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中国房地产行业在成批地制造富豪,生意似乎很好做,于是有很多人想做房地产生意。在您的眼里房地产是一门怎样的生意?
林勇:确实是,经济环境的使然,社会充满了机会,人们渴望财富。今天的社会也许就像年轻人找对象,现在大家都在找对象,房地产显然是一个好对象。但是房地产是有自己的规律的,规律是什么。第一当然是建筑,第二当然是资金。怎样做房地产生意,一种就是把建筑做好了,卖掉了;另一种当然是用资金大面积的囤积,制造,最后卖掉。前者是建筑核心,开发商围绕建筑做文章;后者是资本核心,让资本升值是最直接的道理。
林勇:海润国际董事局主席 陕西海润物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葛晋阳:房地产本身就是人类“衣食住行”等社会众多行业、生意中的重要分子;而生意又是交易双方各取所需,或赚或赔的市场基本行为。正因为与老百姓息息相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的迅猛发展,房产已成为人们最主要的消费需求或投资支出,如火如荼的现状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而,中国房地产又再次承担了许多生意以外的道义责任。所以,对我们国有企业而言,除了通过房产开发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外,房地产还是一门事关民众的“大生意”,特别是在政府倡导的保障民众基本生活居住条件的和谐大环境下,更是具有“心怀民众”的重大责任。正如我们发展房产所提出的“发展房产用心塑造”的企业理念就是契合这条民众思路的,把老百姓的住宅产品做到家,做到位。通过切实贴心的服务把“经典永恒”的产品理念传递给消费者,多一份满意,多一份和谐,使国有企业在房地产行业里认真履行其应该担当的双重职责,进而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多赢”局面的市场主体。
葛晋阳: 浙江发展房地产公司党委书记 常务副总经理
Q:有人说房地产是一个讲创意的行业,同时有人说房地产只一个门槛很低的行业,您怎么看?
林勇:我只能说房地产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智慧型行业。首先,当然是要有资金,有自己的驾驭能力。
我判断未来的中国房地产行业肯定是留下两种企业,第一种是个子大,地盘大,资本雄厚的企业,比如那些国有企业。他们建房子满足的肯定是大部分的需求,但他们的建筑留下来的肯定很少。
另外一种当然是有想法的企业,他们是在围绕一个特定的群体建房子,他们去找对象,他们的房子就是一群特定人群的对象。
第一种企业我们很好理解,大型的国有企业,比如说中海,华润,比如说万科,他们依靠资本建房子,卖给大部分的人。这种房子肯定好卖,但留存下来的肯定很少。资本是由自己的逐利性的,因此你很难去控制资本,大多数时候是资本来控制你,受资本支配的房子应该是没有想法的房子。
另外一种企业比如说潘石屹的SOHO中国,他们的房子肯定是卖给一小部分人的,但这个房子的利润好。这一部分企业需要创意。
Q:您的企业呢?
林勇:我们是第二种企业,我们把房子卖给高级动物,我们说高级动物的地产概念。我们把房子卖给那些有精神追求的那一群人。
我们现在的盘叫“就掌灯”,人家问我们为什么?有的说我们学习《大红灯笼高高挂》,搞地主生活。实际上不是的,我这里原来是一片公园,黑漆漆的,今天我来这里开了一个楼盘,我们“就掌灯”,我们为这个地方带来了人间烟火,带来了高级动物的精神家园。这就是我们的想法,是我们的意思。
Q:国有企业在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的房地产行业里本身的优势应该是什么?是土地资源优势还是资金优势?
