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杨国强的抱怨并非“得便宜卖乖”。他深深地理解中国地方政府的潜规则,并运用得游刃有余。“基本都是擦边球,找不到严重违法、违规圈占土地的切实证据。”一位曾参与“了解”碧桂园重庆圈地问题的国土资源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杨国强身边的一位高管告诉记者,当时大规模圈占的土地,实际上很多都是不具备开发条件的生地,与当地政府签署的也多数是一级开发协议,即将生地做熟,然后再行出让,“当时杨总专门强调过,大幅的土地,主要就签一级开发协议。”
前述国土资源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种模式之下,碧桂园实际上只是代当地政府进行一级土地开发,国有土地使用权并未发生转移,在法律和政策层面上,碧桂园的“圈地”都不构成“事实”。
碧桂园扩张的“高潮”时期,就连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在为碧桂园的行为定性的问题上,也是出言颇为谨慎,十分讳言“违规”二字。因为杨国强打的确实是擦边球,无法真正确定为违规圈地,至于土地闲置等问题,就更无从谈起。
草莽英雄对于这一切,更多的似乎是无师自通,只不过手段略有不同。“顺驰当年更多的是解读了土地出让金支付方式的潜规则,延长了自身资金链各个环节的腾挪空间,比如拖延、分期支付土地出让金等,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都放大了顺驰的资金效应。”周春生评价道。
冒险的底线
“杨国强、孙宏斌包括许家印,从企业经营战略上,实际上都是在资本市场上下赌注,碧桂园赌成了,孙宏斌没有赌成,而许家印还在等待最后的结果。”周春生对比了这三位行事风格颇为接近的企业家。
然而,资本市场终归是一把双刃剑,即便最终押宝押对了的杨国强,也不得不忍受资本市场带给他的“痛苦”,一度资金链条紧绷的碧桂园,试图以发行企业债来缓解资金之困时,资本市场却是给予无情的一击。
“孙宏斌后来很清楚地跟我说,资本市场永远不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帮你,他们能做的只是锦上添花,共分利益,放大资产的效应,资本市场不可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顺驰元老王存向记者回忆当时孙宏斌的感慨。而杨国强也体会到了规模目标达到之后,如何将规模控制在合理的资金支付范围内,始终是一个企业最难解决的命题。
2008年初,当杨国强5亿美元的企业债最终成功发行之后,另一个等待诞生的富豪许家印,又有如当年的孙宏斌一般,在上市之前的最后一刻倒下,留在身后的,一样是一个庞大的土地资产的“沃尔玛帝国”。
·德银:富力回A恐难今年实现 08/05/04
·宏调政策显灵 08楼市放缓 08/05/03
·新华传媒入股滨江项目 绿地危市加减法 08/05/03
·富力北京打折隐情 08/05/03
·成都市政府低调搬迁 开发商“城南”作局 08/05/03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