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李雯露 “圈地”意味着用房地产的方式做旅游地产,然而却又违背了旅游度假的本质,这让张宝全感到非常危险。他是今典集团董事长,也自认是穿梭在艺术和地产之间的文艺青年。
驳旅游地产“圈地”风
在2012博鳌房地产论坛上,张宝全指出,用房地产的方式做度假地产是非常危险的,这是大家在不成熟的情况下的一个误导。
“因为旅游度假的本质是对现实的逃离,是对生命的一次发现,但是买一套房就变成了第二现实,也就意味着你依然处于现实之中。”
然而,一个显而易见的现实是,在楼市调控持续至今,众多开发商开始纷纷转向商业地产、旅游地产以及度假地产等领域,大规模圈地,大面积投资。
在张宝全看来,这种做法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
“不少开发商用房地产的概念圈地,出发点并非经营,不是想通过运营收益来平衡(投入),而是想先把地圈了囤下来,盖好了房子再来卖,只考虑到了资源不可或缺性。”他续称,最终违背了度假的本质,价值在未来也很难体现。
与此同时,投资者在不清楚的情况下,购买完这样的物业以后,随着中国房价市场的稳定,一旦投机不再存在,那么它所花费的度假成本并不低。
“因而,未来在度假旅游开发区用房地产的方式来做是不妥的。”张宝全称,正如商业地产一样,旅游地产关键也在于运营,而运营之中就涉及到有没有运营资源、市场、运营能力、团队,在不具备这些要素的情况下,盲目的做商业地产或者旅游地产会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情。
骨子里的文艺青年
作为“地产圈最懂艺术的人,艺术圈最懂地产的人”,在众人眼中,张宝全的世界似乎充满着神秘和惊奇。
正如他的经历一样,从木匠、炮兵、战地记者、猫儿洞作家、导演、书法家,到今日美术馆馆长、今典集团董事长、EVD联盟秘书长、北京工商联副主席;从传统的住宅开发,到红树林度假酒店。
张宝全的生活更像一部自导自演的电影,一个人完成影片中所有角色,衣服则是角色转换的道具。
在这部电影之中,本色出演似乎是张宝全征服所有角色的制胜法宝。
“今天不论是做地产亦或艺术,骨子里存在的东西始终是要冒出来的,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比如作品、设计、画本等等。你本是什么人就会成为什么人,所以(我)还是一个文艺青年。”
在接受观点新媒体专访时,张宝全详细讲述了不同角色之于自己的感受和感悟。
“对于艺术充满着热爱,或者说(我)本来就是文艺青年。而历史机遇恰恰为我们这样的企业家提供了机会,在不能艺术的时候就商业。不过首先,艺术天赋确实是与生俱来的,做商人也是一样,存在很多与生俱来的特质。”
对于目前中国社会消费环境的变化,张宝全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已基本上完成从功能消费向体验消费的转型,现在已处于体验消费时代,因而文化和艺术已经成为我们消费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东西。”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总结,张宝全认为,在中国这样的消费环境下,地产产业和文化产业的本质其实就是生活方式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