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MOMA在霍尔事务所里的名字叫“BEIJING LINKED HYBRID”,这是霍尔的设计初衷,他决意在有限的空间中,打破横向和纵向的限制,让空间立体起来。在空中,他设计了天桥;在地下,他也设计了四通八达的通道,连接到社区的任何地方。
入选2007年《时代》“十佳”,除了创意独特之外,还因为MOMA大规模地使用了可再生的绿色能源。这是霍尔另一个特点,善于建造可持续建筑。在他的坚持下,MOMA邀请了坚持绿色建筑理念的德国Transsolar顾问公司,并且采用了世界上最大的地源热泵系统。建成后,MOMA的室温常年保持在人体最舒适的20-26摄氏度之间。另外,MOMA还采用了全置换新风系统,取自室外的新鲜空气经过滤除尘、加热、降温、加湿、除湿等处理过程,从房间底部送风口送出,缓缓上升,带走人体汗味及其它污浊气体,最后经由房间顶部排气孔排出。新、回风完全杜绝交叉污染,既节能又保证室内空气品质的要求。2006年,MOMA荣获美国LEED—ND绿色社区认证。
霍尔究竟是何许人也?建筑评论家方振宁在博客上写道,“毫无疑问,Steven Holl将成为继库哈斯之后在中国最受欢迎的建筑家,因为他首先不重复自己,更不会重复别人,在很多明星建筑家的创造力开始衰退的时候,他在上升。”
2004年,霍尔到北大讲演,张永和在向学生们介绍时说,“当我们遇到困难,对建筑事业产生怀疑时,就去看看霍尔的作品和他的工作,他会让你恢复自信,重新投入建筑事业中去。”
霍尔,这位看似欧洲人的美国人,是美国当代建筑师中的代表人物之一。1947年,霍尔生于华盛顿州的布雷·顿,1971年毕业于华盛顿大学建筑系,1976年在纽约设立了自己的事务所。在80年代美国后现代主义建筑时期,东岸以他为首,西岸则以弗兰克·盖里为主。
霍尔并不张扬,他强调建筑是一种存在。他创办建筑评论杂志,深刻影响美国建筑界,然而他刻意回避成为明星建筑师。在出名之前,霍尔在大学任教,靠菲薄的工资糊口,在一间很小的没有热水的屋子住了11年,睡的是胶合板临时搭成的床,洗澡只能跑去附近的基督教男青年活动中心。他去日本竞标,业主不信任地把他晾在一边,在半年内找了很多人与他比稿,但最后还是觉得他的方案最好。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1988年。
霍尔在采访中没有提及这段艰苦岁月,他只说那段教书日子让他更有时间梳理自己的建筑观。1993年,霍尔参与赫尔辛基当代美术馆的竞标,在516件竞标作品中,他这个外乡人大胆地将馆址选在几座赫赫有名的建筑中间:西临国会大厦,东靠中央火车站,北面芬兰音乐厅,同时和海港遥相呼应。霍尔的设计征服了生性保守的芬兰人,也从此确立自己的国际建筑师的地位。
现在,霍尔是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院终身教授。回首看他的那些历年建筑,发现每件都似曾相识,这是因为其灵感大多来自一本书、一段曲:早期作品渤·奥住宅以《白鲸记》为灵感,建筑坐落在一处俯瞰大西洋的小山上,内部的充气骨架结构被翻到外部,使人不由联想到小说中的鲸骨棚屋;2005年,他为比利时设计的“SAIL HYBRID”则以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利特的壁画《一艘向美人鱼倾吐故事的帆船》为灵感。
也许不做建筑师,霍尔会成为画家。从1977年起,他每天早晨都会画一小时水彩画。那些用水彩绘制的建筑草图,正如绘画一样,承载了霍尔许多想象和感情。
B=《外滩画报》
H= Steven Holl(斯蒂文·霍尔)
风水与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有关
B:你设计的建筑一向和当地的文化、历史背景结合得比较好。那么北京当代MOMA如何与北京的文化历史相结合?
H:据我所知,在历史上,北京是一座“矮城”,其内外城的所有建筑,无论是王公府第还是普通民房,其高度都不得超过10米——逾越皇家建筑紫禁城。1924年11月,随着末代皇帝溥仪被赶出紫禁城,中国的皇权制度终结,这项禁令也自然废止。上世纪30年代,北京开始出现高于紫禁城的建筑。70年代后期,中国逐渐开放;80年代中期,北京开始大量建造高层和超高层(100米以上)的建筑。
·纽交所有望A股上市 08/04/14
·ST潜药资产置换方案微调 08/04/14
·高端访问:商业地产星摩尔的选择 08/04/14
·全球化3.0狂潮 08/04/14
·奥林匹克的政治经济学 08/04/14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