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文物瑰宝

  拥有众多珍贵历史文物是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特征之一。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文物工作给予高度重视,经过专业文物工作者的田野普查发掘和对传世文物的研究,对青岛的辉煌文物遗存有了比较全面准确的了解,通过发掘、接管、征集、收购、接收捐献等工作,进行了比较认真的保护管理,搞了一些必要的开发利用。如各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和各类专题陈列,便通过展示各个历史时锄的文物实物和资料,发表我们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创造力量,是向市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课堂。

  截止到2000年,青岛市已发现古文化遗址、古墓群、古建筑、摩崖刻石和近代革命遗址、优秀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数百处,各种传世可移动的珍贵文物为数更多,仅文博系统库存文物达100多万件,都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其中,为加强不可移动文物的抢救保护和城市风貌的保护,各级政府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3处,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4处,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79处,以上共计106处。此外,还有一批被公布为郊区、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市人大、政协办公楼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包括古石刻造像、近现代建筑共3处。

  天柱山摩崖石刻天柱山古称高宝山,位于平度市城区北25公里,属大泽山脉。“天柱山魏碑”是人们通常对这里摩崖石刻的习惯叫法,其实这里不仅有北魏时代的著名刻石,还有东汉、东魏、北齐以及金、元等朝代刻石,富有观赏价值,系我国稀有的书法石刻艺术的瑰宝。

  天柱山之阳的郑文公碑刻在一块天然巨石,系北魏光州刺史郑道昭所立。碑高3.20米,宽1.5米,文19行,计881字,其内容系为郑家歌功颂德,主要记载了郑道昭父亲郑羲的生平事迹和著述。北朝书法以北魏为最高,正书风格多样,郑道昭系北魏最著名的书法家。从该碑看,它的结字宽正,笔力雄健,体现了北魏年间中国书法由隶到楷的大变革风貌,这是考据我国书法源流、学习魏碑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1984年5月,当代艺术大师刘海粟登临天柱山,为之题词:“魏碑国宝,绝壁生辉”。

  除此碑外,郑道昭后来在莱州云峰山觅得佳石,又制一碑,二碑内容基本相同,为区别二者,人们称天柱山郑碑为上碑、云峰山郑碑为下碑。

  天柱山之东北部,有一自然形成的一宽大石穴,犹如悬崖广厦,被称为石宝,从北壁亦有刻石,系郑道昭所撰书之《石室铭》,全文115字,其文绚丽多彩,其书精彩飞动,为人们推崇。除此之外,山中还有“此天柱之山”、“荥阳郑道昭上游天柱下息云峰”等几处郑氏石刻,均是不可多得的书法精品,在千余年后基本保留当年风貌,实属不易。

  天柱山郑氏诸石刻,因地处较为僻远,虽经宋代赵明诚《金石录》提及,但未能引起应有的注意。至清中叶后,方有包世臣、康有为等大声疾呼,提倡北碑,郑氏书名得以突起,郑被推为“书中之圣”(叶昌炽)。

  近年来,郑氏石刻声名日著,连国外书法家也倾慕不己,如日本书法界就不断有代表团专程前往观赏学习。

  1984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将天柱山摩崖刻而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国务院公布,将其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德国提督旧址位于市南区信号山南麓、龙山路26号,这是一座典型的德国古堡式建筑,初为德国在青岛最高统治者总督的官邸,俗称“提督楼”。

  此楼由德国建筑师拉查鲁维茨设计,1903年开始动工修建,至1906年基本完工。连同此楼附属花房、凉台等附属建筑,到1908年方全部完工。全楼建筑面积为4000多平方米,全部费用达100万马克。

  该建筑系石、钢、砖、水混合体,大部用花岗岩砌就主体,所以又称“石头楼”。全楼分为四层,最高处为30多米。

  由西门进入即为二楼,一楼是半地下室式的房间,为厨房、锅炉及仆人的住房。二楼有门厅、中厅、会议厅、跳舞厅等。三楼为总督卧室。四楼有部分卧室和其他用房,其中除中厅和舞厅有二层楼房高外,一般房间高度变在四米左右。

  此楼观为不对称平面,墙身厚、窗户小,再加以石料粗重、楼顶坡高,展现了典型的德国近代建筑风格。其红瓦黄墙,更是构成青岛滨海建筑特色的主要内容。

  楼内的装饰陈设基本保持了当年的风貌,以“豪华”二字尽可概括。其高级地板拼作“人”字形,有精细雕刻的高级木板护墙,上悬造型各异的彩色吊灯和壁灯。令人感兴趣的壁炉上镶嵌色彩斑烂的玉石。散置于各处的钢琴、沙发、茶几等均是精品一类。室内还辟有罕见的高级小型花园,另有喷水养鱼池等。

