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建地产建设商会成爲商界老大
霍英东在20世纪50年代後期还收购太平岛造船厂的。有坊间传说,这是香港人收购外国公司的第一例。
1961年,霍再有惊人之举,斥资120万港元在泰国收购一艘当时最先进的挖沙船曼哈顿号。此船长288英尺,载重2890吨,每20分钟可入海底挖取泥沙2000吨,霍英东将之改名为“有荣二号”。当年,此船是香港最大型、最先进的挖沙船。
霍英东旗下有荣公司独霸淘沙生意,被人誉为“香港海沙大王”、“淘沙巨擘”。
但好景不长,港府在1962年对建筑条例进行修改,规定从1966年起同样面积的一块地皮将比过去少建20%的楼宇,地产商于是在1966年之前抢建,地产市场泡沫繁荣一些华资银行竞相贷出巨款予炒家和地产商,香港的地产投资热潮风起云涌。
很快,1965年1月26日至2月8日,明德银号、广东信托商业银行、恒生、远东、广安、永隆、道亨、嘉华等华资银行,相继发生挤提风潮。後经港府和汇丰、渣打两家银行出面支持,风潮才逐渐平息下来。华资银行挤提风潮也殃及地产业,不少地产公司破产,地产市场陷入历史低潮。
霍英东投放在地产上的资金很大,向银行借贷不多,稳扎稳打,不受太大影响,还算稳健,但市场不行了。
霍英东之後提议:有必要团结本港的地产商,尽快组成一个代表行内人士的团体,谋求地产商的共同发展和香港地产市道的繁荣。成立香港地产建设商会的消息传开,在地产界反响很大,香港的69个大地产商闻风响应
1965年6月8日,地产建设商会举行第一届会董会议,会议顺利推举霍英东为第一届会长,屈武圻、何鸿燊为副会长,胡汉辉、胡应湘、郑翼之、曹绍松、杨志云、李康节、王宽诚、方润华等等香港老牌华资地产商都是常务会董。霍英东在名义上成了香港地产商的“龙头大哥”。当时,政要、名流、富豪云集一堂,堪称盛事。
霍英东还演讲中指出:香港地产行业有义务和责任,使本港市民将省俭积蓄所得,自购屋宇,达到住者有其屋,使大家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这是第一次有人在香港提出“住者有其屋”的计划,而後来港府大力推行的照顾中低下阶层的置屋计划,其名称“居者有其屋”也由此而来。
遭遇滑铁卢港英政府开始封杀
1965年是霍英东的地产生涯顶峰阶段,他在地产低谷继续投资,动工兴建联利大厦、铜锣湾珠城大厦、尖沙咀漆咸道高高大厦,以及青山道62号、城南道53号至55号和官塘云汉街23号住宅楼宇。毫无疑问,是地产大佬。
另一边,面对低迷的市场,1965年,港府想活跃一下,突然向全世界公开招标,拍卖黄金地盘--海军船坞。是位于金门大厦至警察总部之间,即现在金钟地段,面积达27英亩,是港府历来公开招标的地皮中位置最好的地块。
港府除了在香港大卖广告外,还在伦敦和纽约的报刊登载广告,但当时国际上对香港地产市场看淡,缺乏信心,不敢下标,霍英东却认为这是难得的投资良机,于是逆市而行,一人独力投标。
但港府见此,却临时取消拍卖,收回地盘。港府最後答复霍英东说:只有你一个人下标,这块地我们不打算卖了,收回来。
霍英东清楚看到港英方面有意限制他的发展,因而萌发淡出地产商界之意。後来又熟悉内情的人评价说:港英政府对霍英东在朝鲜战争期间给中国内地供应物质,一直耿耿於怀,也多次暗示要限制这些亲中的华资资本家发展,而地产业是最赚钱的,海军船坞地块又是英资大本营的核心地带,当然不能让这个不合作的商人进驻。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