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龙筹股路径 中锐地产借壳新交所上市
时间: 2014-08-19 02:58:12    来源: [ 观点网 ]

与新加坡企业的良好合作无疑将会为中锐游走于新加坡资本市场增添砝码。

  观点网 对于大量觊觎资本市场的中小房企来说,“借壳”或“分拆”上市成为不二之选,而如何选择资本平台,各家却有各家的算盘。

  与年初大批房企赴港上市不同,8月6日,上海房企中锐地产通过“借壳”正式登陆新交所主板,这也成为近两年来在新加坡主板上市的首家房地产龙筹股。

  谈及为何选择新加坡上市时,中锐地产总裁李斌称,新加坡是一个泛亚太区域的健康开放的资本市场,具有较好的商业氛围和稳定的金融环境,而此前中锐集团与新加坡本地企业也有过多次良好的合作。

  3.99亿借壳RH能源

  事实上,中锐地产的上市筹谋由来已久,早在去年,中锐便宣布向新加坡本地企业RH能源(RHEnergy)展开反向收购计划。

  彼时消息称,RH能源将以3.79亿新元,配售5亿4927万股,每股0.69新元,外加2000万新元现金,以收购中锐集团旗下的中锐地产,在完成这项3.99亿新元的反向收购项目后,中锐地产也将就此借壳上市。

  据了解,RH能源集团于1998年在新加坡成立,2007年在新交所主板成功上市。

  公开资料显示,RH能源主要致力于能源化工行业的发展,而经过近十年的努力,RH能源的业务涉及化工、石化、管道储运、市政燃气工程等行业,是一家综合型工程技术服务公司。

  而中锐地产目前的主要业务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南京等地,其开发总面积至今已超过120万平方米,项目涉及住宅、办公楼和商业配套等多个领域。

  据中锐控股集团董事长钱建蓉介绍,是次上市完成后,该公司今后的主要业务,除了会针对中国市场的刚性需求,在中国各城市开发房地产项目外,也将侧重于开发独特的“教育+地产”项目,即是在所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周围,兴建学校和教育设施,形成一个类似于教育园区的小区。

  在海外方面,中锐将依赖新加坡良好的商业氛围和资本市场为平台,寻求更多的投资合作机会,开拓国际市场。

  钱建蓉进一步透露,目前中锐已在与新加坡的合作伙伴寻求发展商机,探讨本地住宅和工业房地产的开发项目。

  龙筹股的路径

  观察中锐的发展路径可知,其与新加坡企业可谓是甚有渊源。有分析指出,已有的一些基础投资者正是中锐奔赴新加坡上市的原因之一。

  在教育业务方面,中锐与新加坡本地的伊顿国际集团合作,先后在苏州、无锡等城市建立过多所国际学校。同时还设立了“新加坡南洋现代管理学院”,提供旅游酒店管理、学前教育和工程教育等各种层次课程。

  此外,在2009年,中锐、伊顿国际与吉宝集团的合资企业中新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公司(SSTEC)联合签署备忘录。

  而与新加坡企业的良好合作无疑将会为中锐游走于新加坡资本市场增添砝码。

  除此之外,新加坡市场规则相对宽松或许亦是中锐的考虑之一。据了解,相较于港股和国内资本市场,新加坡交易所二级市场的配股和增发很活跃,企业上市6个月内如果有再融资需求,可以和交易所沟通后进行融资。二次融资不但费用更低而且周期也短,许多企业上市后的再融资甚至能够募集到比首次上市更多的资金。

  不过借道境外资本市场并非毫无风险。近年来受制于质素良莠不齐和海外空头多次阻击,“龙筹股”(中国概念股)近年在海外市场曾遭遇寒冬,新加坡市场也不例外。有市场研究者就指出,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往往容易面临价值被低估的风险。

  虽然如此,许多中资企业在新加坡上市时依然采用的是红筹而非S股模式,即便是去年11月底新交所已与中国证监会合作搭建直接上市框架,允许境内注册公司直接赴新加坡上市。但该渠道建立至今9个月,仍无成功上市的案例。


(发稿:见习编辑 张常旺    审校:杨晓敏)
关注观点新媒体
官方微信二维码
24小时热点>>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com.cn(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