  为保卫总督的安全,大楼周围建筑有地堡工事。楼内东南角还建了阅兵室,方便总督俯视德国兵营情况。

  日本取代德人侵占青岛后,本楼成为日本青岛守备军司令部的官邸。1922年底中国政府收回青岛,这里成为胶澳商埠督办的官邸。1930年改为市长官舍。

  1934年,提督楼正式改作迎宾馆。1938年1月日本又度侵占青岛,改此为国际俱乐部。1945年日本投降后,此楼恢复为迎宾馆。

  青岛解放后,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西哈努克等外国贵宾,曾先后在这里下榻。改革开放以后,这里成为机关事务局下属单位,对外接待,还被利用举行宫廷婚礼,很受欢迎。

  1995年国务院将此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9年5月1日,青岛市人民政府正式将此开辟为旅游景点,可使市民及外地游人一饱眼福。

  德国提督府旧址位于市南区观海山南坡,面对青岛湾和小青岛,是当时德人在市中心区所建的大型办公楼,为总督所用,故名“总督府”,俗称“提督府”。

  该楼的建设用了四年,自1902年至1906年。与“提督楼”的设计一样,同出于德国建筑师拉查鲁维茨之手。

  提督府系一座砖石和钢混合结构的建筑,采取十九世纪欧洲公共建筑的对称平面,四角和中间稍作突出,整座建筑的府视呈“凹”字形。楼前有很大的空间,开辟一大型花坛式绿地,放射出六条道路。在周边街道旁建设了法院、看守所和高级住宅,再往前方的广西路、太平路一带,系洋行、旅馆等重要设施,无以提督府为中心,使这一区域成为德国殖民统治者在青岛的权力中心。提督府座落方位近似正南正北,在青岛市区较罕见,加之建筑本身气势壮观,令人生肃穆庄严之感。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

  提督府为四层楼房,一、四层系辅助性房间、窗户明显偏小。二、三层为主要办公室,门窗很大,宽敞明亮,向阳面还有类似阳台的长廊。楼内的会议厅和门厅均高大气派。室内的门窗、护墙板水准一般,符合办公场所的要求。进出大楼十分方便,门前设两层台阶,两层间为汽车通道,十几级台阶便可达大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取代德国在青岛的统治地位,日本驻青岛守备军司令部在此楼办公。1922年底,中国政府收回青岛,这里改为胶澳商埠督办公署、股澳商埠局的办公处。1929年4月后,本楼又成为青岛接收专员公署、青岛特别市政府的所在地。

  1938年1月,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日伪机关“青岛特别市公署”、“青岛特别市政府”在此办公。1945年国民党接收青岛,这里再次成为青岛市政治中心所在地。

  1949年6月2日,青岛获得解放,青岛市人民政府在此办公。现这里是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和青岛市政协合用的办公楼。

  1984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提督府旧址为高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国务院批准这里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包括古遗址、古墓群、古建筑、古石刻造像、近现代重要史迹、近现代建筑共24处。

  城子遗址位于城阳区城子村东北100米处的高台地上。据考证,在原始社会末期,今城阳不其山周围生活着不族和其族。遗址面积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00米,西南与北面均为断崖,高约2.5米,有1米左右厚的灰褐色文化层断断续续暴露出来,内含文化遗物比较丰富,采集到石斧、石铲、石刀、石镰、石矛和大量陶片。经研究确认此属龙山文化类型的文化遗址,距今约有4000年的历史。

  东皂户遗址位于胶南琅琊镇东皂户村,为新古器时代至商代文化遗址,又称“金锢墩”,南北长150米,东西宽200米,文化层厚1.1米,地面暴露大量陶片,蚌皮,曾出土石器等。

  南阡遗址即墨历史悠久,境内有多处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遗址,以南阡遗址最完整,位于即墨市金口镇南阡二里村西。1979年发现。长约300米,宽约200米。这里年代较为久远,灰土层厚,出土文物多,文化堆积厚约1米。出土大批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距今约6000年左右,对探索东夷文化在青岛地区的渊源和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石源遗址位于即墨市留村镇石源村西,属新石器时代东岳石文化类型。遗址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600米,面积6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3米。地面遗物暴露较多,有石器、陶器等。

  三里河遗址位于胶州市南关街道办事处三里河村西,这里有一条小河分一村为二,遗址座落于北三里河,面积约有5万多平方米。20世纪60年代初,考古工作者由胶县三里河人、书画家高凤翰一赝品条幅为线索,察访到这一古遗址。后于20世纪70年代曾几次发掘,确定此为一处内涵极为丰富的遗址,发掘面积1500平方米,仅两次发掘出土文物达1000余件。遗址地层堆积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龙山文化类型贵存,下层为大汶口文化类型遗存。

  三里河遗址对研究山东地区原始文化的发展、氏族社会的解体及原始国家的形成,均有重大科学价值。这处遗址出土的薄胎黑陶器、兽形陶鬶、铜锥形器均是珍贵文物,堪称“国宝”。

