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见习编辑 郭净净 在赴港上市愈加困难的当下,收“壳”曲线救国似乎也是不错的选择。而继绿景地产上周收“壳”新泽控股之后,青建集团也摘得香港最贵港“壳”,踏上赴港上市路。
2月17日,香港新利控股有限公司宣布,青建发展有限公司将以5.4亿港元收购该公司已发行股本的75%,每股作价2.4港元;至当天下午16时,新利控股股票收市价3.06港元,挫8.11%。
资料显示,青建发展为国清控股集团间接全资拥有的子公司,连同其中国主要营运附属公司青建集团,主要从事国内及国际建设工程与投资、房地产开发、资本管理、物流及设计咨询业务。
而此次收购新利控股对青建来说,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得到了一个融资平台;借“壳”上市主要是为了解决青建自身资本上的难题。
购入最贵港“壳”
根据公告,青建发展将以总现金代价5.4亿港元,收购集团2.25亿股,相当于已发行股本75%,每股作价2.4港元,较上日收市价折让约27.9%。收购完成后,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代表青建发展须提出强制性无条件收购要约,收购余下7500万股,要约价同为每股2.4港元,即要约总代价为1.8亿港元。
市场认为,近期“壳”股交易更趋活跃,主板“壳”价已叫近4亿港元,而青建发展5.4亿港元收购新利控股,亦创港“壳”价格新高。
事实上,除新利控股外,于上周五(2月14日),香港上市公司新泽控股也宣布,获绿景地产购近65%股权。而此前2月6日,升冈国际便为辽宁实华集团收购,成为今年第一只内房“壳”股。至此,短短一月内,便有三家港企为内地房地产企业借“壳”。
香港独立股评人黄伟康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尽管A股IPO重启,但A股上市仍困难重重,加上联交所去年10月收紧上市规管,令借“壳”上市相对方便;虽然监管条例对新“壳”主在两年内注资施加限制,但筹备上市随时需要更长时间,因而也增加借“壳”上市的吸引力。
上述分析人士指出,即使不同行业的内企都有需求,但仍以内房较有资金财力买”壳”,亦可通过某些安排,例如在买“壳”前要求“壳”公司先发债,“技术上”减低新买家入股所需现金。
事实上,在买“壳”资金上,青建看来也不愁。根据17日相关收购协议,青建发展拟以其外部融资拨付其就购股协议项下收购股份及要约所须支付的总代价5.4亿港元;而担任青建发展财务顾问的汇丰信纳该公司目前及日后均具备充足财政资源,支付就购股协议项下的收购股份及要约获全面接纳支付所需的代价。
赴港上市筹谋
事实上,早在2012年8月,青建便设立青建(南洋)控股有限公司,雄心勃勃地要计划于2013年4月在新加坡上市,但终未如愿。
对于此次收购香港上市公司股份,青建发展表示,收购为其及其母公司国清控股提供从事建筑及房地产开发及投资业务的另一平台。
资料显示,新利控股于2012年10月15日在港上市,为香港地基行业的承建商,在香港和澳门从事地基业务及机械租赁业务;据该公司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9月止,其收益6.38亿港元,按年增加2.5倍,录得纯利增长3.2倍至5647万港元,每股盈利18.8仙;由此,该公司未经审核的综合资产净值约3.06亿港元,每股综合资产净值约1.02港元,溢价约135.3%。
熟悉青建的业内人士则表示,收购新利控股对青建来说,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得到了一个融资平台;“借‘壳’上市主要是为了解决青建自身资本上的难题。作为国有企业改制企业,此前该公司没有什么融资平台,其业务主要集中于工程总包,但工程方面资金要求很高,而在地产上,青建一直做得不大。”
青建发展还在公告中称,将拟维持新利控股的上市地位,继续进行该公司的现有业务,并有意检讨其营运及业务,从而制定长远业务策略;此外,青建发展计划借助母公司国清控股集团在海外国家建筑、及房地产开发业务的经验及网络,务求拓展至香港建筑业。
相关业内认为,青建如果将地产业务注入到新利控股这个“壳”中,在香港市场的号召力会更大一些;而配合建筑版块注入,考虑到青建老国企背景,对这个“壳”的未来融资也较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