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陈业 2月19日,华润置地有限公司公告宣布其2014年1月销售业绩。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月31日止一个月,华润置地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共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34.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82.2亿元下降约59%。
销售面积方面,1月华润置地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32.37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的66.2万平米减少51%。另于1月份,华润置地的投资物业实现租金收入约4.47亿港元。
对于华润置地1月的销售业绩,相关港股分析师表示,华润置地1月销售应处于一个正常水平。
而之所以同比有大幅下降,该分析师分析指出,开发商于去年1月份卖楼,拥有比较延续的周期,开发商推盘节奏也比较稳定;而今年1月份,严格意义上不能算一整月,因为1月末已经慢慢步入春节,所以对销售会造成一定影响。
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包括碧桂园、万科等在内的企业,1月销售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对此,上述分析师指出,万科、碧桂园会存在将去年12月份的货量放到1月份签约的情况。
“万科达到其2013年理想的全年销售目标以后,就可以将货量放到1月份结转;而碧桂园销售到千亿之后,也没有意愿将12月份的销售做的更高”。
除受放假因素影响外,该分析师还透露,华润置地2013年换管理层了,因此在2014年的业绩安排方面,到底要结转多少货量到1月份,不同的管理层或也有不同的想法。
另外,虽然华润置地1月销售同比有大幅度下降,但在拿地及资本市场上融资方面却异常活跃。
据了解,华润置地于2010年和2011年,曾分别耗资190亿元和195亿元在众多二三线城市大规模拿地。
而随着一二线城市的市场热度在2012年下半年和2013年全面回暖后,三线城市的前景逐渐趋弱,其拿地也由早前的二三线城市转向一二线城市。
据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以来其在一二线城市拿地的动作尤为明显,具体来看,今年其分别在北京、福州、广西等地均有拿地记录,拿地总额近70亿元。
而除通过公开市场拿地外,华润早前还宣布,将与绿地香港合作开发上海黄浦区一宗价值60亿元的地块,其为此将支付约30亿元的土地款。
一边是大规模拿地,将重心回调至一二线城市;另一边,华润置地也于近日发了一笔20亿美元的债劵,而该笔债券也为目前内房企,在美元债市场上获得金额最高的发债。
对于该笔20亿美元的发债,穆迪在最新一份研报中指出,“中期票据计划将支持华润置地的业务增长,并进一步加强其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能力。”
同时,穆迪还指出,2013财年华润置地实现了良好的合约销售额增长,同比增长约27%。其预计该公司的合约销售额将会继续增长,幷扩大开发规模,而拟发行的中期票据计划将成为华润置地支持业务增长的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