  通过发掘,这里发现两处原始氏族公社公共墓地。其中属于大汶口文化类型的墓葬60余座,系青岛地区至今发现的最早墓葬。在龙山文化层中发现的墓葬约有几十座。出土陶器、玉器、骨器等大批文物,对研究氏族社会的阶级关系、生产力发展状况和原始宗教等,无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徐家沟遗址位于即墨市移风店镇徐家沟村,属新古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1980年发现,面积约3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2米。

  东岳石遗址位于平度市大泽山镇东岳石村东南,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70米。1959年发现,1960年首次发掘。在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陶器、骨器和蚌器,内涵相当丰富,尤其是出土陶器造型和风格等方面个性鲜明,系东夷族所创造的一种古老的文化,与以往发现的龙山文化不相同,所以学术界称此贵存为“东岳石类型”或“岳石文化”。岳石文化为研究典型龙山文化的去向和夏、商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东岳石遗址的发现,是考古工作的一项重大成果。

  西皇姑庵遗址位于胶州市城区西南40余公里的张家屯镇西皇姑庵村,属龙山文化至西周文化遗址。遗址南面频临胶河,是一处土地肥沃的高台地,面积东西约50米,南北约150米,文化层厚约2至3米。考古发掘清理了两周时期的一个车马坑和两座墓葬,出土了一批珍贵的铜车马器、兵器、陶器,为研究我国两周时期的政治、军事提供了新的资料。

  即墨故城遗址位于离平度市城区约30公里的古岘镇大朱毛村一带,因古墨水河得名。即墨故城最晚在春秋之际已有了。即墨,战国时属齐邑,秦时置县,西汉时为胶东国之都城,又因胶东国康王都此,人称“康王城”。王莽新朝胶东国除,即墨县更名为即善意。东汉,胶东始与即墨分治。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裁撤即墨县,该城逐渐倾圮。

  即墨故城分内城和外城,外城周长15公里。至今尚存东城墙千余米,城基宽约40米,高约5米,全为夯板筑,十分坚固。内城有金銮殿、点将台、东西仓、贮货湾、养鱼池等贵迹。当时运粮河入城的城墙缺口尚存。古城一带常有铜器、铁器等文物出土。即墨故城的王侯及其家庭,死后均葬于故城北的群山峰上,古墓群蜿蜒30多华里,有400余座。墓葬之多,墓之高大均属罕见。历史上有名的“田单破燕”大摆火牛阵,即发生在即墨故城。

  琅琊台位于胶南市琅琊台镇琅琊山,三面临海,海拔183.4米。《吴越春秋》记载,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灭吴,迁都北上,来琅琊,人工缘琅琊山增筑而成高台琅琊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夷平旧台另筑新台,高大绝伦,把琅琊台尊为八神之一的“四时主”,在台上行礼祭祀。后来他又两次登临琅琊台,派遣方土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其后历代帝王及文人学士登临琅琊者屡见不鲜。后疏于管理维修,台终废圮。附近秦砖汉瓦尚可见到。

  1982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将琅琊台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政府拨资金对琅邢台进行大规模修复,在台基设置了秦始皇祭祀场景的石雕像,建了望越台,修了登山道路,并在山下修建了很有气势的徐福庙,每年春季4月间都在此举行纪念徐福东渡的活动。

  财贝沟古墓群财贝沟位于城阳区夏庄镇安乐村西侧,南北长约30米,东西宽约20米,深约5米,因常有人从沟中挖出钱币、陶器、玉器等文物,所以得名“财贝沟”。多年来,这里多次出土大铜鼎、敦、衔、舟、戈、剑和贝币等文物。1974年由此发现一处东周时代的古墓群,出土一批珍贵的青铜器。

  田横五百义士墓位于即墨市田横镇东部黄海中田横岛西部高坡上,墓为石块与砂土筑成,高约2.5米,直径近20米,十分雄伟庄重。海岛离岸约10公里,总面积为1.5平方公里,因西汉初年由横率众在此栖居而得名。田横原为齐国贵族,秦末天下大乱,田横从兄田儋自立为王.参战击秦。秦亡,楚汉相争,田横助汉反楚。后自立为王,孤军奋战,公元前204年被汉所击溃,遂与其徒属500人入海,居岛中避难。刘邦称帝后派人去招降。田横带二门客前赴洛阳;至偃师时他耻于北而称臣,逐横刀自刎。二门客亦自刎,500壮士闻噩牦集体挥刀殉节。后人感其忠烈有义举,收500义士遗骨合葬于岛顶。现岛上坚有田横石雕像,筑有田横祠,张扬500义士的壮烈气节。

  六曲山古墓群位于平度市城区东南25公里古岘镇东的六曲山山脉,蜿蜒15公里,分布在古岘、麻兰、云山、洪山四个镇的30多个山头的范围,共有大小墓群约400座,绝大部分为汉代墓群,少数属东周墓葬。墓群以康王即汉景帝十二子胶东王刘寄的墓为重点,该墓位于古岘镇蓬莱前村西陵台上,封土完整而高大,直径40米,封土高达10米,台基高20米,墓台上存有古建筑遗迹。该墓群规模之大、分布广,均为山东省所罕见。

