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讯:6月23日据媒体报道,《京津冀协调发展区域规划方案》将于7月出台。《规划方案》主要侧重于京津冀间的产业布局协调机制、承接产业职能机制等,重点发展的领域是中关村、天津滨海新区、曹妃甸工业区三大区域。
同时,《规划方案》表明,承德、张家口定位生态保护和生态产业发展区,北京、天津、廊坊、唐山定位调整升级,石家庄、保定、沧州定位农业支持区,秦皇岛、唐山、天津、沧州定位发展海港产业。社会资本和资源将倾向中关村、天津滨海新区、曹妃甸工业区三大区域。
在《规划方案》即将出台之际,北京市、承德市、石家庄、保定市等京津冀省市已经将根据区域特征,自行酝酿的规划方案上报国务院,正在等待国务院审批。
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研究室副主任孙元坦言,天津市16个郊区县都在结合自身区域特点给予京津冀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不是某个重点城市的协同发展,而是深入到京津冀每一寸土地上。
此外,京津高科技创新园主任杜灜涛对《规划方案》的出台表示非常期待。
不过,《规划方案》的出台并不是一片叫好,很多企业对此采取保留态度。这些企业在今年3月到5月走访保定、承德等地区发现,京津冀一体化和长三角一体化差距较大,天然资源丰富,但市场资源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