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线能做,在一二线城市就很简单,三四线城市的难度绝对比一二线城市难度更大。”在2013年度业绩会上,宝龙集团总裁许华芳如是表示。
2013年,宝龙共完成93.7亿的销售额,超过年初定下的80亿目标。许华芳称,管理层对该成绩较为满意。
“一方面加大了刚需产品的结构,产品方面本身就有所变化;二是一二线城市比历年增长很多,这是最主要原因之一。”
对一二线城市战略,许华芳介绍称,通过近几年的摸索,了解到“其实一线城市是低风险,中回报的格局。只是说门槛比较高”。
他指出,对已经上市且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门槛高的问题能够克服。而且从管理和资源整合上看,在上海等一二线城市会更简单、更高效和更有结果。
在土地拓展方面,许华芳介绍,今年将更聚焦,特别是聚焦在上海,希望在上海投放更多的资源和资金。其次是坚持低成本战略,不会去参与所谓的地王,高单价、回报率不高的项目不会去碰。
在追求做大规模的同时,也考虑市场风险和波动。宝龙从去年开始已经有合作,鼓励项目合作模式,未来会加大合作模式的发展。
谈及去年负债率上升的问题,许华芳称,公司整体负债率还是控制得比较好,负债率为64%,在行业中也是可接受的。
据许华芳介绍,负债提高的最主要原因在于新增的持有性物业以及去年取得的11块土地。“从公司的角度来讲,这个指标和数据都是能够接受的。”
以下为宝龙集团2013年度业绩发布会现场问答实录:
现场提问:宝龙合约销售增长四成原因是什么?今年销售目标是120亿,通过什么方式来达到这个目标?
许华芳:去年93.7亿的业绩公司管理层还是比较满意的,还比预定目标增长20%,整体数据还是不错的。
为什么能够增长?一方面我们加大了刚需产品的结构,产品方面本身就有所变化;第二是去年销售额里面,一二线城市比历年增长很多,这是最主要原因之一。
今年120亿的目标有几个方面的保证。第一,货源比较充足;第二,今年单单上海销售规模能够占到30%,再加上杭州、厦门、天津这三个城市占了40%,这四个城市加起来就占了我们70%的销售量。无论从城市,还是从产品上来讲都是比较有把握和竞争力。我们管理层很有信心,应该会超额完成我们的销售目标。
一二线城市战略,公司管理层特别是主席在上市时做了一个重要决策——总部搬迁到上海。去上海之前我们对一线城市了解没那么深刻,总觉得地价很高,可能利润不一定高。但是到了上海,通过这几年的摸索和了解,其实一线城市是低风险,中回报的格局。只是说门槛比较高,每个项目总价比较高。
但是对于已经上市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这个问题则能够克服。在过去的两年中,宝龙在北京、上海布局了七个项目,并且还会不断加大在上海的比重,主要原因是看好上海。
还有个原因,从管理和资源整合度来讲,在上海会更简单、更高效、更有结果。去年我们在上海第一个社区MALL开业,效果是超乎想象的,出租率100%,开业率95%,客流量和生意都远超预计,所以有信心在上海做得更好。
有很多投资者经常开玩笑说我们以前经常做三四线,到一线城市会做吗?在三四线能做,一二线城市就很简单,三四线城市的难度绝对比一二线城市更大,这是我们的体会。
现场提问:去年负债提升是什么原因?今年如何改善负债水平?
许华芳:从负债来讲,公司整体负债率还是控制得比较好,负债率为64%,在行业中也是可接受的。负债提高的最主要原因在于新增持有性物业以及去年取得的11块土地。从公司的角度来讲,这个指标和数据都是能够接受的。
上海项目发展模式和其他城市没有什么不一样,大体上模型还是接近的,但是在产品线上有所不同。我们有三个产品线,在上海产品线主推社区综合体,在外环,地铁上盖,辐射20到25万人的大社区模式,这是上海的主打模式。现在我们7个项目里面有5个都是这种模式,是主打产品。
现场提问:毛利率下降的原因是什么,今年会不会提升?今年房价预计是怎样的?