  小桥墓群位于即墨市王村镇小桥村,为汉代墓群。分布范围0.5平方公里,现存墓葬10余座,1977年出土金质“诸国侯印”一枚,为国家一级文物。

  康有为墓原位于李沧区李村镇附近的枣儿山,1985年迁葬于浮山之阳,位于背山面海的现属崂山区中韩镇大麦岛村北山。1927年3月31日(农历二月二十八日)康有为因病辞世于青岛,原拟迁葬广东故里,暂厝枣二山(也称象耳山),1943年正式安葬。“文革”中该墓被毁。1984年,省市人民政府决定另行择址重建,墓区站地2亩,花岗岩筑就主体,由艺术大师刘海粟先生撰文并书写墓志铭,1985年10月27日举行康有为迁葬和墓碑揭幕仪式。

  天后宫位于市南区太平路东端,面对青岛湾,俗称中国大庙,是渔民商贾供祀天后圣母的场所。始建于明代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清代康熙、同治、光绪年间皆曾重修。分前后两院,并有两配院,还有若干相应设施。德人侵占青岛后,打算拆毁天后宫,激起青岛商民的反抗,便改为迁往华人居住区重建,后因德日易帜作罢。后来几经兴废。1998年9月市政府拨款,经大规模修复,改为青岛市民俗博物馆对外开放。

  北魏石造像及碑刻山东临淄县龙池村西北龙泉寺内原置有两大佛像两小菩萨像计四尊精美石造像,另有石牌等,系北魏留传下来的珍贵文物。20年代日本势力侵入山东,将这些文物劫至淄河店车站,逢济南“五三惨案”,中国人民反日斗争高涨,其劫往日本的阴谋未遂。1928年两个菩萨石像头部被日人凿下盗走(现头为后补)。1930年四方机厂专程将这批文物运往青岛,置于四方公园。1979年石造像又迁置于青岛博物馆,1999年移至市文化博览中心博物馆新馆。

  高家民兵联防遗址位于平度市城区北30公里的大泽山西麓,方园约15公里。1938年至1945年间,高家、韭国、南台、北台、所里头等五个村庄的民兵组成民兵联防,开展游击战、麻雀战、地雷站,配合主力部队作战600余次,粉碎日本侵略军的一次次扫荡。现存高家民兵联防旧址有:1.报警处。2.勾石岭民兵抗日战斗掩体。3.大泽山西麓的各个山洞大小近20个。4.梧桐涧兵工厂旧址。5.北石山战斗旧址。6.闲子顶掩体。7。所里头了望所。8.杏山阻击战旧址。9.高家村阻击战旧址。10.高家地雷阵旧址。现于高家村建筑了高家民兵联防抗日斗争陈列馆和观爆亭。

  康有为故居位于市南区福山支路5号。1917年康有为初到青岛,对这里产生良好印象。1923年他再次到青,买下了原为德国总督官邸的楼房,后加以改造。该建筑系德式古典三段式建筑,砖木结构,三层楼房,建筑面积1118.43平方米。因废帝博仪曾赐他一个堂名“天游堂”,所以他题此为“天游园”。康有为每年都来青岛在此住一个时期,终病逝于此。故居现经重建仍保持当年风貌。

  青岛德国警察署旧址其址为市内区湖北路25号。始建于1904年,建成于1905年,主体为二、三层结合形式,高16.5米,塔楼高30米,采用斜坡大屋面式样。地处德占初期市区东部中心,表现统治者追求的权利集中和稳定。结构以砖混为主,结合钢、木体系,其造型取中世纪以来村镇教堂型制,显示浓重的西欧城市街景的格调。

  八大关建筑群位于市南区汇泉角八大关。太平角、汇泉岬拱卫左右,湛山太平山屏列于北,占地150多平方米,因有八条以中国古代著名关隘命名的街道(后增为10条),故称“八大关”。建筑系建于30年代的一些别墅建筑,有进百幢建筑,体量适中,造型各异,各有宽敞的花园绿地。沿海边地段由低向高进行建设,大多建筑可以观海,接受海风,建筑风格达20多个国家之多,被评为“万国建筑博物馆”。解放后,这里开辟为疗养区和风景游览区。

  江苏路基督教堂其址为市南区江苏路15号。德同人所建古堡式建筑,砖石结构,外观雄壮宏伟,礼拜堂高18米,内部宽敞明亮,可容千人聚会。报时钟楼高高矗立,周围树木林立。这里又称“德国礼拜堂”、“钟表楼”。始建于1908年4月19日,建成于1910年10月23日,历时两年。青岛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办公室设于此。现对外开放。

