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大部制”方案昨天通过。深圳“大部制”设计者之一的深圳大学马敬仁教授回应称“深圳最有条件全面推行‘大部制’改革。虽然早在两年前深圳就已试水‘大部制’,但未全面推开,有的部门决策和执行权还没有完全分开,监督权也未能得以完善,深圳可在此基础上对政府机构进行新一轮重组,部门还可再缩水一半左右,保留12—15个决策部门就可以,同时将执行机构完善起来”。
两年试水
行政效能明显提高
对于政府机构的重组过程,“大部制”实际上涉及到政府职能理顺问题。即整合资源,让政府职能的缺位、错位和越位得以还原。也是一个政府“自身减负”的过程。2006年3月,深圳开启了行政体制改革的“试水”之旅,旨在克服部门过多、机构RONG肿、资源分割的问题。
整合后在总编制量不变的情况下,市政府工作部门由45个减少为35个。其中,市政府办公厅和组成部门21个,直属特设机构1个,直属机构12个。《方案》改变了过去政府部门“重执行,轻决策、监督”的状况,由注重“划桨”转向“掌舵”。
回顾深圳两年来的试水过程,深圳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改革办主任南岭昨天说,一系列的实验方面也明显地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部门之间扯皮、摩擦现象减少,资源的综合利用方面有了进展,职能部门的责任也相对明确,管理起来更为协调。
“除了这种‘大部门制’的改革,深圳去年已经开始在交通领域进行了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又有制衡的实验”。南岭称,这实际也是行政三分制的一个探索过程。交通领域的这种实验还将进一步完善。
而至于是否有望在全市的所有部门推广交通领域的“三权分立”的实验,南岭坦言现在说推广还为时过早。下一步深圳会系统地总结,不够完善的地方将进一步完善,在总结的基础上,视实际情况看要不要在所有部门推广。
大部制
借鉴了深圳经验
南岭回忆,两年前,就在深圳的行政体制改革措施推出后不久,获得了国家多个部门领导的肯定。
而参与深圳行政体制改革制度设计的马敬仁明确地认为“国家的‘大部制’改革借鉴了深圳经验”。实际上,无论是深圳2003年的“行政三分”之痛,到后来低调行政体制改革探索,中央相关部门都在一路高度关注中。包括中央编办,国务院调研组在内。深圳两年前的“试水”之旅,实际上就是为国家提供了“大部制”探索性试验样本。
·深圳楼市寒流持续 08/03/12
·上海30年城市现代化变革之路 08/03/12
·陆新之:纽约房价并非一边倒 08/03/12
·深圳豪宅降价千万抛售 08/03/12
·广州房价半年缩水40% 08/03/12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