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见习编辑 赵思茵 4月29日,四川迪康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再次宣布其关于四川蓝光和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借壳上市的最新的收购报告书。
公告称,迪康药业分别向蓝光集团、杨铿、平安创新资本发行A股股票购买蓝光和骏100%股份,并拟向不超过10名符合条件的特定投资者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
发行股份拟购买的资产为:蓝光集团持有的蓝光和骏75.31%股份;平安创新资本持有的蓝光和骏16.44%股份以及杨铿持有的蓝光和骏8.25%股份。
至于拟募集配套资金总额,公告称,将不超过此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及募集配套资金交易总金额的25%,资金不超过26.35亿元。
并且,根据拟募集配套资金的金额上限及前述发行底价4.20元/股初步测算,迪康药业拟向不超过10名其他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数量约为62,734.28万股,最终发行数量将根据最终发行价格确定。
据悉,在此次收购前,收购人杨铿控制的蓝光集团直接持有迪康药业6135.06万股股份,占迪康药业总股本的13.97%。
收购完成之后(未考虑募集配套资金影响),蓝光集团直接持有迪康药业133882.22万股股份,占迪康药业总股本的62.70%,杨铿直接持有迪康药业13,994.17万股股份,占迪康药业总股本的6.55%。
或许,蓝光和骏从2008年时就开始的借壳之路似乎即将可以抵达终点。
再调募资金额
对于此次收购,迪康药业明确表示,通过本次交易,一方面,上市公司整体提升资产质量,改变现有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较弱的局面。
另一方面,蓝光集团下属房地产业务实现上市,将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和整体竞争实力,实现快速增长。
在公布最新收购方案的同时,此次迪康药业还公布了对四川蓝光和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资产审计报告、模拟备考盈利预测审核报告。
审核报告显示,蓝光和骏公司营业收入2013年未审数较2012年实现数增加20.96亿元,增长27.77%;2014年预测数较2013年未审数增加41.63亿元,增长43.16%;主要是公司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务收入增加。
房地产业务板块中,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务收入2013年未审数较2012年实现数增加19.65亿元,增长29.12%;2014年预测数较2013年未审数增加41.43亿元,增长47.55%。
在销售面积上,2014年预计会新增嘉兴名仕公馆、成都COCO蜜城、COCO时代、幸福满庭、重庆COCO香江五个交房项目,新增结转销售面积67万平米。
重组预案明确表示,迪康药业想要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蓝光集团、平安创新资本、杨铿合计持有的蓝光和骏存续公司100%股权,并采用询价方式向不超过10名符合条件的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配套资金。
受利融资开闸
显然,在一直以资金“打江山”的房地产行业中,A股再融资一直是房地产公司的关注重点。
自从2010年房地产企业上市、再融资和重大资产重组关闸后,A股暂停房企再融资已有3年多。
进入今年3月份后,再次频传A股房企再融资获批消息。
3月17日,绿地借壳金丰投资登陆A股的计划在历经8个月后终于出炉了重组方案。根据方案,金丰投资将通过资产置换和发行股票购买资产方式进行重组,拟注入绿地集团100%股权,注入的资产价值达655亿元。
作为上海国资改革的典型案例,地产大鳄绿地集团借壳登陆A股市场,并刷新A股最大规模借壳纪录的重组方案一出,就被业界认定为房企再融资开闸的风向标。
彼时,众多媒体在消息披露时亦解读为,一旦方案获得证监会通过,将意味着房企再融资的大范围重启。
仅在两天之后,中茵股份、天保基建两家上市公司分别公布,其再融资申请得到证监会审查通过。两公司凭借商业综合体和住宅项目获得再融资审批,被业内看做房企再融资实质性开闸。
但亦有资本市场人士对观点新媒体表示:“在借壳审核趋同IPO以及房地产政策尚不明朗的情况下,相对于此前的定增收购房地产业务的上市公司,此次审核门槛无疑将大大提高,这也为注入资产的持续经营能力、资产成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