  浙江路天主教堂又称圣弥厄尔大教堂.位于市南区浙江路

  北端,1932年始建,历时两年,于1934年建成。占地约2470平方米,建筑面积1877.48平方米。教堂系钢筋混凝土与花岗岩结合而成,建筑平面采用拉丁十字形。两个南门,门上方为巨大窗户。两侧各耸立一座钟塔,塔身高56米,顶尖各坚有高4.5米的巨大十字架,共两60余米。塔内上部悬大钟四个。堂内大厅高18米,左、右皆有走廊,衬以彩色玻璃窗,光线较充足。教堂后方设有两个大祭台,左右下方也对称各有两个小祭,配以上方穹顶的圣像塑画,十分肃穆美观。堂内大厅可容教徒千余人。这座教堂是青岛地区最大的教堂,是我国唯一祝圣的教堂。

  世界红卍会青岛分会位于市南区大学路7号,红卍会是信奉多神教的宗教组织,这组建筑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1933年先建成今处中部的中国古典式宫殿型建筑,系仿曲阜大成殿风格。至1940年,又在其南部建了一处仿欧式建筑,模仿德风建筑,南侧入口处为高达三层的门柱,很有气派。而今北部则建有伊斯兰教教堂风格的一座建筑。自南往北,由三座建筑表明红###会供奉基督、道、佛、回等教派。

  青岛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包括古遗址、古墓群、古建筑、古石刻造像、近现代重要史迹、近现代建筑等6类,共79处。

  古遗址

  北迁遗址位于即墨市金口镇北阡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下同。

  东演堤遗址位于即墨镇店集镇东演堤村。

  赵家庄遗址位于胶州市里岔镇赵家村西。

  罗家村遗址位于胶州市前店口乡罗家村。

  郭家河岩遗址位于胶南市隐珠镇郭家河村。

  向阳遗址位于胶南市宝山镇向阳村。

  西寺遗址位于胶南市塔山乡西寺村。

  李家宅头遗址位于城阳区夏庄镇李家宅头村。

  左家院遗址位于莱西市唐家庄镇左家院村。

  长清遗址位于莱西市牛溪埠镇长清村。

  葛家埠遗址位于莱西市院上镇葛家埠村。

  西贤都遗址位于莱西市望城街道办事处西贤都村。

  丁戈庄遗址位于即墨市温泉镇丁戈庄村。

  四亩地遗址位于胶州市洋河镇李子行村。

  大庄遗址位于胶州市洋河镇大庄村。

  河头遗址位于胶南市张家楼镇河头村。

  高戈庄遗址位于胶南市藏南镇高戈庄。

  沙梁遗址位于平度市南村镇沙梁村。

  韩村遗址位于平度市明村镇韩村西南。

  董大庄遗址位于胶南市泊里镇董事大庄南。

  三妹冢遗址位于胶州市铺集镇三妹冢村西南。

  西沙埠遗址位于莱西市牛溪埠镇西沙埠村西。

  南岚遗址位于莱西市南岚镇南岚村北。商、周。

  鲁格庄遗址位于莱西市唐家庄镇鲁格庄村。周。

  齐长城遗址指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修筑的专城,西起平阳,经胶南市,东至黄岛区东于家河村北,全长500多公里。大部已倾圮,但胶南市美等六乡镇及黄岛区许多地方的城基尚清晰可辨,还可见到残留的烽火台和城堡。

  牧马城遗址又称牧马古城,位于胶州市里岔镇西北1.5公里,系青岛地区保存比较完整的唯一的一座汉代古城遗址。汉代为祓国都城,明代在此养马得名牧马城。城廓呈正方形,四周边长各0.5公里,面积720亩,夯土残墙高2-3米。南门遗址仍然可寻,门外瓮城保存有10余米长的城墙遗址。神话传说中的绛雪

  天后宫

  古墓群

  宁戚家位于平度市城区约25公里的马戈庄东村西山顶上。相传春秋时,宁戚任齐国大司田,为齐桓公的主要辅佐者之一。相传齐国兴兵伐东莱,宁戚大夫死于行军途中,士兵用战袍兜土筑成此冢。冢体量很大,高15米,直径70米,犹如一巍然丘岭,在数十里外即可望到。宁戚被视为平度历史上最早的客籍名人,其生前事功和身后归宿都被人们重视。

  城阳汉墓群位于城阳区城阳镇城子村北,南北并列两墓,相距50米,都较完整。北称“梁王坟”,南为“拜坟台”,相传均为不其侯伏湛后人的墓,教群对研究汉代墓葬和不其的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王吉古墓群位于即墨市温泉镇西皋虞村北,这里原是一片古城,胶东康王的儿子刘建被封为皋虞侯,在此修筑都城,沿袭六代。古墓群座落在小山坡上,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以汉代即墨九贤之一王吉的墓为中心,共有大小人冢27座。这古墓群和出土的文物为研究汉代墓葬及我国墓葬历史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

