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圆桌讨论:电商时代的房地产商业模式
作者:     时间: 2013-08-15 16:51:20    来源: [ 观点网 ]

  韩世同:我们今天探讨的是电子商务的话题。前不久王健林跟马云打了一个亿的赌,就是未来10年电商和传统商业是不是可以各占50%,马云认为会超过的,超过50%他就赢,如果是超不过50%就是王健林赢。很多人都感觉电商会赢,我想问一下在座的三位,你们感觉超过和超不过的概率有多高,我想问一下三位嘉宾。

  陈兴:当电子商务遇上房地产市场,其实就像当北京遇上西雅图,我相信它一定碰撞出火花。实体和商业的结合一定会碰撞出火花,但是我认为电商会赢。

  韩世同:你认为是电商赢还是大家平分秋色?

  杜丽虹:我认为无论达不达到50%,其实都是电子商务赢,因为它现在的比例很低,就算它达到40%也已经是赢了只是说在10年内能不能达到50%,它在10年内一定会达到。

  段毅:我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现在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电商,你统计不出来到底多少是在线上,多少是在线下的。

  韩世同:美国的电子商务已经发展了不止10年,但是现在电商还是没有把传统商业消灭,甚至是没有达到平分秋色的状况。

  今天在座的有两位本身就是房地产的电子商务,一个是好屋中国,一个是房多多,他们也可以结合他们的实际来探讨一下,在房地产的电商怎么样跟房地产的业务组合,来打造一个新型的模式。我们先从第一个层面说,从段董事长这边说,电商来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应对策略,什么样的模式来改变和适应目前的状况。

  段毅:这个问题大家都比较关心,包括这两年微博和微信的崛起,让大家觉得互联网的时代好像很可怕。但是我觉得对于我们传统的行业来说,其实互联网和传统的行业,它根本的改变其实是改变了人的一种体验方式,对于电商来说,我觉得分两个层面来看。第一,我们把互联网可以理解为它只是一个流量的入口,这种流量的入口对我们整个交易环节来说,只是占到了其中的一部分。如果我们要完成任何一件物品的交易,包括我们今天看到,像淘宝和京东,如果没有线下物流的支持,淘宝和京东也不可能发展到今天。刘强东说了一句话,京东是一个物流公司,它只是做了一个网页把它的商品展示一下。在我们的很多消费品领域里面,有三个环节是不可少的,第一个是互联网的入口,第二是线下的物流,第三是实体店的体验。包括上次的打赌这件事以后,我们也看到转变,万达也在成立自己的电商公司。

  韩世同:就是把自己也变成电商。

  段毅:对,万达把自己的实体店也放在网上展示。阿里系的淘宝和阿里也在寻找一些线下的体验店,我觉得是线上和线下的融合,我觉得未来的商业模式会是这样。

  韩世同:传统行业和电商也可以携手合作。杜女士您的看法呢?

  杜丽虹:我觉得首先电子商务会带动一类地产行业的发展,就是物流地产,这个是肯定的,从美国来说,现在大型的物流地产公司服务的前10位的客户中,一般都会有电子商务公司,所以电商的发展会带动物流地产的崛起。同时电商的发展会要求传统的商业地产做一个转型,这个转型我想不仅仅是体验店的转型和网上的结合,像我们现在也看到万达的商业,它其实真正卖东西的部分在减少,很多已经不到50%了,它增加了很多餐饮、娱乐、休闲的设施,这些设施是没有办法被网络体验的,网络就是一个购物,但是他没有办法去吃饭。

  韩世同:现在还有文化旅游。

  杜丽虹:对,文化、休闲这些可能是商业地产无可取代的功能。未来并不是说商业地产这个业态就消失了,而是它的功能发生了更多的转变,可能纯商业的部分会被压缩到更小,但是休闲、娱乐、餐饮的这个部分会变得更大。

  韩世同:功能上其实电商它也不能完全替代传统商业,传统商业也在转变,也在朝运营商、经营文化、旅游这些方面发展,我觉得这也是模式的转变,陈小姐您的看法呢?传统的商业跟电商之间,这个商业模式应该怎么来看?

