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之所以让人们如此关心倍至,是因为有很多人长期投资万科,甚至于把身家财产全部押在了万科身上。然而在市场上万科的股价却表现得很不好,成了机构做空股指的投机工具。万科自破31.53的增发价已经半年有余,使许多长期投资者伤淡黯然,他们却凭着意志和对万科的信心一直持有。股价的短期表现虽然不是管理层所能控制的,但不能因市场的非理性波动而推脱责任。老王在博客里说要冯伦找出万科的缺点,受此启发,我想对万科的管理层提出几点个人看法。
一、不断从二级市场融资让人如梗在喉。在国外成熟的市场上,有些公司自上市以后就没有再融资过,却源源不断地给股东回报。万科在学习帕尔迪,学习丰田等优秀企业管理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学习人家怎么对股东回报的。我们既不想投资于高投入高产出的公司,更不愿意投资高投入低产出的公司,对于低投入高产出的公司是我们心中理想的对象。万科通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可以比肩于香港市场上任意一家优秀的地产公司,但如果仍然寄望于市场融资来维持其发展,这至少说万科的发展靠“吃药”是不健康的,虽然有人说这是房地产公司类于金融企业。在《现在还不是开香槟的时候》一篇文章里,郁亮举例说明美国市场上的好公司多是通过股权融资来增厚股本最终使投资者得到长期回报,但万科的股本增大,股价降低造成了流动性泛滥,二级市场上万科的交易量几乎常年排在深市第一位,投机性进出太多。
对于未来的再融资,万科2007年年报上使用了这么一段文字:“行业调整也会给资金充裕的企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如果能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进行一次股权融资,将显著有利于万科抓住发展机会,并提高未来每股收益的持续成长性。但管理层在这一问题上将高度慎重。万科管理层认为,只有在充分考虑资本市场状况、股东和投资者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在获得广大股东认同的前提下,股权融资才能提上议事日程;此外一旦启动该项工作,公司还应尽一切可能,选择合适的时机、合适的规模、合适的融资方式,以避免融资本身可能对证券市场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同时确保融资将为股东带来盈利增长。”
这样的表述从字里行间体现了管理层对股东的呵护,但无论如何,万科不应该依赖融资以至于“上瘾”,这如同现在市场不好了,暂且不让你掏腰包,等市场好了再没商量掏你的腰包没什么区别。
二、成本管理不尽人意。年报显示,万科的财务成本大幅上升100%以上,一季度的成本又再次同比上升超过60%,这种以消耗真金白银来换取销售增长的代价说明了万科的管理效率较低,同时体现了管理层花钱大手大脚,更严重地说是拿股东的钱不当回事。也许现在万科越做越大了,有人已经不屑于创业时的维艰精神。提醒万科的管理层要保持清醒,要尽快适应如何管理大市值的公司。当管理层的利益凌驾于股东利益之上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企业走上衰亡的时候。有人建议万科回购B股,这本来是一个不错的主张(虽然现实环境也不到),但郁亮先生说我们现在还不是没有生意做的时候。实际上上市公司回购自己的股票,不但可以增加内在价值,提高股东报酬率,而且成为人们乐道的美谈。
三、万科的财报有人为的痕迹。这样说并不是说万科有在财务报表上有造假之嫌,但有些做法却不得不说。2007年年报显示,万科的销售收入达到523.6亿元,而结算数字是351.8亿元,而今年第一季度报表显示公司销售收入101亿元,结算数字是64亿元,即便是房地产行业的会计制度的特殊性,也让人感到心里不舒服。一季度报表同时显示,ROE下降,总资产周转率下降,三项成本大幅上升,这不能让人想到是不是因为行业的调整使万科低调谨慎了?联想到今年4月份万科的投资者交流会上,在回答投资者如何提高股价问题上,几个高管几乎异口同声地使用“释放”利润一词,这是不是说明万科的利润已经“存放”了起来呢?
·(续)香城研究:万科大区城市覆盖密度分析 08/05/12
·紫薇入市 “高科系”造城10年整合进行时 08/05/11
·保利业绩见涨 加大二线城市投资 08/05/11
·五折打倒万科 08/05/11
·武汉房价 该降的都降了? 08/05/08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