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打响“价格战”的万科在进入上海近16年后终于以41.5亿元的总销售金额坐上头把交椅,并赶超去年同期的第一名上海本地房企绿地。
观点网讯:据了解,今年打响“价格战”的万科在进入上海近16年后终于以41.5亿元的总销售金额坐上首把交椅,并赶超去年同期的第一名上海本地房企绿地;而绿地在总销售金额上虽退居第二,但总销售面积升至第一;另外,和黄、仁恒、瑞安等外企均进入前十,其中和黄还是前十名中的“新贵”。
据方方地产咨询机构的统计显示,上半年上海楼市内总销售金额排前30位的企业,已由此前的老牌本地房企“长期盘踞”变为本地房企、新上海房企和老牌外企“三分天下”。
更值得注意的是,风水轮流转,前30强中,合生、中华、绿城、永业、城开、新湖、永新、凯德、中环、城建、三湘等去年同期榜上有名的15家知名企业“出局”。“其实,上海商品房总销售量、总销售金额排行榜被本地房企占据的历史从2003年起便开始被改写,但今年以来的变化是最大的,显示上海楼市的企业集中度提高了。”方方地产咨询机构总咨询师胡宗亘表示。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根据对上海“网上房地产”数据的整理,上半年上海商品房总预售面积约1107万平方米、总销售金额约1135亿元;如剔除配套房、动迁房等政策性用房,总销售量和总销售金额分别在759万平方米和1005亿元上下,这组数据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39.9%和21%,上海楼市整体情况不妙。
不过前30强在上半年的销售业绩不减反增,如剔除政策性用房后前30强的总销售金额达402亿元,而去年同期的前30强末剔除政策性用房的总销售金额也只有395亿元。分析师认为,不少开发商是基于一批高档房和非住宅产品的销售拉动才进入上半年的“第一梯队”,但下半年这些产品可能面临偃旗息鼓的局面。
来自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的研究也表明,虽然开发商特别是上市房企具备实力优势,但由于其中不少企业在去年普遍进行了较为大量的土地储备,按照去年年报计算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指标出现负数,反映出房企较大的短期偿债风险及较大的资金回笼压力,所以实现销售业绩仍将是开发商今年面临的最大考验。
·太古地产:获利超预期 瞅准内地机遇 08/08/21
·超越绿地 万科坐上上海销售额“头把交椅” 08/08/21
·上海复地中期纯利同比下降42.03% 08/08/21
·万科过冬 08/08/21
·广州写字楼市场恐遇十面埋伏 08/08/20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