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
观点时评 >
>
>
正文
观点时评:房地产还能当多久地方债的大救星
作者: 朱大鸣     时间: 2013-08-06 03:55:55    来源: [ 观点网 ]

这种所谓的良性是在繁荣期估值的,特别是靠卖地和从房地产税费中获得的,这种模式的风险已经闹得全球皆知。

  观点网 每到地方债务危机到了紧急关头,房地产总是成为最后的。最近多地房市出现了火烧连营的局面,其背后一个重要动因是解债务重重仍要举债“发展”的地方政府。此前,四月份地方债风暴一浪高过一浪,随着调控销声匿迹,房价一番暴涨,这种债务危机似乎又被化解了。然而,庞大的旧债利息支出不断增加,新债也在增加,地产还能充当地方债务主多久呢?

  有数据显示,按照政府近三年公开的债务保守估算,目前广东省债务超过8000亿元。这么大的债务,拿什么还钱呢,秘密早公开化,卖地。2013年上半年,广东全省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完成1175.49亿元,同比增长85.21%。即使如此,广东省各地市还正加紧整备土地资源出让土地,多个新城快速问世,也均是以政府名义开发,才得以加速征收土地。如果这样造新城也算城镇化,付出的代价会非常大。

  很多人将底特律破产看成单一产业依赖的失败,单一产业固然是底特律破产的重要根源,但是,不可否认,底特律破产更多的是地方债务不断膨胀。城市之所以产生规模效应,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城市能够提供大量的公共服务和有保障的制度,一旦城市债务增加无以增加公共福利,大量的城市居民可能会撤走,原本居住在城市中的中产阶层开着汽车选择到城市的近郊或远郊居住,从而出现住宅郊区化和城市空心化的现象。税收减少福利支出减少,社会治安恶化,再导致公司和个人逃离底特律,从而造成更少的税收,这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底特律衰败,为我们大力推进城镇化提供最鲜活的教训材料。

  对于地方卖地还债的指责,地方大员们也有苦衷,“2013年崇礼中国城市发展夏季论坛”上,与会嘉宾贵州省龙里县县长罗俊指出:“我们龙里虽然小,但它是以工业为主体的县域经济,增值税的85%全部上交了,只有10%,你说我不去卖地我干嘛,这种会带来两种迹象,第一种,你有卖地的可能卖地。现在房地产市场不行了,不准卖地了,我可能不干实体经济了,那干多少算多少,最好不当这县长。”基层官员卖地确实有各种各样的苦衷,问题在于,这种卖地,并非所有的城市都有市场,算卖掉土地,各地可能也会出现很多鬼城。也许有人会说,现在看鬼城,在未来看可能是新市中心。这种可能性是有的,但问题是,为什么非要建造那么多超前的建筑呢?

  围绕土地利益争夺也是越来越激烈,这些年来强拆房屋和强征土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可谓数不胜数。在欧洲有句古语说居民的茅屋“风可进雨可进国王不可进”,而我们在大发展的时代,有多少房屋被黑夜拆掉,多少土地被强行圈走卖掉呢?几乎所有的地方官员都想借助土地塑造政绩,甚至有些官吏借机敛财,这样生出的超级债务,可能是我们经济最大的炸弹,虽然暂时可以靠房地产市场一时获,但是,这样的债务定时炸弹并没有被拆掉,只是被一再延后。

  为了摸清楚地方到底欠了多钱,7月27日,国务院下发特急明电,要对全国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经过几天电视电话培训,从审计署到地方审计官员总动员,暂停手头所有项目,投入到这场声势浩大的地方债审计战役之中。可见,这次中央对于地方债非常重视。事实上,早在2011年初,审计署曾对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进行过审计。截至2010年底,除了54个县级政府没有政府性债务以外,三级地方政府的债务余额为10.7万亿元。而据审计署今年3月披露的数据,目前全国地方债总额约为15万亿~18万亿元,这意味着地方债务在2010~2012年间猛增了40%~68%。然而,有很多专家认为,地方债虽然很多,但都是良性的。问题在于,这种所谓的良性是在繁荣期估值的,特别是靠卖地和从房地产税费中获得的,这种模式的风险已经闹得全球皆知。

  虽然我们无法具体预知这种靠卖地模式繁荣的地方经济如何终结,但是,这种土地市场泡沫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巨大阻力,也绑架并生成了房贷泡沫,这种连带效应出现,一张多米骨牌倒下,将会累计整个经济体系。我们应当切实关注这种风险,而不是将这种风险继续后移,直到无路可走。

  朱大鸣 观点新媒体专栏作者



(审校:刘满桃)
24小时热点>>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info(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