  刘若拙墓位于即墨东关高真宫前。刘芳拙系五代人.从四川来崂山习道教。他武艺高强,善气功,体格强健,冬夏不冠不履,不炉不扇,为崂山古代十大道手之一,对崂山道教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刘死后,其徒在高真宫前择地葬之。现墓高约1.5米,直径约4米,宋砖砌成墓室,元明两代均曾重修。

  赵家庄汉墓群位于胶州市里岔镇赵家庄东南,目前共发现10座墓葬,系汉代诸侯国祓国贵族墓葬,墓葬的封土较高,约5米左右,直径为10米。

  古建筑

  太清宫位于崂山王哥庄街道办事处青山村,崂山南线的主要道观。始建于汉,系江西瑞州府高乐县张廉夫所创建,几经变化,多次重修。现有庭院10余处,殿堂20余间,客堂130余间,宫院内植有银杏、耐冬等古树名木经蒲松龄的描绘,这里更具吸引力。

  童真宫又称通真宫、童公祠,位于城阳区惜福镇傅家埠。始建于汉,为祀东汉不其县令童恢而建,童恢驯虎除害,造服百姓,深得人心,人们将其尊为童公。元初改为道院通真宫。,分两院,后为童恢墓,院内松柏青翠。

  法海寺位于城阳区夏庄镇源头村东,这是青岛现存最早的佛教

  寺院,为纪念创建该寺第一代方丈法海大师而得名,后来历代多次重修,“文革”后几度修复对外开放。现分前后两院,有殿、房、舍数10间。80年代由寺附近出土一批北朝至隋唐时代的石造像,十分珍贵。

  明道观又名棋盘石庙,位于崂山东麓招风岭前,刁龙嘴村西山上,海拔830米,在崂山的观、寺、庵中地势最高。始建于唐,玄宗派采药炼丹人孙昙采药炼丹至此,现建筑系清代所修的房舍。附近有奇峰“棋盘石“和崂山最古的成篇摩崖刻石。

  白云洞位于崂山区东部海滨,刁龙嘴村西海拔约400米的山顶上,始建于唐代,其洞是由三块巨石结架而成,洞内宽深。;洞侧所建青龙阁等主要建筑待修复。这里早晚白云缭绕,古树苍翠,山海景色,美不胜收。

  上清宫位于崂山南部崇山峻岭中的一幽谷中,始建于北宋,属金真道华山派道观,原系宋太祖为华盖真人刘若拙敕建的道场,今前后二处庭院殿房为清末重修,院内植古银杏,古老粗大,在青岛市堪称“银杏之尊”。

  太平宫位于崂山东部仰口湾畔上苑山麓。始建于北宋,系宋太祖为华盖真人刘若拙敕建的道场,初名“太平兴国院”,后改名为太平宫。儿经兴衰,数度修建,最近于20世纪80年代初整修开放,保持宋代风格。此“海上宫殿”有钟亭悬古钟,此崂山名景名曰“上苑晓钟”。

  华楼宫位于崂山区北宅华楼山上,始建于元。此宫及山之名均来自山巅如同楼房一般孤立挺拔的山峰,极难攀登,又称“聚仙台”、“梳洗台”、“华表峰”。华楼宫是华楼山主要建筑,规模不大。华楼山胜迹荟萃,刻石尤多,“碑书海上名山第一”(黄宗昌)。

  马濠运河遗址位于黄岛区长江路街道,元代为南粮北调,修筑贯通山东半岛、连接莱州湾和胶洲湾的胶莱运河。马濠运河系其一组成部分,它南起唐岛湾,北至黄岛前湾,全长7公里,今仅留南段一水域,辟为公园。

  明霞洞位于崂山南部昆嵛山玄武峰之颠。始建于金,原洞系由巨石崩落叠架而成,高大宽敞,后遭雷击,塌陷大半。洞西斗母宫是一座道观,始建于元代,现修整完好。其他原有房舍待修复。道观有三处水泉常年涌注,大旱不涸。

  华严寺位于崂山东部海滨那罗延山西南麓,是崂山风景区现存唯一佛寺。寺前塔院是历代主持藏骨处,有明代第一任主持的墓塔。四进院落依山而筑,20世纪80年代修复如新。寺外新建了第二代主持、农民起义领袖于七的石雕像。

  蔚竹庵位于崂山北九水凤凰崮之下,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一处道观,周边秀竹成林,因而得名。小院落玲珑精巧,正殿后峭壁巉岩,附近凤凰山像形石众多。

  海云庵又称大士庵,位于四方区海云街,始建于明代,系老市区早期古代庙宇建筑,规模不大,但较为完整。90年代初予以重建,每至农历正月十六日即每年第一个大潮日举办庙会,因会上卖糖球的多,故俗称为“糖球会”,为青岛著名的民间节庆盛会,影响很大。