  陈兴:因为我们今天的主题是“电商时代的房地产商业模式”,就像我现在拿着手机,不管你见与不见,微信都在那儿了,不管你与不看,它都在那儿。传统商业和电商最主要的是要找到它的结合点,取得更好的合作。做到敬天爱人、知行合一,一定能心想事成。当电商遇到商业地产的时候,万达推出了线上综合体,当我们的旅游地产碰上商业地产之后,我们可以做房地产携程,当我们的房地产遇上电商之后,我们博客多引进美国的独立经纪人,独立经纪人在美国,在香港、台湾都已经推行,在座各位都可以帮我们卖全国和全球的房子,而且是零成本。结合主持人的提问,我觉得是如何在电商和房地产中寻找一个共创、共享和共赢的平台。

  韩世同:三位嘉宾都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传统商业未必会在电商来临的阶段倒下,可以形成共商、共赢的局面。我们今天探讨房地产的电商,今天有两位在这里,一个是房多多,一个是好屋中国,其实我是在这个会场才开始认识这两位构建的品牌。我们大家都知道,从事房地产电商的企业已经有很多了,像新浪乐居、搜房、房掌柜、腾讯大粤网等等都是。这两位初来乍到,他们也给我一个全新的理念,段毅董事长所在的房多多,他们是希望给房地产中介打造一个平台,他们的一些创意也得到了腾讯第二大股东的支持,我觉得能够得到这些电子商务巨头的青睐和支持,他们的前景一定会非常看好。刚刚陈兴小姐在中国和我进行了沟通,她讲的理念更新,她是可以让开发商、中介商、购房者都能够共赢、共享的模式,我觉得非常好,给我们的房地产电子商务带来了一些新的创意、新的模式,下面我们先请这两位介绍一下他们的模式。然后请杜女士点评一下。

  先请段董事长来谈一谈房多多的运营模式。

  段毅:就像韩总说的一样,我们公司成立的时间确实不是很长,因为我们也是在这个行业,基于我们在美国很多年的观察,我们这个行业其实在中国,尤其是中介经纪这个行业发展的时间也不是很长,跟美国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我们在三年前成立了房多多,我们的背景是做房产销售,我们和腾讯的一个副总裁作为创始人成立的,成立两年多的时间也拿到了两轮的风投,一轮是原来腾讯的创始人投了一轮,另一轮就是鼎辉做了投资。其实在美国像我们这种模式的已经有4家上市公司,我们在国内是第一家做这个模式的,我们最主要的还是给全中国所有的经纪公司和经纪人打造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通过资源的互通和信息流的交换。因为房地产属性跟其它商品的属性完全不一样,因为房地产它是一个不动产,房子是不能动的,只能客户动。所以如果我们做这样一个创新的模式,就是要把线上和线下形成一个闭环,在这个闭环的过程中,它不可或缺的就是需要一个专业的中介公司和经纪人的角色存在。所以我们一开始就致力于给所有的中介公司和经济人打造这样一个平台,也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完成信息流、物流和支付流的功能。我们影响这两年多的发展,在全国已经有接近30个城市有我们落地的机构,我们也跟全国的50万经纪人合作,也得到了很多资本的青睐。

  韩世同:接下来请陈小姐介绍一下好屋中国。

  陈兴:大家好,我是好屋中国的陈兴。今天来到这个大舞台,我想跟各位做两个调查。第一,在场的各位,如果您是开发商,如果让您零成本,不花钱,帮您做到量价提升,保证您的成交量提升30%以上,一分钱不花,中介公司的佣金、派单的费用、广告的费用都是由这家公司来出,如果有意向想合作的朋友,可不可以举个手。第二,如果说您本来自己也有创业梦想,但是你自己不想开中介公司,也不想开代理公司、也不想开分销公司、行销公司,但就是想卖全国的房源,不用花一分钱,在这个平台上推荐房源成功就可以拿佣金的朋友有没有?