许华芳:毛利率问题管理层也很关注。毛利率下降有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行业的趋势也是往下在走;第二个,去年交房比例大部分是2011年低位销售的货源,还有今年商业交房的比例比住宅低得多。我们历年来商业毛利高,这两个因素是最主要的。
在2013年93亿里面,毛利率肯定要好一些,但是要回到以前的40%多难度很大,现在什么成本都高了,这是客观的事实。
今年货源还是比较充足,我们预计货源是250亿到280亿。不同城市间,我们一线城市会占比30%,二线城市占40%,三四线城市30%,这个结构是比较好的。
公司也会努力在上海积极拿地,但是在权衡风险和扩大规模同时,会选择一些项目合作,简单说大项目都找人合作,基本是这样。
从今天来看,我们在上海的表现还是比较出色,有7个项目,5个是底价拿的,2个溢价也不高。我们的商业地产在中国还是有特别的优势,现在一直都有和其他企业在谈合作,去年有两个项目都是和别人合作的,未来会陆陆续续主动性寻找合作。
现场提问:香港融资环境随着美国QE退出越来越紧,国内对影子银行进行调控,也出现了信托违约,会不会影响信贷环境?
许华芳:从融资环境来看,整体而言国内对按揭的规模有所控制。我们现在看到的迹象是,所有资源向大企业集中,向上市企业集中。有理由相信这些小的公司在今年被洗牌,因为现在已经开始规模经济。
我们同行交流的时候开玩笑说,再过两年,行业前50强能做,商业地产前5强能做,区域龙头能做。
我们公司很简单,定两条线,第一个是行业要保持在50强内,商业地产保持在5强内,在专业方面,规模上都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这是公司的基本想法。
融资方面对我们这种企业还是比较松的,从去年的融资表现都可以看得出来。我们公司现在的信托是1.5亿,占不到1%。
现场提问:利息成本降低,带来利息成本的节省,这个趋势是向上还是向下?现金流状况是怎样的?土地成本占比又是多少?
许华芳:2012年信托是十几亿,2013年是1.5亿。在成本方面,去年提出调结构,降成本,这两点财务团队都做得非常出色。按照理论来讲,现在短债比例才20%,因为有一个是资产内保外贷,是循环贷款,不用考虑进去,但是在会计准则上还是归为短债。
我们去年总平均成本下降了1%,一年能够省1亿多的融资成本。2013年底手上现金有48亿,比去年增加了139%。第二,短债只有40亿,长短债比是很健康的。在土地成本方面,维持低成本的土地储备,土地成本和销售比平均是12%到15%左右,在行业内是比较低的。
现场提问:电商业务具体是怎么考虑和布局的?在这方面你们有什么优势和竞争力?
许华芳:电商是公司创新的一种精神,做到多大我们也没有想得那么远,更大程度上是觉得,企业总要努力、创新和尝试。
我们社区化O2O最大特点是有一个载体,以福州为例,有500个商户,有30万忠诚的常态客户,这两个都是最大的资源。
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思路是如何帮商铺赚更多的钱,如何提高客户忠诚度和服务满意度。很简单,就帮商户免费搭一个电商平台,免费搭一个物流平台。
我们的特点就是因为有这个购物中心,未来走的是大数据和会员制,因为只有三四十万人,不像天猫、京东要分析几亿人,分析这三四十万人的准确率是很高的。
电商平台由专门的团队在负责,今年的目标是希望扩大到4到6个项目,模式是一个购物中心一个平台,而不是一个平台走天下。
现场提问:政府大力推行城镇化的发展,公司怎样把握这个利好政策?
许健康:宝龙这几年一直在三四线的城市投资,去年还组建了一个公司,拿4亿投资了5个项目,会在今年5月份、6月份、7月份开业,去年拿的地都会在这个期间销售。
根据中国的城市发展,一二线城市已经发展到受限的状况,环境破坏、交通问题等给城市带来很大的负担。所以经济要发展,城市还要发展,所以就转向城镇进行发展。
宝龙延续以前的发展模式,专门成立一家公司,按照以前的理念做得更快、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