  于姑庵位于市北区错埠岭,明代于姓居民在此建埠岭村后,在原黄德庵废圯处建道庵,为于姓家庙。每年农历正月十一日为庙会。今仅两株银杏树依然繁茂,庙宇殿堂不再是昔日香火盛时情景。

  雄崖所故遗址位于即墨市丰城镇,雄崖所始于明初设置卫所时所建,以防倭寇侵扰,为莱州府八所之一,属鳌山卫管辖。系一正方形城堡,城周长2公里,夯土筑城墙,外包砖石,高5米,上砌垛口。城内石条铺地,街衢整齐。今城楼已大部废圯,南门、西门还保有一些旧时风貌。

  城隍庙位于平度市南关,明代始建。城隍原指城濠,后演化为司城池之神,司民事之神,明太祖诏令全国加封城隍为冥间地方官。该庙由石柱支撑的琉璃瓦大殿大体完好,为平度境内最重要的古代建筑。

  关帝庙位于崂山王哥庄庄仰口码头南,建于清代(一说明万历敕封关羽为大帝后建)。此为崂山第一座关帝庙,本世纪修整过两次。现存石砌的长方形四合院,共存房屋26间,原供关帝及关平、周仓等,庙院有名木,庙外多秀峰。

  中间埠双塔位于即墨市七级镇中间埠村。

  湛山寺位于市南区太平山南麓,建成较晚,被称为中国最年轻的佛寺之一,系1931年发起募捐,1932年始建,1945年全部完成。寺为五进院落,寺旁有八角七级“药师琉璃光如来宝塔”,“湛山清梵”是青岛旧时十景之一。

  即墨县衙旧址现为即墨市立法街29号博物馆大院,始建于隋开皇十六年,历代重修。现存前中后三个院落,是青岛地区唯一保存至今的县衙旧址,保留了清代的建筑风格。

  天井山龙王庙位于即墨市留村镇天井山上。天井山又名小龙山,山顶有一“龙池”,深15米,直径8米,池水久旱不涸,《齐乘》等有记载。龙王庙始建于南宋,历代重修。现建筑为1993年重修。

  胶州城隍庙现为胶州市博物馆馆址,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历代重修,整体格局保存较为完整,是一组优秀的传统建筑群落。

  金口天后宫位于即墨市金口镇金口村,始建于明中期,历代重修,整修院落南北长91米,布局合理,设计典雅,造型宏丽,风格独特,保存现状较好。

  千佛阁位于平度市东关胜利路中端,始建于明天启年间,历代重修。阁主体建于宽阔高大的石砌拱门之上,为重檐歇山式建筑,形若城楼,素有“鲁东名阁”美称。结构精巧,匠心独运。

  崇德宫俗称“老子庙”,位于平度市红旗路91号,始建年代已很难考,疑为汉末,现主体建筑为清末民初时修建,占地2078平方米,大殿建筑面积201平方米,现为平度市博物馆陈列展室。

  古石刻造像

  大泽山石刻及智藏墓塔林位于平度市大泽山,石刻时间自北魏迄清历1400年之久,分布空间广,多是赞颂大泽山的诗文题刻,各种书体的石刻达200多处(不计日照庵碑林碑文),被誉为“天然的古代书法艺术展览”。智藏寺有“鲁东名刹”之称,现保存较为完好的历代僧人亡灵的一组墓塔,值得珍惜。

  近现代重要史迹

  青岛山炮台遗址青岛山又叫京山,德占时期被冠以德人名字称为俾士麦山。德占时动用巨额资金、人力筑有南北两处永久性炮台,南炮台分地下地上几层,工程浩大。现已修复对外开放,另建有炮台陈列馆。

  栈桥回澜阁位于青岛湾。栈桥原为清总兵章高元时所建用于装卸的码头,德占后加改建,后专用于游览,1931年至1933年重建时在南端加筑民族风格的二层楼阁,为观景佳处。

  游内山灯塔旧址位于市南区团岛西南角,砖石结构,八角形空心式建筑,与一座欧式建筑相联接,系一多功能海岸灯塔。内分三层:地下室设机房和仓库,中为旋转式了望台,顶层为在型水晶折射式鼓透光镜,灯光射程为15海里。塔内主机至今仍可正常运转。

  小青岛灯塔位于青岛湾内小青岛上,1900年由德人所建,系导引船只进出胶州湾的重要航标,高15.5米,为八角形,塔身白色,“琴岛飘灯”为青岛旧时十景之一。

  青岛观象台台址位于市南区观象二路15号,1905年,侵青德人将气象天测所迁往水道山,1911年改名为“皇家青岛观象台”,同年竣工的城堡式七层石砌大楼为主楼,巍巍壮观。该台另有我国自造的第一幢大型赤道仪园顶室,中国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基准重力点等。

  水族馆位于市南区莱阳路4号,系现青岛海产博物馆的一部分,创建于1931年2月,中国科学社蔡元培等倡议所建。这是一中国古典城堡式建筑,内设众多大型嵌入墙内的玻璃缸,饲养活水族几十种,另有露天海豹池。这里是海洋动物的乐园和宣传海洋科学知识的园地。