  好屋就是全民创业营销平台,我们说的是敬天爱人,一定要遵从规律,规律就是从社会中来到社会中去,好屋中国这个全民营销的平台,也是顺势中国创业梦,所有人都可以成为好屋中国的代理人,你只需要登录我们网站,30秒钟注册之后,就可以卖好屋中国,目前在全国26个城市,300多家开发商的房源,并且佣金直接打到你的卡上。刚才主持人问到,电商帮开发商做了什么,在全国前10家开发商,都是我们的客户,这样的一些合作项目,因为我们的售楼处开到了全国各地,包括保险公司、经纪公司、汽车4S店都能成为开发商的售楼处。我们做这个行业13年,我们分析到,所有的项目成交量最大的就是老带新、朋友推荐朋友,我们这个项目就是朋友推荐朋友。我们可以帮开发商营销成本一个月降低150万一个项目,溢价增加897%。在苏州也有一个中海现象,我们帮助中海在49天一个项目卖了13个亿,我们现在正在做中海的凤凰西岸,准备用一个月的时间狂销11个亿。我们有1600名的专业经纪人,加上中海的老客户、上下游的供货商,以及好屋的这些有资源的人士,都在帮中海卖,所有的佣金都由我们进行发放,我们用社会的力量帮助开发商量价提升,帮助客户用最低的成本买到最好的家,又让大家共享了房地产的蛋糕和资源。所以房地产和电商的结合,一定能够找到一个非常完美的结合点。

  韩世同:他们两位说的都非常新奇,因为我到现在还没有特别的想明白,到底他们的诀窍在哪里。杜女士您来点评一下。

  杜丽虹:其实我没有什么资格来点评,因为我也不是很了解房地产的电商。

  韩世同:谈谈感受也可以。

  杜丽虹:我觉得电子商务就是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三流合一。在地产领域,它确实有一个特点,它物流流不起来,但是在地产领域它有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它的资金流比我们一般的电商要大得多,所以它对于资金安全,对于在资金周转期内怎么把这些资金怎么盘活使用,可能这个空间会更大,我觉得这是将来房地产电子商务领域里面可能会更多创新空间的一个地方。

  韩世同:现在的电商,我感觉有一种倾向,有点像做平台、做传媒,把自己变成了电子中介,容易跟传统的中介形成一种对抗,但是我看两位,一种是基于给中介搭平台,一种是让全民、让中介都可以从中获利。你们也来探讨一下,电商现在搞得的确挺热火的,但是房地产必须要人对人、面对面,到现场来体验、观察。而且它这个产品又是具有双重属性,既有投资品属性,又有消费品属性,所以它可能还不是一个普通的电商就能够做完的。我也想请三位谈一谈,在这样一个房地产的领域,这个电子商务应该走的是什么样的一个模式?除了你们两位讲的这种模式之外,你们也可以讨论一下现在的这个行业上面的状况,怎么样使得我们这个行业朝着更健康的局面发展,我觉得这恐怕也是我们今天这个论坛想要达到的目标和意义。

