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现代城市最能表现现代技术的力量和美学观念,它也表达了一种执行社会正义的进步思想。
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由于与人类的社会和生活紧密相关,因此通常与社会改良思潮和运动联系起来。社会改造又经常是通过物质环境的改造开始和达成的,所以建筑和城市改造便成为热心社会改造的知识分子们的实验场。社会改造最为直接的表现便是城市改造,社会改造的实验场通常是在更为具体的物质环境中进行的,社会的改良者借助物质环境的改造来达到改良社会的目的。在传统社会中,人造环境具体地体现了社会制度,人造环境的形式、格局和制度不仅反映和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制度,而且起到执行和强化这种社会制度的作用。各种社会,如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中的城市建筑都表现出这种情形。在现代社会中,具有激进思想的建筑师、城市主义和社会改造者试图打破这种局面,去创造一种自由和开放的人造环境。
城市和建筑乌托邦将建筑和城市作为一种社会改造的实验场,在这样的实验场中,建筑和城市被认作是表现“意义”的场所。建筑和城市无疑具有意义,而且是一种具体的、物质的社会改造工具。它不仅要表现某种意义,而且要执行和强化这种“意义”或“秩序”。乌托邦是历史上人类智慧创造出来的“理想”城市建筑和社会。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也是人类的一种信仰,这种信仰认为可以忽略自然条件的限制去创造完善理想的城市和社会。
社会激荡的时代通常也是城市和建筑领域出现大胆、激烈、创新和变革式的理论和实验性尝试的时代,具有产生新思想、新理论和实践的最佳土壤。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大革命前出现的构成主义理论和实践,1960年代意大利学生运动期间的新理性主义有关城市形态和建筑类型的讨论都是典型代表。新思想、新理论和实践的极端表现便是城市和建筑乌托邦。城市建筑领域乌托邦思想和理论的典型代表有20世纪初英国霍华德(EbenezerHoward)的“花园城”,20-30年代柯布西耶的“明日的城市”,40年代赖特的“广亩城”,60年代英国建筑电信团的“行走城市”、“插座城市”,70年代库哈斯等人针对曼哈顿所进行的一系列乌托邦作品,以及近来美国建筑师利布斯·伍茨(L.Woods)的一系列新城市和建筑作品。20世纪的现代城市最能表现现代技术的力量和美学观念,它也表达了一种执行社会正义的进步思想。这时期的乌托邦思想家和实践者们相信并且展望一种城市的革命性的重建不仅可以解决该时代的都市危机,而且能够解决社会危机。
1.乌托邦与城市建筑
自从托马斯·莫尔(ThomasMore)的《乌有乡》(Utopia)在1516年出版以来,它便成为文学领域乌托邦的原型。当然,更早的乌托邦体现在柏拉图的《共和国》一书中。城市方案和设想领域的乌托邦虽然与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原型不太相同,但乌托邦的精神尚在,属于更为广泛的乌托邦范畴。20世纪早期,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KarlMannheim)在作为被统治势力的权力系统支持的意识形态和作为反对派的乌托邦之间作了区别。他引进了如下的概念,那就是前者是固定、停滞、被动和反应式的,后者是能动和进步的[1]。在城市和建筑乌托邦领域这种界限有时是不很清晰的。在某些情况下,设计者所提出的建成环境是试图强化一种现有的权力结构,这是一种社会理想化。在另一些情况下,设计和提倡一种良性的物理环境是为了带来社会变化,这是一种社会乌托邦。因此城市和建筑乌托邦所提供的最佳城市框架就要么是反映了最好的社会秩序和安排,要么是引进一种可能的最好的社会秩序。毫无疑问乌托邦和理想城市的幻想者们大多属于精英阶层,他们之中最早的要数柏拉图。柏拉图认为只有哲学家最有资格将人类社会纳入宇宙的秩序,从而在混乱和混饨中建立和谐与秩序。莫尔自称他想像的乌托邦是对柏拉图所梦想的共和国的一种具体化,从而实现了柏拉图的梦想。这种哲学家执掌社会的观点直到17世纪早期,在坎帕内拉(TommasoCampanella)的《阳光城》(CityofSun)中仍然占有地位。但是自文艺复兴以来,建筑师便试图将该重任从哲学家手中承接下来。赫兹拉(JoyceOramelHertzler)在他的《乌托邦思想之历史》一书中将莫尔、培根、坎帕内拉和哈林顿等启蒙时代的乌托邦思想家称之为“早期现代乌托邦”[2]。早期现代乌托邦的思想在现代和当代城市建筑乌托邦实践中得到了延续。
随着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乌托邦越来越变得具有可行性,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前后19世纪的法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俄国和德国,都有一些乌托邦出现。圣西蒙、傅立叶、布兰克、欧文等一些被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为“乌托邦社会主义者们”所进行的小规模社会实验通常都是短命的。现代社会,尤其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人们开始对乌托邦的手段和其所要获得的结果进行质疑。于是产生了所谓的反乌托邦作品。这种反乌托邦式社会其实自身也是一种乌托邦,只不过是一种变相的乌托邦。反乌托邦所想像的世界是一种非理想化的地方,一个悲惨世界。
·梦想与观念:城市建筑乌托邦 08/07/22
·百仕达地产有限公司 08/07/17
·迎接首府城市建设“十年巨变”新时期 08/07/14
·城市病:城中村与百年前的西方贫民窟 08/07/07
·争议声中诞生“崭新的北京” 08/07/06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