葛晋阳:目前全国范围内品牌国有房产企业约占40%,浙江省约10%。从目前房地产发展情况与趋势来看,土地资源和资金资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越来越透明。土地已经公开招拍挂,国内房产企业甚至香港、新加坡等企业都可以在土地出让现场一决高低。许多民企采取多种金融创新模式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在国内、香港等证券交易所上市或正排队的企业比比皆是,定向增发、可转债等也层出不穷。现在国有企业在房地产行业中并不明显存在特定和明显优势。因此,国有企业保持清醒头脑和危机意识,感知国有企业蕴含公众服务的使命,积极整合企业原有土地、资金等多种资源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掘其在战略运筹、组织计划、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原有优势,发挥团队整体效能,认真解读市场需求,前瞻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为民众市场打造出经典产品,从本质上去深刻地实践房地产为城市革新、为民众造福的现实意义。
Q:怎样理解国有企业在市场化里的竞争力?
葛晋阳:说到企业竞争力,最容易让人想到是创新,更重要的实质是人才。诚然这些说法无疑都是非常正确的,而放到国有企业上来衡量的话我就想讲一点,就是国有企业员工特有的奉献意识和服务意识。这怎么理解呢?从目前国家倡导的和谐社会的理念来说,和谐社会、和谐房产,行业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运作的必然。不能为了一时的利益而断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房价上涨过快、住宅保障不力、群众怨声载道就是房地产发展不和谐的表现。而作为国有房产企业就不倡导这些不和谐的发展,我们主张企业壮大和行业发展的正确价值观,以客观而全面地看待市场的变化,不以高涨而兴奋,不以低潮而沮丧,认真地做好自己的产品,富有创造性地追求产品的品质,服务社会,回馈企业,最终建立自身发展的价值导向。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员工本经具备了相当突出的服务意识,他们不因客户的苛刻而抱怨,知道服务客户的第一要求;他们不因配套的齐全而庆幸,知道业主的需求就是自己的需求。这些都是国有企业员工为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而早已融入在各自的自觉意识当中。
Q:今天的房地产讲究创意也好,概念的炒作也好,您认为是不是一种浮躁的表现?
葛晋阳:这不能以“浮躁的表现”来一概而论。因为“创意”、“概念”本身就是产品推陈出新的基本需求;在吸引眼球、制造卖点上也没有错;在包装产品、宣传自我上可以更好的进行差异化竞争,我们完全可以从产品进化,特色营销的角度予以正面理解。关键是这粉墨登场的主角——房产品质如何?是否能满足理性消费需求、倡导和谐消费观念。今天的房地产发展正处在百花齐放的个性化阶段,它不单单是停留在营销广告的创意概念,可以从产品的出发点来考量,通过户型、景观、建筑立面等空间营造,到绿色环保、智能、节能等建筑科技内涵,商业、会所、运动等服务配套建设,到健康、人文、周到等客户服务。像我们发展房产一贯坚持的“住宅就是住宅”的产品定位,就是要把一些附着在住宅房产表面上的虚假东西揭去,通过关注产品建造本身的科学性来切入市场,来阐释产品内在所提供的需求点。其实真正享受产品的是广大消费者,他们会在创意、概念分杂丛生现象下,作出自己最正确的选择,这不是如何炒作所谓的创意和概念所能忽悠掉的。
Q:今天中国的许多开发商已经成了一个社会的符号,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林勇:一个行业需要一些这样的人,有钱,能够蹦达,对这个行业有好处,要不这个行业会很无趣,大家都埋头挣钱了,会很闷。其实,只要他不违法经营你拿他们没办法。不是吗?
葛晋阳:今天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的社会形象符号,在政府、公众、特别是舆论中也已经是“爱恨交织”、“千人千面”的了。经常与强势、贪婪、丑恶等负面词汇结合在一起,社会形象已被扭曲得偏离了行业自身健康发展的主流。我认为在当今社会将开发商打造成和谐、正面的社会符号尚有待时日。但国有企业本着造福社会、回报社会的使命感,可以走在其他企业的前面,通过负责任地建设符合城市特质的建筑、适合消费需求的房产品,优化城市形象,营造和谐欢乐的人居环境,越来越多“经典永恒”的楼盘和“用心塑造”的快乐生活,一定会让广大的受益民众成为“房地产开发商”这一社会符号的最好注脚。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