  中共青岛支部遗址位于四方区海岸路18号内,这里原是四方机车工厂职工宿舍,是一栋红瓦平房,两大两小共四间,约50平方米。1923年中共党员邓恩铭来青岛进行建党活动,于1924年在此建立中共青岛支部,领导开展革命斗争。这是青岛党的创建时期领导机关主要活动地点。

  闻一多故居位于青岛海洋大学校园东北角,1930年至1932年,闻一多任国立青岛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时在此住过,后称“一多楼”。这是建于20世纪初的一德式二层楼房,红瓦黄寺,十分别致。80年代开辟为纪念室,并在楼前开辟小广场,树立了闻一多的石雕像。

  老舍故居位于市南区黄县路12号,这是老舍在青岛几处旧居中保持原样最为完好的一处,系座“一”字形浅灰色楼房,当时老舍一家住楼下。1935年夏老舍辞去山东大学教授职务,在此从事专业文学创作,至1937年夏离青。《骆驼祥子》等诞生在这里。

  伊尔蒂斯兵营旧址1897年德国占领青岛,于1899年始建、1901年完工的水师营房,位于太平山南麓,有官舍、兵舍各两栋。建筑主体保存完好,楼体呈中轴线式布局,中部和两翼突出,花岗石砌基,石条嵌券门窗套,大斜坡屋顶,檐口伸出墙外间距大,具有典型的南欧建筑风格。

  俾斯麦兵营旧址位于青岛山西麓,侵占青岛后,德人在原清代章高元部兵营扩建的兵营。兵营有四座营房,平面分别呈“H”形,共同围成一练兵场。建筑主体保存完好,为外廓式瓦顶二层建筑,另有地下室和阁楼,砖、石、钢、木混合结构框架,为当时德国建筑结构形成的通例。

  德华银行旧址位于青岛路太平路交汇处,大楼加地下室共三层,由花岗岩砌成支柱、券拱、墙基、顶部细方石等主要部位。总体模仿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网络。其大坡度蒙莎顶十分独特。

  山东路矿公司旧址位于太平路江苏路交汇处,是一座砖石结构的德式建筑,主体保存较好,其立面半是清水粉墙,半是花岗石砌体,东立面突出一花岗石挑楼。整座建筑连地下室和阁楼共4层。

  青岛国际俱乐部旧址位于中山路1号,建筑由德国建筑师罗克格设计,始建于1910年,外型细腻,窗台和檐口处以花岗岩石料点缀,厅内壁炉保存完好,总体形式为典型的德国青岛派风格。

  胶澳帝国法院旧址位于市南德县路2号,建筑主体保存完好,为典型德式公共建筑形式,地上三层地下一层。三段式花岗岩墙基,红牛舌瓦折坡屋顶,长条剁斧石间隔装饰窗户,北墙体成园弧状高出屋面,其形式为厚重粗犷德国建筑风格。竣工于1913年。

  解文卿烈士就义处1947年解文卿就义于莱西水集义疃店村解家大庙,共有房屋8间,小瓦砖木结构,前庭后堂各4间,中为一院落。院中有一棵树,烈士是被捆绑于此树上活活烧死的。

  近现代建筑

  美国教会医院位于平度市城区南侧,建于1891年。

  花石楼位于市南区黄海路18号,这是一座造型相当别致精细的欧洲古堡式建筑,楼用花岗石砌成,墙面图案以精美鹅卵石拼嵌,所以被称为此名。由一圆形和一多角形石质小楼组合为建筑正面,园楼顶层为观海台,与多角形小楼的尖顶相呼应。建于1930年。

  观象山地磁房位于市南区观象山,在气象台主楼西侧,系一小平房,青岛经纬度的标准位置即在此小房基墩的中心。这房原是青岛观象台的子午仪室,1926年参加第一届万国经度测量。这是我国近代天文界参加的第一项国际科研合作项目,意义重大。

  彭寿萃故居彭曾为民国直系军队重要将领,1945年平度城解放后出任平度县人民政府特邀参议员,在民主革命中作出贡献。其故居位于平度市人民路现河公园旁,有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3间,青砖青瓦,保留了中国北方传统居民的特点。

  观象二路基督教堂坐落于观象山北麓入口处,系一红瓦红砖钟楼和一大礼拜堂的组合.为混合式罗马建筑。圆形拱门窗,小陶立刻式石制塔楼.均显示了这种风格,在青岛市区近现代建筑物中仅见。建于1938年。

相关文章

·青岛行 认真的与会者 08/11/21

·易居研究:2008-2009年中国房地产市场趋势 08/11/20

·人居盛典,世界人居环境新机遇 08/11/18

·青岛颐中:远洋收购夭折后的合作迷局 08/11/18

·中诚案始末 08/11/11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