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无烟烹饪
到做饭时,强力的抽油烟机探测到空气中油烟时会自动开启。
19:00多功能手机
当你在回家之前先要远程察看一下家里是否一切正常时,手机和计算机能直接交换信息:打开院门、点亮院里的灯、给客厅供暖,这些事情可以通过一封电子邮件或一条短信完成。
21:00跟着人走的灯光
天已经黑了,但住在房屋里的你可能察觉不到,因为所有公共区域的灯都连接了红外线感应器,能随着人的脚步开关,大大节约了电能。
24:00规划明天
在睡觉之前,你可以在屋里任何一个终端输入第二天的运行指令,预设第二天的采暖温度、起床时的灯光亮度等,然后安心入睡。
以上情景不是科幻,而是西班牙马德里市郊一所房屋的真实体验,这就是所谓的智能房屋。不过,让如此情景飞入寻常百姓家还为时尚早。因为智能建筑属于社会前沿领域,国内的发展更是处于初级阶段,在理念上、技术上、应用上都存在一定的分歧或者不完善,社会化地应用智能建筑只是人们的远景目标。当然,以上情景就是智能建筑的未来趋势。
发展动力充足
走在如今的城市街道上,随时都有“5A智能大厦”、“智能生态家居”等广告流入你的视线。随着人们居住的安保、节能、通信、舒适度等需求日益提高,智能建筑成为越来越受追捧的时代热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对于办公建筑的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量大而面广的已有办公建筑的改造也提出了智能化的需求。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日益丰富,智能建筑在住宅领域也有深入发展,智能大厦、智能住宅的建设热潮正随房产经济的发展而方兴未艾。
据统计,目前智能建筑的投资约占建筑总投资的5%至8%,有的可达10%。其中,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投资稍低,而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投资稍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过去五年内,全国各地共完成房地产开发建设投资22042.22亿元,按其中四分之一建筑实施智能化系统工程,并且以6%计算智能化系统工程投资,在过去五年内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投资已达330亿元。
另外,北京为举办2008年奥运会提出了“数字奥运”的口号,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将要建设众多数字化设施,这包括:2008年奥运会的技术指挥中心、数据中心、信息资源中心和网络管理中心、安全监测中心等。同时在北京现有的通信网络基础上,加快建设各类先进的通信设施,最终提供一个高度可靠、高度灵活、可扩展、可重新利用,能适应新技术发展的宽带、数字化的通信系统。而广播电视要实现从模拟向数字的技术转变,为奥运会广播电视的转播和信号传输构筑网络的支撑平台。
此外,北京还需建设22个现代化的体育场馆,提高场馆设施的智能化水平,这些本身就会增加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智能化系统的建设将会起到示范和推广作用,必将极大地推动智能建筑的进一步发展。此后,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大型盛会还将陆续举行,相关体育场馆、展览馆、宾馆及其他公共场所将会融入更多智能化元素,带动一系列的智能化应用。
坚持实用、适用原则
应该说,来自多方面的建设需求都已成为智能建筑发展的源动力,但是,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智能建筑涉及众多技术领域,如何保障智能建筑能够以人为本的智能应用还将是个复杂而有待解决的问题。
在去年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智能化峰会上,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张文才就强调,中国智能建筑的发展无论在政策、观念还是技术上,都没有什么大的障碍,发展前景非常看好。但是,智能建筑的发展需要坚持实用、适用的原则,建筑的智能化发展最终是要为人们的生活服务,任何智能化应用需要围绕这点而展开。
目前,智能建筑设计领域就呈现简约化、整体化和数字化几大趋势。在设计师眼里,层出不穷的建筑装饰新产品与其说是科技的成果不如说是设计的结晶。智能建筑设计专家埃斯克里瓦诺就说,拿自动百叶窗这种问世已经35年的产品为例,现在要做的是将已有产品设计得更加实用、便于控制,比如给其设定时间,让它自动开启引进自然光。应该说,智能建筑设计就是要让生活中所使用的最频繁的东西变得更方便、离主人更近。
所以,面对智能建筑光明的发展前景,更重要的是,如何把握在发展规模的同时保持实际的效益,让高科技实在实在地转化为多功能,为居住其间的人们提供贴心的生活服务,就像西班牙马德里市郊的那所智能房屋那样。
·上海外滩越修越“旧”? 08/02/28
·奇案背后隐藏土地秘密 08/02/28
·保障房进入“双核时代” 08/02/28
·上海经适房“重出江湖” 08/02/28
·潘石屹任志强 相交十五年 08/02/28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