  陈兴:其实在这个模块里面,我们最主要的一定是要把握好各方的需求,比如说开发商的需求,合作商的需求、购房客户的需求,只要满足到各自的需求就可以了,如果从开发商的层面来看,房地产遇到电商,第一个要快速回笼资金,通过这样一个模式,我们好屋有好屋新房购,就是在没有拿到预售之前,提前进行圈定。第二个,开发商的品牌力非常重要,现在有很多的网络在电商里面分为四块,一块是网媒,就是腾讯、搜房这一类的网媒,其实网络媒体更多带来的是品牌影响力,那就是公信力的传播。第二,报媒现在也在做电商了,比如说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也在做电商,他们更多的是通过它在当地的资源。第三个就是类似于我们和段总公司一样的,我们可能更多的是从房地产专业线出来,因为之前我们也是同事。在这个部分,我们集团因为在全国和国外市场做了13年的代理,有丰富的经验,我们一定要听得懂房地产开发商的语言,还要听懂购房客户的语言。在这个里面还有三个问题,第一,房子是不动产,它具有唯一性,专业和信任是最重要的,第二,我们在好屋平台上,鼓励自由经纪人向专业经纪人引进,我们和地方房协合作,我们好屋基金给他支持,让他去考证,形成专业的经纪人。我们希望所有人在这个平台上能买到合适的房子。第三是这个行业的有效性。在这个部分其实要五力合一才能做到大家共赢、共享:渠道力、品牌力、平台用户、终端用户,还有就是开发商的品牌影响力。只有把这五力做到合一,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才能实现一个生态健康的良性的生态系统,影响行业的信任机制。

  杜丽虹:刚才两位谈的,我认为可能是一种B2C的模式,我觉得可能还有一种很大的空间,就是C2C的模式。我对这个不是很了解,但是我感觉可能房地产领域C2C的要求更大,其实在美国租房的电商是很大的一个平台,因为大家租房的时候,更主要的是一个信息的沟通的不畅通,以及可能需要有押金的问题,需要一个类似于支付宝这样的东西提供的安全的保障。在中国,因为我们租房子都很不方便,其实中国人不喜欢租房子,他喜欢自有房子,是因为租房子的安全性很差,可能你没过一两年就被赶出来了,很多的标准化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将来用电子商务能够比较好的把这个方面的标准化程度提高,无论是你的租金还是押金的安全性,可以有一个中介帮你签一个比较长的合同,那样的话,可能大家租房子的安全感会有很大的提高,这个市场也会有一定的改善。

  韩世同:杜小姐为未来20年的房地产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介绍了一种很好的潜在的市场和发展的空间。段总您怎么看目前的房地产电商市场?

  段毅:杜女士刚才讲的很专业。我们刚才没有介绍,其实我们的二手系统已经做好了,我们在全国跟恋家、满堂红都有合作。我们在座的都是有产者,都会有买房、卖房、租房的体验,现在在中国来说,其实这样的体验并不是很好,我们看到在美国因为有电商的平台,经纪人会更加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更加诚信,其实有时候我们互联网上反而会让我们很多的实体店变得更有吸引力一些。彭博财经今年4月份发了一篇文章“互联网为什么灭不掉房产中介”,这个话题在很久以前就在讨论,房产中介在我们所有的衣食住行里面,住这个事情的体验和住这个事情的交易流程是最复杂的,所以在住这个环节里面,他一定需要有类似于专业的中介,像我们看到的北京的恋家、广州的满堂红,我们也需要专业的机构来充当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客户买房子的过程中,他不会像买鞋、买衣服这么随意,在网上看一下就可以下单,它毕竟是一个周期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一定要享受专业的服务。我们致力于给所有的中介公司提供一个平台,我们就是希望在这个平台上能够展示给最终的购房者真实的房源、真实的经纪人和真实的服务,这是我们这个平台最终体现给购房者,我们最需要打造的东西,这也是我们在致力于追求的很多的东西。因为只有把经纪人服务好了,我们开发商的新房才能够瞬间带来大量的客户的增量。我们在上海有接近十几万的经纪人,一个项目一个月可以来几千组客户,这都是很正常的。所以我们还是致力于在服务好经纪人的基础上,为房地产中的每一个角色提供一个平台,来满足大家的需求。

  韩世同:短短的半个小时,也不可能做很长篇大论的探讨,但是我觉得很可贵的就是这短短的半小时让我们看到电商并不是狼来了,而是看到了更好的一些新型的合作模式和发展的市场的空间。让我们拥抱和欢迎这样一个电商时代的来临,让我们的房地产朝着更加平稳、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谢谢各位。



(审校:劳蓉蓉)
24小时热点>>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info(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