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
观点杂志 >
特别报道 >
>
正文
大城小镇第三篇:城里人的城镇化
作者: 李雯露     时间: 2013-04-27 22:45:20    来源: [ 观点网 ]

如果说,城镇化是一个不老的话题,那么身处其中的人该以怎样的心态与之面对?

  观点网 李雯露 “由于受到雾霾天气等因素的影响,郑州市持续了12年的元宵节焰火晚会,今年将会取消。”交通广播电台的一则消息打破出租车内原有的安静。

  大年初二晚上7点半,在寒风中等候了1个小时之后,我终于钻进了一辆出租车。

  “今年空气污染严重,连焰火都看不成了..唉,一点儿年味儿都没。”尽管出租车司机是一口地道的河南话,但因为在郑州开出租车的多是外地人,无法判断这位中年男人的真实身份。

  流动的人群

  在城镇化步伐加快的同时,汽车市场快速繁荣,部分城市汽车拥有量相对饱和,由此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与此同时,作为PM2.5的另一来源,钢铁行业中部分钢厂为缩减成本而关闭了环保设备,从而加大了污染物的排放。

  截止至2月20日,郑州市今年以来中度、重度和严重污染天数共35天,空气质量达标的只有两天,达标率不足4%。这使一直自称为“绿城”的郑州,蒙上了“黑盖头”。

  若不是回到家乡,恐怕不会有如此直观的感受,这无疑是城镇化带来了“副作用”。

  “是啊,年味儿越来越淡了。师傅,您是外地人吧,过年不回家吗?”

  “我是郑州人。过年这几天,外地人都回家了。你没发现这几天出租车特别少?郑州开出租的有6成都是外地人,特别是周口、密县(新密)、驻马店那边儿的农村人。这几天,他们一回家,有6成的车都在停车场了,所以现在打车,开车的都是郑州本地人。”

  几句话令我回想起这一天走亲访友的波折出行经历。年初二上午9点出门,赶往姥姥家拜年,公交车40分钟的车程,心里正盘算着干脆打车过去。但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往常停在我家楼下的出租车“小车队”竟然不见了,张望四周也无出租车的影子,无奈之下只好走去公车站。

  然而,公车站也早已人满为患,想必公车已经“迟到”多时。我不知道在凌冽的寒风中等了多久,远处缓缓驶来一辆黑压压的公交车,摇摇晃晃的在站牌处停下,由于车上人太多,车门无法打开,但车外的人仍在拼命的拍打车门,终于这辆老爷车还是拒载了。

  城镇化带来的人口迁移在过年期间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涌入郑州,而郑州本地人则有不少去到外地打工(多为北、上、广、深等更为发达的城市)。

  到了春节时候,郑州作为交通枢纽,不仅迎接了远在异乡的游子,送走来郑打工的农民工,同时也承接了全国各地回乡中转的人群,而市区就好似一座空城。少了外地打工者,城里人不再感到如此拥挤,同时却也体会到供求失衡带来的诸多不便。

  现实的压力

  “喂……我现在南阳路上,拉活儿了……你们饿的话就先吃吧,别等我了……中!拉完这一趟,我都回去了,可能得9点左右到家。”司机讲电话的声音把我拉回现实之中。

  昏暗的车厢内隐约嗅得到烟蒂的味道,斑驳的座位和车窗透露出岁月的痕迹,前排的司机是一位中年男人,看不到他的正面,但可以看得到他斑白的双鬓。

  “这几天外地人一走,生意好,晚点再收车。”听司机介绍,他今年53岁,由于计划生育所以家里只有一个男孩。

  “其实,50多岁最容易出事儿,操心多压力大,啥都想管,但是啥都管不了。”

  “为啥?小孩儿现在也都工作了吧?”

  “小孩儿现在在北京工作,待遇还不错,但是北京房租太高,花费也大,存不了什么钱。我和他妈都极力反对他跑北京,郑州不能发展吗?非要跑那么远,家里就一个独子,俺俩年龄大了也没个人照顾。”

  “以后,我还得为他结婚的事儿犯愁,现在郑州结婚,一般都是男方出房女方出车。这在以前我们都还承受得了,但现在不行,郑州房价涨的太快,东区(郑东新区)都到一万多了(每平方米)。我现在50多岁又还没退休,能挣一点儿就存一点儿。”司机如是说。

  在我中学时的记忆中,7、8万就可以在郑州买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2000年,郑州商品房销售均价为1880元/平方米。2001年到2003年,房价徘徊在2350元/平方米。到了2011年,尽管调控政策已经出台,但郑州市区商品房均价仍然达到了7707元/平方米,而郑东新区的楼盘基本上每平方米都在万元以上。

  “但是,像出租车这一行,竞争也很大。现在很多都是外地农村人,还有不少小年轻,都很能吃苦。”车在红绿灯处停下,司机拿出水壶匆忙的喝了几口,我也在此下车,默默祝福这位司机。

  如果说,城镇化是一个不老的话题,那么身处其中的人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

  中国最新一波城市化浪潮,并非自上而下,不是决策层有目的、有计划地推动的,而是自下而上的,是追求更好生活的农民“无组织、无纪律”地自发形成的。

  农民有着憧憬,希望进入大中城市安居乐业,离开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同时他们有焦虑不安,担心今后的生活没有着落,成为城市里的“新贫民”。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提高城镇化质量,其内涵是要让农民工能在城市里进得来、住得下、活得好。

  那么,城里人怎么想呢?对于未来的生活,城里人也抱有期望,希望能够逃离阴霾的生存环境,进入资源配置更完善的一线城市,当然也有安于现状乐居心态,但房价仍是城里人关心的根本。

  序 中国城镇化之特别报道:大城小镇

  大城小镇第一篇:厂子里的“跃进”

  大城小镇第二篇:大城市与大房子

  大城小镇第三篇:城里人的城镇化

  大城小镇第四篇:天门结婚记



(审校:刘满桃)
24小时热点>>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info(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