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勾地制”,是指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定期向公众发布一份可供出让土地的清单,让开发商自行研究,从清单中“勾”出合适的地块,与政府磋商,并最终向政府出价。一旦出价符合政府要求,则该土地便进入公开竞标程序,形式可以是拍卖或者挂牌,价高者得。竞标结束后,除非其他竞标者出价更高,否则,最初“勾地”的开发商需以原出价承让该土地。
与政府定时卖地制度相比,勾地制予以开发商较大的主动权。每年港府公布一份勾地表,详列该年可供“勾出”的土地大小、位置等,有兴趣的开发商可随时向政府询价;若政府认为合理,地皮即被勾出拍卖,拍卖底价便是开发商提出的勾地价。不过,提出勾地的开发商在拍卖会上没有优惠。
勾地制的特点在于港府通过是否批准勾地,来调控每年的土地供应量。发展商在市况不景时勾地愿望大减,可有效减少土地供应,稳定楼价;在市道畅旺时,勾地制却无形中有托市之效。因为开发商不能掌握每年土地的实际供应量,惟恐难以补充土地储备,偏向审慎和惜地,间接令楼盘供应收缩。事实上,过去两年被勾出的土地数量偏低,只占港府每年所公布的可供勾地用地块的不足两成。而2007年香港楼盘新单位落成量不足1万个,创十年来新低。
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营业部总经理谢伟铨认为,勾地制的设计缺憾,是近年香港地价偏高、“面粉”比“面包”贵的原因之一。他分析说,“勾地制最大的缺陷,是提出勾地的开发商有义务但没有权利,令开发商勾地愿望大减,出价也不敢冒进,以致常常被政府拒绝。”而另一方面,由于勾地价的厘定多参考上次拍卖的成绩,又令勾地价格不断向上累进。
但谢伟铨也认为,勾地制度总体而言行之有效,需要的只是微调,而非全盘取消。他建议可增加勾地表内的土地数量和种类,与原有的定时卖地制双轨并行:“无需恢复2002年前卖地的频密程度,但一些热门地段如港岛区地,政府可主动拿出来拍卖,增加供应。”
虽然2007年香港楼盘新单位落成量甚为寥落,但谢伟铨判断未来数月不会出现供应断层:“首先,开发商尚有剩余单位待售;第二,若市况真的那么好,开发商可将手上的出租物业改作出售应市。”
高盛香港房地产分析师胡一威也认为,香港的住房单位要到2008年年中才可能会有“断层”的担心。过去两年开发商买地不多,是因为房价和土地价格都上涨,开发商觉得利润不多,对长远预期不够。
根据香港地政总署统计资料,2004年度-2005年度,香港政府成功拍卖的土地面积为70290平方米;2005年度-2006年度,降至32952平方米;2006年度-2007年度,已回升到77929平方米;2007年度-2008年度(截至2007年12月20日),已升至112817平方米。但与1996年度-1997年度及1997年度-1998年度定期拍卖时的156648平方米和341212平方米比较,仍相差很远。
通常楼盘的开发周期接近三年,若开发商手上可供销售的存量单位只能维持一个开发周期,或者小于一个周期,便可称为楼盘存量“缺乏”。胡一威认为,一年前开发商手上的存量是7.1万至7.2万个单位,按正常开发速度,半年后,只剩5.6万至5.7万个。如果他们不继续补充土地,而每年的吸纳量还维持在1.8万个单位左右,才会出现供应断层。
目前香港楼市供应出现的短期吃紧,多少有人为因素。摩根大通中国及香港房地产研究执行董事魏志鸿指出,2007年11月,发展商卖出的一手楼比上月减少,只有716个单位。原因是发展商待价而沽,推迟出售新楼盘。恒基兆业营业部经理谢伟铨对此亦不讳言。
瑞信、摩根大通、高盛的报告皆认为,2008年香港楼市的升幅应约为两至三成;雷曼兄弟的判断则更进取,估计升幅约为35%。各大行均认为,豪宅和中低价楼的升幅差距将会扩大,走向两极。摩根大通魏志鸿直截了当地表示:“2008年两极化趋势会继续,有钱的人将更有钱,香港豪宅将比普通住宅升得更多。”
胡一威认为,在金融业方面,香港拥有比内地优越的法制和人才,在未来五至十年,仍将是中国的金融中心。高收入的金融人才是高价楼盘的有力支撑。如今香港高附加值行业,如金融、地产业和公司管理层等高收入族群,月均工资2万-5万港元,已有追超1997年水平之势;但服务业、基层、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族群的月均工资,却低于1万港元,仍较“1997水平”相去甚远。
但市场人士普遍相信,香港楼市尚未出现如1997年的过热或泡沫。胡一威认为,香港楼市目前还处于健康状况。首先,香港市民每月供款相对收入的比率约为39%,还不到50%的临界点;而1997年,香港市民平均以90%的月薪供房。
其次,“摸货”交易为5%,远低于1997年的15%,也可见炒楼风还不太热。另外,5%房屋空置率,也比1997年的6.5%要低,表明买房者仍以自住为主。
在私人房产基金LimAdvisors董事卓百德看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许多香港家庭变成“负资产”,心理阴影至今挥之不去。经历过1997年的惨痛经验,现在香港的银行和投资者都比以往更加小心。
·香港楼市交易量创97以来“十年新高” 08/01/09
·年终特稿:正在打破的博弈平衡 08/01/09
·施永青:空置税可抑房价上涨过快 08/01/09
·天湖峰境 智者理财攻略 08/01/09
·黄金周内地投资客转战香港楼市 08/01/09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