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原地产董事局主席施永青
他是曾经的“左仔”,自认为是一个无可救药的自由主义者,他倡导“无为而治”。他预言,内地房价未来将下跌15%左右……
他是施永青,香港中原地产董事局主席。
时值香港回归十周年,香港模式再一次成为业界议论的焦点,那么,作为香港模式的亲历者,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长江商报与观点机构联合主办的“博鳌七年中国地产二十年”系列访问之二,就邀请了施永青来谈谈港商在内地市场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我们的优势就是有钱”
长江商报:近期关于香港模式的讨论十分激烈,作为香港模式的亲历者,您如何看待目前进入内地市场的香港地产商?
施永青:香港的地产商在内地的优势是资金比较雄厚,他们都是上市公司,他们有钱。不利的是,他们不熟悉地方情况,和政府部门的关系不如开发商处理的好。另外,香港的开发商投入成本比较高,用的是香港的管理人员,工资比较高,决策部门大多在香港,对本地的信息不够了解,决定做得慢,管理效率被迫降低,所以我对香港的开发商在国内的竞争能力给的分数并不高。如果内地好的开发商有80分的话,那么港资企业只有75分。
“调控成效并不好”
长江商报:从市场经济本身来看,中央的宏观调控会不会打击房地产市场的自由竞争?
施永青:在房地产市场,政府要扮演一定角色,但政府要管的是大的,不应管小的。可以宏观调节,微观的不要管得太多。控制土地供应、资金流向可以,再具体的就不要管了。
我感觉,政府一直在调控,但效果并不好。比如说对空置楼房收空置税,让更多的空置房进入市场流通,供应多了,价格就自然会掉下来。但现在说两年后买的不收税,两年内的收税,就造成人家本来想卖的拖着不卖了,导致市场供应反而变小,价格就自然要上升。
“问题是闲散资金太多”
长江商报:你对内地的宏观经济有何看法?
施永青:中国的现在的问题是闲散资金太多,工业生产已产能过剩,资金在传统工业领域的盈利机会不是太多,就会流到房地产领域,流动资金肯定要有一个储藏模式。现在中央的做法是希望资金流到农村、大西北,制造内部需求,但这个问题不是这么容易能够解决的。
现在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已超越了人民的购买力,但闲散资金仍然存在,投资进楼市,房价就要继续涨了。
·博鳌七年总结中国地产二十年 07/07/12
·易宪容:不断加息将挤破房地产泡沫 07/07/12
·专访:观点机构、博鳌房地产论坛秘书长陈诗涛女士 07/07/12
·主办方展望07博鳌论坛:期盼下一个黄金年代 07/07/12
·施永青、钟伟:宏观调控不可违反市场规律 07/07/12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