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投资过热、通货膨胀等问题的频繁出现,央行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政策调控市场。
由于投资过热、通货膨胀等问题的频繁出现,央行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政策调控市场。
近年来,央行多次利用金融工具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整,从2005年3月起实施的取消房贷优惠利率,实行下限管理政策,到2006年8月存贷款基准利率均上调0.27%。在不长时间里,央行多次加息、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直至2007年11月26日,央行宣布由即日起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上调后,我国存款准备金已达到13.5%,创历史新高。有资料显示,央行从80年代中期至今,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约为20余次,仅从2007年初至今,央行就对存款准备金率就进行了9次上调。由此可见,我国现今的宏观指标已处于高位,须持续加大力度进行调控。CPI的持续上涨、房价的持续增长及投资扩张的高位振荡等因素,也是央行“马不停蹄”上调准备金的主要原因。随着央行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连续上调,各方对央行年内再度加息的预期也开始增加。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场研究室主任曹红辉表示,“由于美联储近期的两次降息,使中国不能贸然加息,因此目前惟一能用的调控手段就只有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相对于央行存款准备金率的九次上调,央行在2007年的加息政策也毫不“逊色”,9月15日,央行宣布年内第五次加息,距前次加息仅25天时间。虽然央行的这些举措是为了平衡经济市场,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投放,稳定通货膨胀预期,但其涉及的范围却不仅是我们看到的这些层面,每一次政策调整,都会引起股市、楼市等资金集聚区域的振荡。业内人士分析,目前“紧缩”仍然是央行对外金融政策的主基调,在现行经济环境下,抑制“虚火”势在必行。部分投资机构专业人士分析,在CPI持续走高的条件下,预计央行还将在年内加息,以补贴实际的负利率。
回顾本年度央行的一系列金融政策,其目的是为合理的调控货币信贷投放,稳定市场。从政策发布的频次可以看出,国家“紧缩”银根的意向并非主观意愿,而是受市场经济影响。对房地产资本市场来说,加息对部分开发企业来说是件好事,特别是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加息意味着资金的大量回笼,现在国内部分实力开发企业争先上市,与国家金融政策导向也不无关系。对买方市场,需要购置房产或已购置房产的人来说,加息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是加重已购房者的还款压力,抑制需购房者的购买意向;二是对居民的金融资产所有制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会直接改变某些人的投资理财观念,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国家实施“紧缩”政策,也是想通过金融政策影响,降低居民的投资风险,并逐步引导其投资理财策略。
·别让土地储备成了“烫手山芋” 07/11/16
·房地产市场与房价 07/11/16
·戴德梁行:调控是多方博弈 07/11/16
·10月CPI增6.5% 再探近11年高点 07/11/16
·10月北京二手房市场指数分析 07/11/16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