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板
  • >> 观点网 >> 建筑·城市 >> 正文
    会呼吸的建筑
    https://www.guandian.cn 2008-02-28 11:21:38 来源: [ 金融界 ]
    发表评论 打印文本 关闭

      用“标准”引导发展

      事实上,智能建筑集成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到楼宇自控、安防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绿色节能等20多个细分子系统。如此一来,制定相关的技术和设计标准就显得尤为必要。

      “早在十年前,我国就开始制定关于智能建筑的相关标准。”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技术系系主任程大章教授表示,“直到《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的出台,我国智能建筑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标准对智能建筑的定义反映出智能建筑已经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信息时代特征、符合节能环保时代主题的内涵。”

      在程大章看来,新标准提出智能建筑以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为目标,拓展了智能化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为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而且,新标准注重于系统功能,按照各类建筑物的功能进行分类,对智能化工程建设指导意义更加明确,新标准的实施将推进我国智能建筑健康、持续的发展。

      作为参与《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的起草人,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技术中心副总工程师赵济安教授表示,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国家整体尚处于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国内的各地个方面都处于不平衡状态,因此,在智能建筑领域,也存在有待一个发展的过程,主要表现在对“先进科技”认识的理念和“如何应用”科技发展符合世界的需要等方面,随着对这些问题认识的逐步深化,国内智能建筑的发展总体将是更加合理性的趋势。

      2007年上海国际智能建筑博览会上展出的“新玩意”吸引了很多观众。

      智能家居是很多百姓的生活梦想

      盖亚安在?

      1969年,英国学者J.E.拉弗洛克提出了著名的地球生命体理论——盖亚理论(GaiaTheory)。盖亚(GAIA)是希腊神话中的大地之女神,拉弗洛克通过把整个地球看做盖亚,以强调地球具有类似于生命的属性。其主要论点是:地球是有地圈、水圈、气圈以及生态系统组成的一个生命体,这个生命体是一个可以自我控制的系统,对于外在或认为的干扰具有稳定性。

      按照盖亚理论,地球与细胞比较,大气层就是细胞壁,空气等于细胞液,地球本身是细胞核、人类和其生存的环境中的物体好比细胞液中的物质等。

      这个理论并非凭空出世。19世纪,在征服自然的号角响成一片的时代,出现了浪漫主义的歌声。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柏在他的诗《论人》中写到:生命“全都是但也只是一个宏大的整体的一部分,大自然就是这个整体的身躯。”

      不知道智能建筑的设计者是不是也受到盖亚理论的影响?建筑同样需要呼吸。作为盖亚肌体上生存的人类,所有活动都会影响到盖亚,人类活动的产物也不能例外。建筑应该是舒展的,和人类一样,成为盖亚的一部分。

      这个整体的概念也早被人实践,美洲的超验主义哲学家梭罗是最早提出整体主义思想的人。梭罗认为:存在一种超灵或神圣的道德力,渗透于大自然的每一件事物中,人们可以通过直觉,超越物质表象而领悟到那个将世界融为一体的“宇宙存在之流”。

      1845年的某天,梭罗离开了他所生活的城市来到了著名的瓦尔登湖,他希望以离开工业化社会的方式,寻找一个“真正自然中的家”。他在瓦尔登湖住了两年多,观察各种水鸟、大雁、狐狸、树木和诸多野花,研究了瓦尔登湖及其附近湖泊、河流、泉水的温度以及其变化,观测暴风雨和雷雨,进而写下了名著《瓦尔登湖》。他穷其一生思考有机体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并得出了一个明确的结论:“我们脚下的地球不是死的、无活力的物质,而是一个拥有精神的身体;它是有机的、流变的、受其精神的影响。”

      梭罗用浪漫主义的眼光看待自然。这种思想不是历史上万物有灵论的发展,而且是针对当时工业化浪潮及其机械论哲学的反思。

      当人类文明穿越工业化浪潮,进入到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人类居住环境与生态问题的冲突日益激烈。“2008年的第一场雪,被任何时候都来得更猛一些”,春节前,那场席卷我国的长江中下游流域的五十年一遇的冰雪,让人们看到了自然的力量:盖亚在生病!

      人类活动极大地影响了地球的生态,甚至有人极端地认为:“人类本身是盖亚的癌症”。马克思也就告诫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要对我们进行报复。”

      聪明的人类不要忘了,盖亚一直在看着我们。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
    相关文章

    ·上海外滩越修越“旧”? 08/02/28

    ·奇案背后隐藏土地秘密 08/02/28

    ·保障房进入“双核时代” 08/02/28

    ·上海经适房“重出江湖” 08/02/28

    ·潘石屹任志强 相交十五年 08/02/28

  •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

观点 © 2005-2006 guandi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B2—20050206] 关于我们 | 业务联系 | 友情链接
网上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