年来,上证综指遭到腰斩,万科亦陷入创业20年来最大的迷局之中。从去年一季度开始,万科在定期报告中多次对市场的过热迹象做出预警,并明确提出应谨慎拿地,同时聚焦主流市场,控制高端项目的比例。万科总裁郁亮表示,在经历了偏于亢奋的快速上涨之后,市场必然需要一个理性回归的过程。
与万科一样,一些实力雄厚的全国性开发商如保利地产等在市场冷却期仍保持着高昂的增长势头。但另一些房地产商则叫苦连天,如金地地产(600383.SH)、首开股份(600376.SH)、北辰实业(601588.SH)等则出现销售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速下滑。境况更糟的一些地区性小开发商则不得不通过出让项目开发权以勉强度日。这再次凸显出在融资渠道收窄和消费者购买乏力的背景下,中国房地产商冰火两重天的景象。
中国房地产市场自去年第四季度开始急转直下,但得益于及早决策、快速回笼资金和收缩开工面积,万科暂时挺过难关。接下来的悬念是,一伺北京奥运会结束,市场会不会出现大幅滑坡,从而进一步打击这个已经陷入低迷的行业?
一些房地产商看起来已对短期内的下滑做好了心理准备。万科在公告中称:“调整的到来本身就难免引起部分市场参与者的疑虑与观望,市场需要一段时间来重新达成共识。”但就长期而言,乐观者认为,受益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以及城市化趋势,房地产业仍会恢复到一定的增长水平。雷曼兄弟(LehmanBrothers)经济学家孙明春称,一旦房价跌至人们更容易买得起的水平,购房需求在个人收入增长的推动下就会再次显现。
现金为王
毫无疑问,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一轮挤出泡沫的过程。以深圳为例,去年8月其房价涨幅接近21%,而今年5月份仅为2.5%。从同区位、同类型房屋的成交价格看,深圳半年来价格跌去三成,成交量萎缩了一半。而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区的房价虽较为稳定,部分城市甚至一度延续上涨趋势,但观望气氛浓重,成交量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
8月5日万科同时发布的7月份简报显示,其当月销售金额同比减少15%。且自5月始,万科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已出现了连续三个月的大幅下滑。而以往,下半年是房地产销售的黄金期。基于此,投资者以脚投票更代表了对整个房地产行业的悲观。在万科半年报公布当天,万科收盘7.94元,跌幅达6.22%,引领地产板块暴跌。
此前汶川地震“捐款门”事件,使得万科陷入从未有过的质疑声中,道歉时王石自称“我虽然快60岁了,但对于大事情的处理,还是显得很青涩”。而现在,万科则必须面对业绩与道德的双重不信任境地。中报发布当天,王石说他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但在业务层面万科仍然有令追随者们汗颜之处:上半年新增土地储备300多万平方米中,有八成通过合作方式取得,且将土地成本降低超过一半至2155元/平方米。伴随兼收并蓄而生,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口径,万科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由2.1%提升到2.7%。是时候回归经营的基本逻辑了——房地产行业进入了以资金实力、专业开发能力为主导的竞争。曾被怀疑资金链绷紧的万科,此时手握现金达到153.7亿元,总资产负债率已从去年底时的66.11%降至37.1%。现金流量净流出减少八成至14.9亿元。同时银行业依然钟爱万科,其授信总额超过了400亿元。
·超越绿地 万科坐上上海销售额“头把交椅” 08/08/21
·万科过冬 08/08/21
·万科金地上海上演价格战:购房立减10万 08/08/19
·碧桂园负债高企 投资者信心动摇 08/08/19
·吴立范:房价下滑是市场竞争和调整的结果 08/08/18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