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善锋: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今天的演讲本该由谭主任来,临时有任务,他让我向朋友们问好。刚才几位专家在讨论一二三四线城市的问题,我来自威海,可能威海也算三线城市,我想通过我的演讲上大家对威海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当前全国多地进入了酷热状态,我的演讲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清凉的感觉。前面聆听了各位专家及行业领军者关于变革、转型的讨论,受益匪浅,让我们转变一下视角,从另外一个角度审视一下山东半岛最东端的一块滨海的地方——威海双岛湾。全球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70%的人口,50%的旅游收入都集中在滨海地区。中国的三大经济圈也同样集中在滨海地区。滨海地区正吸引着高端人才和资本要素不断聚集,是世界各国重点开发区域,始终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
纵观全国,随着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得到快速发展。对于新城来说,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有序和良性的新城开发,将带动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威海市委市政府着眼于大威海开发战略,于2012年10月开始对珍藏多年的双岛湾区域进行规划开发,筹建低碳宜居的现代化都市,进一步拓展威海的发展空间,提升城市的服务能力,吸引高端人才和高端产业项目,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双岛湾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总规划面积41平方公里,它既是环渤海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区域,也受到长三角经济圈、大东北经济圈的辐射带动,并且位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规划的核心位置,是连接威海、烟台两大开放城市的重要纽带,在烟威一体化的大格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双岛湾三面临山,一面临海,这里有40公里的海湾岸线,万亩松林湿地,环境十分优美,生态和谐。规划的双岛湾科技城,“宝瓶内湾、碧海潮涌、四海汇集、河海交融”,得天独厚的地形地貌勾勒出“五龙汇元”天赐的奇观;“海在城中,城在山中,山环水绕”,独一无二的空间特征构筑出“山水湾城”的城市梦想,独特滨海资源使其被誉为“中国第一湾、世界明海湾”。
这里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距威海城区10分钟车程,距烟台30分钟车程,烟威高速、青烟威城际铁路穿境而过,距威海、烟台两个国际机场50公里距离,30分钟能车程,可快速直达国内外重要城市;即将通车的城际铁路化解了威海交通瓶颈,设在双岛湾东北侧的威海北站,未来可实现白天工作在北京、上海,晚上吃海鲜、赏海景在双岛湾的惬意生活。
双岛湾主导高新技术和科教产业,配套发展滨海特色旅游,健康养生产业,致力于打造多元复合、产城共融的生态化科技新城。区内布局了高新技术产业区、科教研发区、中央智慧岛、滨海旅游休闲区四大功能区。我们的愿景是建立一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新城,一个22世纪的理想城市,一个绿色低碳的水城、桥城、科技城。
双岛湾科技城周边基础设施完善,具备快速建设、快速对接、快速联网、快速形成规模的后发优势,区内已有多家大型科技企业进驻,有中国最大的威高医疗器械产业园、世界最大的魏桥纺织产业园。IT产业园中,新北洋、双丰等10多个高技术项目相继投产;北方唯一的海产品检测中心等一批新兴战略项目已经落地;威海职业学院、山东食品学院、山东胶东学院威海校区等大众院校为双岛湾提供了有力的科研支撑和人才储备。
目前区内已启动了主干路网、管网、桥梁等基础设计和施工,2013年计划完成投资30亿元,至2015年全面完成基础设施施工,到2020年双岛湾科技城将成为一个拥有15万人口的副中心城市,成为一个集科技、商业、旅游、居住为一体的水城、桥城、科技城,成为高新产业的新龙头,科技研发的新沃土,休闲疗养的新亮点,生态宜居的新典范。
双岛湾科技城是威海中心城区最后一个适合大规模开发的“处女地“,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及财富聚集机遇。请看下面的数据:2013年上半年,威海市区商品房销售量1.4万套,成交面积11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4%,房屋均价为每平米6000元,同比上涨6.4%。销量中内销占60%,外销占40%,市场持续良性发展。销售数据表明,房价每年稳定增长,但没有大幅度的增长,相比同类城市,作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范例城市,增值空间大,投资回报丰厚。近几年,国内著名房企已陆续进入双岛湾周边地区,威海的开发潜力正在不断挖掘中,而双岛湾的投资区位优势更是不言而喻。
随着中日韩自贸区的经济影响不断升温,中韩海底隧道以及辽鲁海底隧道的战略设想陆续实施,都将给威海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也为这片蓝色海湾注入澎湃的发展活力。双岛湾科技城以其优质的发展条件欢迎你的到来。盛情邀请对城市综合体、旅游综合体、商务综合体、科技园区有兴趣的投资商、开发商,我们愿与你们一道加强合作,共赢发展。
各位嘉宾,市场风云瞬息万变,行业兴衰跌宕起伏。在产业转型,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下,机遇与努力同等重要。唯有放宽视野、抓住机遇,才能创造财富、收获硕果。
双岛湾,美丽梦,智慧骨,科技城,期待大家的参与。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