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武瑾莹 对于章新胜这个名字,可能房地产行业很多人并不太熟悉,但如提到他在担任苏州市长期间的重要项目“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则在业内无人不晓。
事实上,苏州工业园区正是章新胜一手主导建立的。
现在苏州工业园区不仅仅成为苏州的知名项目,也成为中国和新加坡的合作典范,在此之后,类似的中新合作项目在天津和广州也相继出现。
对于苏州工业园区的出现,章新胜表示,这个当时的历史环境有直接关系。当时长三角地区工业发展迅速,但改革开放后城镇化进程却相对较缓,再加上利用外资合作的想法,于是与新加坡合作进行苏州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成为了最终决定。
章新胜表示,在这样的工业园区或新区的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就地就业及就学”的问题,这不仅仅关系着区域的发展前景,也是房地产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考虑的问题。
此外,有着哈佛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专业硕士学位的章新胜对于目前国内城市规划方面也有着自己的理解,在2012博鳌房地产论坛上,章新胜对观点新媒体表示,现在的城市规划应该多多考虑生态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尤其在近几年中国频发各种自然灾害之后,生态绿色城市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为观点新媒体对教育部前副部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章新胜先生的采访实录:
观点新媒体:对于房地产行业人士来说,最为关注的可能就是您在担任苏州市长时建立的苏州工业园区,当时是在什么样的机缘之下决定要在苏州进行这样的项目?
章新胜:我想一是离不开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因为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特别是工业制造业方面是中国的一大支柱,而且这也是一个相当大的主题,随着第二产业的兴起,长三角工业化的进程可以说走在全国前列。
到了80年代末期,随着国家调控政策以及国际国内因素,如何继续可持续发展及工业化、城镇化等问题提上了重要日程。所以当时最重要的考虑是工业化走得很快但是城镇化慢了,根据国内的发展需求特别在苏州地区由于乡镇企业的发展,一个镇一个村渐渐走向了城镇化,但是城镇化的发展怎么样适应中国的国情又借鉴国际的经验,这显然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不光是在苏州地区,整个长三角甚至珠三角这个问题都比较凸显。
第二个就是南巡讲话,南巡讲话就是更大的开放。当时的5、6月份,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做了一个重要讲话,表示中国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市场经济的出炉,城镇的动力也就不完全是一个单纯的计划可以解决的问题了,所以这也是一个重大机遇。
这样就会想一个现代又开放的城镇是怎么做的,因为这并不是单纯利用外资的问题。深圳等五个特区是第一轮开放利用外资包括技术、管理信息等等,14个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第二轮的大开放,第三轮的开放就是上海浦东,应该说利用外资的问题基本上已经摸出一条路,发展工业产业的问题也基本上摸出一条路。
但是城镇问题是一个更复杂的结合体,加上苏州一些特殊的历史和地理原因,所以在1990年9月份启动了苏州新区的建设,但还是觉得要研究如何从整体规划,如何把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乡均衡发展结构调整和经济布局调整结合起来。
当时制定了“一体两翼、四延展开”的发展方针,四延展开就是苏州地区延长江搞重水重交通钢铁化工产业等,延沪延上海就是向浙江、昆山地区搞出口产业,延高速公路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延太湖主要是旅游度假和研发性机构,这个基础上我们需要能够了解国际现代城镇的发展。
至于为什么选择和新加坡合作,第一新加坡本来就是一个城市即一个国家,第二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唯一提到要借鉴国外经验就是新加坡,所以这样就引发了我们想在苏州和新加坡合作,结合中国国情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城镇。
虽然取名叫工业园区,但其实是商业、住宅、工业和交通等结合于一体的新现代城镇,当时由于某些特殊原因,所以叫做苏州工业园区。
观点新媒体:在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建设过程当中,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章新胜:当然是思想认识不统一。
观点新媒体:在实际操作的层面上的问题呢?
