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
访谈 >
全国 >
公司 >
正文
博鳌特稿 陈昕:沿海家园转型轻资产模式
作者: 陈业 彭飞     时间: 2013-08-01 23:03:16    来源: [ 观点网 ]

简单来说是商业模式的转型,即从房地产开发商向房地产运营服务商转型。

  编者按:伴随着中国房地产一路前行,博鳌房地产论坛至今已历十二载,见证了行业曾经的春风得意或彷徨无措,有过黄金十年也有晦暗岁月,但终究还是跨过所有羁绊,走到了第十三年的门前。

  进入新改革时代,如果说房地产已经被部分巨头垄断了绝大部分的影响力和商业利益。那么,我们在2013博鳌房地产论坛完全有必要寻找更多新的声音、新的面孔及内在多元素的新力量,这样也许可以看到更不一样的未来。

  8月13-16日,2013博鳌房地产论坛将在海南如期开幕,围绕论坛主题“改革时代的地产新力量”,观点新媒体遍访众多重量级经济学家、行业大腕、企业领袖等人士,推出“改革时代的地产新力量”2013博鳌房地产论坛系列报道。

  观点网 陈业 彭飞 “调控当然会对公司产生一些影响,对产品定位、市场推广,包括服务方面会有一定的影响。我们也在积极调整,希望能够适应国家的政策”。

  自宏观调控至今,多数房地产开发企业都在谋求转型,香港上市房企沿海家园是其中一例。

  据沿海家园战略管理部总经理陈昕介绍,沿海家园的转型简单来说是商业模式的转型,即从房地产开发商向房地产运营服务商转型。

  在陈昕看来,开发商和服务商最大的差别在于,传统意义上的开发商在价值链上的活动基本是封闭的,而服务商做的尝试是把价值链开放化。

  沿海家园旗下共有四大板块业务为开放房地产价值链“效力”,分别为:沿海创投、沿海基金、沿海地产和沿海绿科,并创新性地将城市发展运营服务、金融管理服务、房地产项目开发运营服务、房地产工程管理服务和健康住宅技术实施服务等价值链进行整合,形成了一套有别于传统房地产开发模式的“沿海商业模式和组织管控模式”。

  上述四个板块业务的利润来源结构实际上是分段的,例如:在投资这一块,当拿完地以后,可以把一部分股权转让给到别的投资者,因而很快能够把投资回收;在基金这一块,融资以后可以做基金管理,可以收基金的服务费;在地产开发运营服务方面,可以收取运营服务费;在工程管理服务阶段,可以通过施工组织获取承包的管理费用。

  值得一提的是,沿海家园在拿地方式上一直是采取合作拿地模式,陈昕透露,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房地产价值链的开放程度不一样,企业的资产使用方式不一样。

  虽然为适应政策走势,沿海家园一直在努力转型,但谈及大多数房企普遍看好的商业地产,陈昕则表示,沿海家园没有往商业地产方面发展的想法,会持续做住宅产品。

  之所以不考虑发展商业地产,陈昕认为,主要是出于两方面因素考虑:一是中国住宅需求基本面没有改变;二是商业地产产能有过剩迹象。

  以下为观点新媒体专访沿海家园战略管理部总经理陈昕先生实录:

  观点新媒体:沿海在转型方面的情况怎么样?是什么样的原因促使沿海想要做这样一个转型?

  陈昕:简单来说是商业模式的转型,即从房地产开发商向房地产运营服务商转型。

  所谓的开发商和服务商有这样一个差别,房地产实际上是价值链的整合者。一般来说,传统意义上的开发商在这个价值链上的活动基本是封闭的,自己拿钱去投地,自己做产品定位,而服务商做的尝试是把这个价值链开放化。

  我们现在旗下有四大板块业务,第一是城市发展运营服务,第二是金融管理服务,第三是房地产项目开发运营服务,第四房地产工程管理服务和健康住宅技术实施服务。

  实际上我们可以分段周转,比如说投资这一块,当拿完地以后,可以把一部分股权转让给到别的投资者,因而很快能够把投资回收;在基金这一块,融资以后可以做基金管理,可以收基金的服务费;在地产开发运营服务方面,可以收取运营服务费;在工程管理服务阶段,可以通过施工组织获取承包的管理费用。

  所以,我们的利润来源结构实际上是分段的,相对而言周转速度会快,我们已开始做这方面的尝试。

  简单来说,沿海的转型一是定位的转型,二是周转方式的转型,三是盈利来源方式的转型。所有这些东西归纳起来,我们叫做轻资产模式。所谓的轻资产模式,就是不会全资去持有并且封闭式地开发一个项目,而采取小股东+管理服务的模式,这就是轻资产运作。

  观点新媒体:沿海主要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发展自己的基金业务?

  陈昕:我们有自己的基金公司,而且也通过不同的渠道发行了自己的产品。去年成功发行了沿海的基金,而且这个基金已经投资到了沿海的项目中。

  这只基金的规模是2.6亿,通过社会募集,其中2.5亿已经投入到项目中,目前该基金是封闭管理期,未到退出阶段。

  观点新媒体:沿海有没有发展商业地产的想法?您怎么看现在企业把重心放在商业地产方面?

  陈昕:目前沿海没有往商业地产方面去发展的想法,我们会持续在住宅方面做。

  要从几个方面去看:第一,虽然国家对住宅调控这么多年,但是中国住宅需求基本面没有改变。。所以从这个方面来看,为什么要从住宅转到商业?

