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这种情况,杰米?戴蒙(JamieDimon)要对摩根大通(JPMorganChase)的投行业务笑脸相待了。
自2004年进入摩根大通以来,戴蒙经常对该公司投行业务的表现感到失望,而这位首席执行官也常常公开表达他的这种不满。
不过,摩根大通发布的第四季度业绩报告显示,该公司比一些同行更好地度过了这次信贷市场动荡。
相比于花旗(Citigroup)、美林(MerrillLynch)、瑞银(UBS)和摩根士丹利(MorganStanley)等竞争对手,摩根大通的损失规模要小。
摩根大通投行业务联席首席执行官比尔?温特斯(BillWinters)表示,这一切归功于判断,而非运气。该行在受打击最严重的领域并没有太多风险敞口,“因为我们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例如,摩根大通放弃了结构性投资工具(SIV)。事实证明,这种表外基金让竞争对手花旗集团头疼不已。
2003年,当摩根大通收购总部位于芝加哥的美一银行(BankOne)时,也接管了一只位于伦敦的结构性投资工具。当时,戴蒙是美一银行的首席执行官。
温特斯表示:“我们对它进行了研究。我们试图搞清楚它是一个好设想的原因,但未能找到答案。”因此,摩根大通在2005年将它卖给了渣打银行(StandardChartered),而后者现在正被迫解散它。
摩根大通在信贷紧缩时期取得的相对较好的业绩,出乎很多观察人士的意料,他们原本以为,该公司的表现会与它“易于发生事故”的名声相符。
不过,温特斯与另一位投行业务联席首席执行官史蒂夫?布莱克(SteveBlack)表示,该公司从过去的事故中汲取了教训。
摩根大通做出的一个最重要的选择就是:不要把基于住宅按揭证券的债务抵押债券(CDO)销售业务做得太大。
本来,对于摩根大通而言,把这块业务做大做强是自然而然的事。作为上世纪90年代结构信贷的先驱之一,摩根大通是CDO部分业务领域的领导者。不过在按揭抵押证券方面,它仅位居第二集团。
“我们看到其它公司开展了大量此类业务,于是要求手下人员找出我们出错的地方,”温特斯表示。
“我们尽可能到处收集数据。不过,当你把自己不得不承担的风险考虑进来的时候,我们看不出你怎么能赚钱。”
其它投行,例如花旗和美林,因为手中持有的高级CDO而蒙受了巨额损失。
这些CDO提供高额回报率,意味着它们的风险比人们普遍假设的更大。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绿城中国:善舞资本之剑 08/01/21
·中国上调准备金率的时机 08/01/21
·香港楼市突升 08/01/21
·谢国忠:华尔街危机的真相 08/01/21
·香港按揭批准量创97年以来新高 08/01/21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