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特斯称,JP摩根(JPMorgan)上世纪90年代在企业贷款证券化方面的经历,凸显了这种假设的危险性。
该集团后来发现了过多持有任何东西的风险。当科技泡沫破裂时,大通曼哈顿(ChaseManhattan)在电讯初创企业方面的风险敞口令其损失惨重。
这些损失,再加上受安然(Enron)和世通(WorldCom)牵连而付出的成本,严重影响了该集团在2000年借助合并大通曼哈顿和JP摩根而创建一流投资银行的努力。
在科技泡沫破灭后,以及在2004年,当巨额诉讼赔付严重影响了奖金水平时,银行都损失了不少人才。痛定思痛,尽管去年业绩下滑,但预计JP摩根还是会发放丰厚奖金。
温特斯是JP摩根的老员工,而布莱克则是在JP摩根和大通合并前不久,从花旗银行(Citibank)跳槽过来的。他们两人在2004年成为联席首席执行官。从那以后,他们更换了市场方面的多数高层管理人员;改革了交易业务,以降低波动性、提高收益率;同时,还在该行的薄弱领域进行了投资。
这些领域包括大宗商品交易(JP摩根1997年退出了这项业务)、股票业务(JP摩根和大通曼哈顿无一擅长)。“我们弥补了多数缺口。现在,在全球范围内,在所有资产类别,我们都是行业前三名。”
在结束于去年夏季的信贷繁荣期,摩根大通的交易业务落后于很多对手,部分原因就是风险价值一直比较平稳。
这不是因为戴蒙不喜欢冒险(温特斯坚称这是谣传),而是因为他想集中精力提高风险资本的收益率。摩根大通可以自称是全球领先的企业金融银行,Dealogic的数据显示,该行去年的投行业务收入达60亿美元,超过高盛(GoldmanSachs)、花旗和摩根士丹利。
与其它华尔街银行一样,摩根大通也一直在大举投资海外。它的亚洲业务依然比例薄弱,在2007年前9个月的收入中,只有13%来自亚洲。温特斯表示,该行正在“迅速弥补差距”。
不过,该行在非洲和中东的业务非常强大,其总收入的40%来自于此。
它在欧洲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2004年与伦敦嘉诚(Cazenove)的合作。这笔交易的成效比很多怀疑人士的预期好得多。
温特斯曾经花了很多时间游说嘉诚,他对这笔交易始终抱有信心,但他也说:“这笔交易比我们的预期还要稍微好一点。”
温特斯和布莱克认为,这家投行有能力面对这些更具挑战性的时局。它拥有令人羡慕的客户群、一个强大的品牌,而且,得益于戴蒙对“坚实资产负债表”的追求,该行现在是一个资本非常充足的大集团的一部分。它的一些对手可没有这样的运气。
·绿城中国:善舞资本之剑 08/01/21
·中国上调准备金率的时机 08/01/21
·香港楼市突升 08/01/21
·谢国忠:华尔街危机的真相 08/01/21
·香港按揭批准量创97年以来新高 08/01/21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