  第二,商业地产难道不过剩吗?中国现在有多少大型的商业项目在建?有多少城市的人均商业面积已经超过了这个城市GDP和社会零售额相匹配的零售面积?

  观点新媒体:沿海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去寻找一些比较适合的项目?

  陈昕:一方面要尽可能在已有的城市里面发展项目,因为毕竟公司还是有管理半径的问题,我们现在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加上武汉和重庆两个城市,是三加二的模式;第二,要发挥一级开发和二级开发联动的模式;第三,要与长期合作伙伴继续保持策略联盟的关系。

  观点新媒体:在寻找项目的过程中,因为要取得投资方的意见,会不会对项目的进展造成一些影响?

  陈昕:没有,因为在投资阶段就要和投资人一起评估项目的风险,评估收益,评估双方合作的条件。如果能够达成共识就合作,如果不能达成共识就不做,所以也不存在后面操作的过程。

  而且,如果大家共同投资以后,实际上项目是由沿海来负责运作的,投资方只会参与一些财务监控方面的事情,不会具体参与项目的开发计划、产品定位、设计管理等。

  观点新媒体:一、二级联动对企业拿地有优势,在这个过程中沿海比较有特色的地方或者优势是什么?

  陈昕:特色的地方是沿海有资源整合能力,很多投资者都一直和我们在合作,我们也和他们保持了良好的关系。我们签署的投资收益基本上能够兑现,所以是长期的合作伙伴,比较稳定。

  观点新媒体:沿海的区域选择上有没有标准?

  陈昕:因为投资还是要看市场的机会,看收益和风险,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只是优先关系,我们会重点考虑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这些区域。

  观点新媒体:沿海项目比较分散,会否不利于集团对项目的管理?

  陈昕:是有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尽可能做城市聚焦的概念,聚焦管理成本会更低一些,也能够形成规模效应。

  观点新媒体:文化地产、旅游地产这些方面是不是也有很好的发展机会?

  陈昕:我们认为这些方面有比较良好的机会,所以公司也一直在思考做产业地产。比如说教育、医疗、旅游,这方面的市场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居民收入提高而不断发展,有很大的潜力,所以我们在研究这些事情,也在尝试和一些国外机构进行合作性的探讨。

  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一方面在研究这些产业发展的特点;另一方面,和国外一些比较好的产业地产公司进行接触,进行协商;第三,也与很多城市政府进行探讨,看看能不能发展这方面的项目。

  观点新媒体:在做产业地产的这个过程中,可能也会涉及到一些具体的选择,沿海会更侧重于哪方面?

  陈昕:现在很难说侧重点,因为还在探索阶段,不知道走出来的路会怎么样。如果整个发展情况不错,公司肯定会加大这方面的业务比重。

  这对沿海来说属于机会型的业务,如果机会好就大力发展,如果机会不好就暂缓一下,这需要一个判断条件。

  观点新媒体:调控到现在,公司在住宅开发方面是不是也受到了影响?

  陈昕:调控当然会对公司产生一些影响,对产品定位、市场推广,包括服务方面会有一定的影响。我们也在积极调整,希望能够适应国家的政策。

  调控政策总体来看是要把投资和投机性需求挤出市场,在挤出过程中,改善型住宅是被误杀的,所以现在我们产品结构中,已经完全排斥了投机和投资性的需求。

  我们的产品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从销售情况来看,还是跟市场保持同步的增长。

  观点新媒体:沿海投资项目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靠一些项目上的收益,还是其他的融资渠道获得资金?

  陈昕:我们是轻资产模式,不会全资持有一个项目。当然,资金来源是多渠道的,但以自有资金为主。

  观点新媒体:主要通过哪些方式来改善负债结构?

  陈昕:第一是会加强销售、加强回款;第二是有形资产的变现;第三,以低成本的资金代替高成本的资金。

  观点新媒体:今年有很多房企通过海外上市和发债来获得资金,怎么看这股融资潮?

  陈昕:为什么这么多公司排队上市?上市能够解决几个问题。第一个,资产估值会得到增加,原来的股东资产马上会有倍数的膨胀;第二,IPO募集到的资金是没有成本的。因此,能够上市当然好,这是最好的发展机会。

  上市以后,公司的管理规范要加强,毕竟是从不透明变成透明,所以对整个公司的治理改善还是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有很多人的眼睛盯着你,资金不能乱用。

  观点新媒体:沿海在这方面会不会有一些动作,会不会在海外市场发债融资?

  陈昕:应该会有,但是具体不太清楚。因为上市公司能够把优势发挥出来,在资本市场有更多的融资渠道。海外债券的成本是很低的,再加上人民币升值,拿到钱也就升值了,但融资要与公司的业务发展相匹配。

  同时,还要分析发债以后对公司财务结构有多大的影响,从另外一个方面去思考、评估,如果是能够满足公司的发展,又能够在财务上有这种机遇,我觉得当然可以去尝试。

  观点新媒体:今年博鳌房地产论坛主题是“改革时代的地产新力量”,您怎么理解地产新力量?

  陈昕:城镇化应该是未来房地产增长的主要力量。从2000年到2010年,是中国房地产的黄金十年,这主要是因为人口的红利。2010年之后,主导房地产增长的力量应该是人口的迁移,这是中国房地产增长的主导力量。

  在人口在迁移的过程中,整个市场上会出现多元化的需求,有就业的需求、有产业升级的需求、有居住生活的需求、有养老、旅游、医疗的需求。所以,未来十年中国房地产的新兴力量是城镇化,而城镇化带来市场需求的多元化。



(审校:刘满桃)
24小时热点>>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info(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