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拉加斯(Caracas,委内瑞拉首都)公司Arqui 5的努力对于实际操作情况来说是象征性的:他们为升级整个圣拉法额欧-尤尼都(San Rafael-Unido)街区(草原街区(La Vega barrio)的一部分)制订出了精细而完善的计划,包括一个新的“城市面貌”,在保障斜面稳定性的前提下提供商业发展项目、幼儿园、公寓和社区中心。
该项目获得了2006年Holcim基金会针对可持续发展建筑颁发的金牌大奖,但是到现在只有少数连接小型空间的楼梯真正完成了建设。社区中心的建设因为政治僵局而中断。在设计过程中,社区对于项目的参与也值得关注,75%的居民以书面形式同意升级改造——但这也揭示了一个社区所有股东参与的重要性——不管是街坊组织还是社区组织,以及政府的最高层面之间能否将意志统一是项目成功的保障。在缺乏共识的情况下,设计者应该被原谅,因为大家最后发现这个过程实在过于费时,并且各方面要求都很苛刻,更不必说在职业上的和经济上都是无利可图的。
进一步看,对临时定居点的升级总是片面的,权宜的和实验性的。它们只是依赖可复制性的观念:为一个地方设计的方案能够被用于另一个项目。但是在非正式定居点特定的规模和值得考虑的多样性的前提下,项目的成功能否仅仅以可复制的潜力来衡量?或者项目必须只能在可复制性被证明的前提下才能被认为是有利的?许多这样的项目依赖这样的观念:小规模改造将激发其他的,更大规模的升级,不管是从个人还是公众的角度。
这样的理论可能在正式的城市中是靠谱的,但还没有在非正式环境中被证实是正确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对于土地和安全的忧虑无疑将阻挠进一步投资。在低收入社区的重大投资只有通过小规模的地方倡议和对于卫生设施、交通设施和就业结构改造之间的结合来实现,这样的结合必须在国家和国际层面进行协调。
我们需要继续质疑这项工作立足的假设。比如,将正常城市的元素植入非正式环境是否真正恰当?为正常城市考虑的公共空间与非正式定居点也有关联?或者这必须被从新赋予新的概念?诸如此类表现正常城市地貌特点的“被动的休闲区域”在非正式定居点并非优先考虑。
公共区域甚至会被认为是危险的。在圣拉法额欧-尤尼都,居民向Arqui 5表示了他们的焦虑,他们担心新的公共空间将只会为游民和毒贩提供更多的机会。相比消极的休闲空间,积极休闲的设施总体上说更适合非正式定居点,特别是在存在着大量的缺乏教育和工作机会的年轻人的地方。
但是我们可能不得不将我们对于公共空间的观念向前更近一步甚至有所超越——蕴涵生产力的空间的概念,这个空间包括市场设施,社区厨房和洗衣房,以及文化表达的地方——就像里约的桑巴学校。我们需要从升级项目的角度来考虑长效发展机制和社区认同。不能激发社区所有权感觉的设施将很快退化或是被破坏,能产生经济效益的空间会得到人们支持。
在现有的经济和政治气候下,不论这些升级的动议还存在很多问题和限制,但它们还算是设计者在非正式城市设计中可行的实践模式:简单的单一空间升级的项目被转化为强调多功能和不同需求的项目。
·建筑:拉丁美洲非正式住宅的更生 08/07/10
·城市病:城中村与百年前的西方贫民窟 08/07/07
·她哭的样子太像我了 08/06/15
·北京富人住得离穷人越来越远 08/06/10
·故宫向东,故宫向西 08/05/06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