章新胜:比如说北京今年60年一遇的大雨,作为一个城镇的规划来说如何按照百年一遇的标准来做?这就是当时的探讨,而且也有不同的看法。
过去洪水的问题,主要是在长三角地区会遇到台风暴雨,长江上面的太湖水位涨高,如果三个放在一起大水就会泛滥。传统办法就是大包围的做堤,但是按照国际做城镇的经验就是采取填土的办法,后来长三角地区又遇过大水,这个地方就固若金汤,所以如何采取科学的态度还是非常重要的。
观点新媒体:城市和工业的区域规划以及与房地产结合当时是怎样明确下来的?当时这样的规划制定及操作容易吗?
章新胜:如果从城镇来看当然首先还是要考虑产业规划,我们现在做城镇很重要的一个经验,或者曾经走了弯路的教训就是如何解决就地就业的问题。现在很多大城市特别是上下班时间交通拥堵,这在海外很多都遇到过这样的教训,所以任何一个园区的发展如果只作为房地产的住宅区来看的话,那么就可能变成一个过程。
比如苏州早建的很多开发区,包括在运河以东的开发区都有这样的顺口溜:宁要关前一间房,不要新区一套房。
做好一个园区大概四条准则,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准则就是就地就业。不光在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出现的问题很多都是就业问题,所以苏州园区当时情况下坚持规划为龙头,工业先行。
有了这样一个产业,房地产业的繁盛才会是可持续的,而不是孤单的看一个房子和房型怎么设计。
作为一个新建的区域来说,首先还是产业布局,另外如果要把住宅做好,现在很重要的是学区住宅的问题,其实美国很早就开始注意这点。
小区要做好,就要以人为本,现在有现实迫切需要的就是学校和幼儿园,如果有很好的学校和幼儿园这个问题就比较好解决。
现在比较切合实际的规划,国际上走的是不单独分为商业区、工业区、文教区而是混合型的,比如说家庭主妇解决日常需要的问题应该在500米行走半径内就基本上能解决,这样现在很多城市病就可以避开了。
观点新媒体:就地就业的问题是您在很多经验中认为最重要的一个,也是苏州工业园区发展过程当中最值得大家借鉴的经验?
章新胜:苏州工业园区首先是苏州的现代城镇,第二要建好新的园区或者经济开发区,实行以人为本很重要的就是就业问题,所以我认为产业的规划是非常重要的,要先行想好。
就业和就学问题是最抢手的,任何人选房子首先都会考虑到就业,再考虑子女的就学,包括他本人的终身教育或者培训等等。
观点新媒体:对于目前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城镇化,您有什么看法或者意见吗?
章新胜:中国的城镇化在世界上还是走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道路,但是城镇化要努力的方向还是很突出的,我想最重要的是可持续发展问题,现在大量新建城市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生态发展方面还有很大潜力。
什么是一个生态绿色发展的城镇呢?比如第一条是不是低碳;第二条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性;第三条是不是智能化的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系统,公共交通和有益于人健康的步行或自行车等交通设施的布局。
低碳和生态城市非常重要的就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这方面保护处理不好不行,所以要做一个可持续发展有韧性的城市,有韧性就能抵御各种灾害,最近很多自然灾害问题已经非常突出,因为全球气候变暖以后灾害的阶段化和频繁化造成生命财产损失太大,所以我觉得现在城镇发展应该把生态和绿色以及生态系统的安全问题考虑一下。
另外还是要把民生的就业和就学问题摆在非常突出的位置,这个大前提下看房地产的发展走向就会有比较清晰的路线图。
观点新媒体:您觉得在国内有已经能做到生态绿色发展的城市吗?
章新胜:只能说有相对好一些的,但是还看不到哪一个城市完善了十条标准,当然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得与国情、生产力水平、平均消费水平以及文化价值取向结合起来。
现在中国发展到了一个阶段,绿色也不是种几棵树就叫做绿色,而是整个绿色经济的概念,这是人类将从工业文明过渡到生态文明的必经之路。
我看有些房地产广告出现“豪宅”、“亿元”,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见不到这样的广告,我们应该有一点觉悟。现在的价值取向似乎就是豪宅、亿元、路易十四,但其实房子建来是干什么的?可见我们的理念、价值取向落后于这个时代。
我们曾经引领人类文明,而房地产业是支柱产业,又关系到千家万户,可以做的事情太大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