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如此,在东部人看来,西柏林仍是一个发达的自由世界。这种差别在柏林墙倒塌、两德统一后,显得更为突兀。在那部由西德导演沃尔夫岗贝克执导的电影《再见列宁》中,儿子为了不让患病的母亲发现东德政府已经消亡,两个德国已经统一,费尽心力维持原来的样子和生活,但是,他无法控制可口可乐的巨幅广告出现在公寓楼的墙上,也不能阻止广告气船飞过东柏林的上空。
九年前,两德统一已近八年的时候,我第一次到访柏林,住在西边。满街的豪华轿车,琳琅满目的商店,穿着入时的人流,西柏林与西德其他城市没有太大的差别。直到有一天,一个德国朋友带我到东柏林去。
勃兰登堡城门,曾经是进入普鲁士王朝中心城区的通道,后来成为东西柏林的一个分界点。城门前的一道黄线,就是柏林墙曾经所在的位置。1989年11月9日,随着东德政府宣布立即解除限制东德人旅行的禁令,柏林墙被打开了第一个口子。人群潮水般涌向勃兰登堡城门,登上那里的柏林墙——因为这段城墙是最厚的——振臂高呼,庆祝自由的到来。
穿过勃兰登堡城门就进入了东柏林,一座高耸入云的电视塔赫然在目,宽阔的菩提树下大道两边,夜色中透着令人有些窒息的凝重。行人不多。不知是幻觉还是现实确实如此,空气中似乎仍弥漫着一股社会主义的氛围……
新柏林
九年后,故地重游。第一次见到勃兰登堡城门时的震撼,此刻淹没在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建筑群中。一边是新的法国大使馆,一边是新的美国大使馆。左右夹击下,勃兰登堡城门似乎已不复往日的伟岸。
电视塔,也很难把它再与“社会主义的象征”联系在一起了。相反,今天它已俨然成为柏林的新地标,一个热门的旅游景点,底层开有各种咖啡馆和餐厅。因为紧挨着亚历山大广场,这里总是川流不息。
事实是,过去的几年里,柏林正试图回归它在欧洲历史上曾拥有的繁荣地位,创造一个能与纽约、伦敦、巴黎比肩的国际大都市。而这种变化主要来自东柏林。
刚到的那天,我在出租车上注意到,原来并不起眼的城铁站Hauptbannhof忽然改头换面,安上了一道现代建筑风格的巨大弓形玻璃幕墙。原来,政府把中央火车站从以前西柏林的动物园站搬到了这里。Hauptbannhof在德语里本是“中央火车站”的意思,位于原柏林城的中心,南依内河斯普瑞河。“冷战”期间,Hauptbannhof被划归到西柏林,但与柏林墙仅一河之隔,搬迁在所难免。如今重新回迁,虽是还以本来面目,确也与德国联邦和柏林市政府着力发展东柏林的战略设计有关。
自从1991年柏林被重新确定为统一后的德国首都,德国政府便把大量的政府办公大楼规划在东柏林中心城区内,以期带动东柏林的经济发展。
在统一后的五年时间里,柏林经历了第一波大兴土木的日子。政府和开发商普遍预期,随着柏林的统一和重新定都,将会有大量新的投资和人口迁入。柏林需要新建很多办公楼和住宅来满足这种需求。然而,事实证明他们打错了算盘。尽管德国政府每年斥巨资用于原东德地区的建设,人们还是低估了统一进程的困难。整个前东德地区包括东柏林的失业率急剧上升,社会治安也大受影响;新的投资和外来人口并没有按规划者预想的那样大量涌入。五年大兴土木的结果,反而是房产泡沫和经济萧条。
这次到柏林,发现柏林似乎又在大兴土木。在东柏林市中心的11层酒店房间往外望去,两座高耸的吊车生硬地切进街景画面。与置身北京一样,可以看到很多吊车和建筑工地。有一次,我们在德国外交部大楼顶层露台拍集体照,这本是一个极佳的拍照地点,电视塔远远地就在身后。照片出来一看,除了电视塔,还有一个黄色高架吊车同样醒目。
《德国金融时报》的专栏经济学家解释,柏林今天的大兴土木既得益于德国经济在两年前的整体复苏,又赖于真实的需求作基础。
自统一以来,柏林的房价就一直低迷不振。一方面是前五年大兴土木造成了市场泡沫,另一方面,从社会主义公有制制度转型而来的东柏林,长期以来习惯于由政府补贴的低价住房。统一后,政府出于稳定的需要,亦试图防止房价上升过快。这使得柏林的房价比起德国其他几个大城市,要低至少二分之一甚至更多。
但是最近几年来,随着统一进程的深入,柏林的发展越来越快。柏林也是德国最多元化、接收移民最多的一个城市。种种因素加在一起,很多投资者特别是外国投资者,看好柏林未来发展的空间。柏林低廉的房价恰恰成为吸引投资者的一个要素。最近两三年,柏林的房价已经出现稳步上升的势头。
·两个柏林 08/02/20
·海外人“押注”楼市回暖 08/02/20
·公众如何参与城市规划 08/02/20
·从艺术到时尚——中外LOFT的空间想像 08/02/20
·未知的2008 08/02/20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