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武瑾莹 一直以来,海航集团房地产业务踏入资本市场的道路都不太顺利,从借壳筑信到重组绿景,再到如今的控股九龙山,三次寻求借壳上市,却始终未能顺利完成。
在海航置业联手海航旅业控股九龙山之后,这桩看起来已经看要完成借壳的买卖却又再起波澜。
6月28日,九龙山股东会后情况显示,公司原持有人与海航方面发生冲突,原持有人似乎想夺回公司控制权。
股东矛盾
有媒体报道称,原本应于6月29日发布九龙山股东会决议公告,而延迟一日方才“见光”,其背后是发生了异常事态——11项议案中有8项被否。
6月28日13时30分,九龙山于浙江省平湖市乍浦镇九龙山旅游度假区圣马可公寓会议厅召开2011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11项议案,分别为《2011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2011年度监事会工作报告》、《2011年度独立董事述职报告》、《2011年度财务决算报告》和《2012年度财务预算报告》、2011年度报告正文及摘要、201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关于续聘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为公司2012年度会计师、2012年度提供5亿元人民币对外担保额度、变更企业名称、变更经营范围、关于修改公司章程等。
上述除变更企业名称、变更经营范围、关于修改公司章程这三项议案外,其余均被股东会否决。
有报道称,被否案例的同意票数约为2.5亿,反对票或弃权票合计约为3.9亿。回查九龙山A、B股股东榜,上述持股数量,恰好为公司原控制人李勤夫以及新控制人海航系各自掌握的股权数量。
知情人士透露,2011年李勤夫已退出九龙山控制人的位置,却还掌握着董事会大部分席位,实际操控公司日常运作。双方本来有意平缓过渡,但海航系渐渐感到李勤夫并未将九龙山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合作关系日渐紧张,如今终于被激怒。
海航系入主后三个月,即2011年6月2日,九龙山审议通过关于公司董事会换届选举的议案,海航方面的徐海宁位列董事长李勤夫之后,为九龙山第五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
除徐海宁之外,在九龙山9位董事名额中,已获得控制权的海航系并未再派新的嫡系人选。
这些或许与海航置业之前被曝的两笔未到账款项有关。
款项之争
今年4月,九龙山公布的2011年年报中显示,九龙山与海航的股权交易过户手续已完成,股权交易款尚未完全支付,海航方面尚未发出改选公司董事会及监事会的提议。
九龙山与海航的故事开始于去年。
2011年2月23日晚,停牌大约一周的九龙山突然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平湖九龙山海湾度假城休闲服务有限公司正与公司另一外资B股股东Resort Property International Ltd.筹划,拟将持有不超过公司总股本30%的A、B股股权转让给予海航置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或其相关联公司。
最后,九龙山实际转让了29.9%的股份给海航置业及相关公司,转让价为13.93亿元。九龙山原实际控制人李勤夫现通过Ocean Garden Holdings Ltd.、浙江九龙山国际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和平湖九龙山合计持有九龙山19.2%的股权。
当时公告中称,海航承诺分三期支付收购资金,首期是上述交易披露后15个工作日内,支付5亿元;第二期是在股权转让过户登记完成后的3个月内,支付4.18亿元和1258.93万美元;第三期是登记完成后1年内,支付4.75亿和2942.0528万美元。
按照公告,九龙山在接受到第一笔5亿元的首款后,于2011年5月27日宣布股权过户转让完毕。
不过,海航显然没有按照约定支付剩余款项。九龙山在去年的年报中表示,目前控股股东为海航置业,但实际控制人仍为李勤夫。
因此,虽然不再是公司的大股东,李勤夫仍然是公司的“话事人”,而在公司情况出现好转之后,其似乎欲重返大股东位置。
房地产业务多次借壳上市的海航集团,显然并不太愿意接受这样的结果。
两次失败
不管李勤夫和海航之间的纠葛谁对谁错,海航集团房地产业务向资本市场迈进的道路一直不太平坦却是事实。
海航的房地产借壳第一次可回顾到2009年。
2009年5月6日,ST筑信控股股东天津大通及一致行动人天津市艺豪科技与海航置业签订增资协议,即三方共同对海航置业全资子公司新生地产增资。其中,天津大通和艺豪科技分别以所持ST筑信股权增资。增资完成后,新生地产持有ST筑信6972.25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23.59%),从而成为第一大股东,而海航置业以占总注册资本67%的比例,控制新生地产,实现间接控股ST筑信。
2010年3月1日,ST筑信公告将停牌一个月,讨论重大资产重组预案事宜。当时市场人士表示,这应该是海航置业兑现入股时的重组承诺。
但时至今日,海航对筑信的重组一直未有太多进展,直至2011年8月承诺期满,海航置业和第一大股东天津大通对筑信的资产注入也未能启动。
据当时的消息称,海航对筑信的重组遭到了中小股东的强烈反对,因此重组之事也一拖再拖。
第二次借壳在2010年3月开始,海航酒店尝试重组绿景地产,也以失败告终。
2010年3月17日晚间,绿景地产发布公告称,因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公司股票继续停牌。
4月1日,绿景地产公布了其重大重组方案:剥离原除现金外所有资产,面向海航置业、海航酒店定向增发。
拟定重组方案为:绿景地产拟将向广州天誉出售花都绿景90%股权、佛山瑞丰66.25%股权、恒大广州80%股权、恒远物业30%股权、广西天誉100%股权、永福美景100%股权及永福绿景100%股权,该部分股权预估值6亿元。
同时,绿景地产将向海航置业、酒店控股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型物业资产,具体包括酒店管理公司100%股权、城建天誉100%股权、燕京饭店45%股权,预估值18.67亿元;新增股份的发行价格以公告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即10.77元/股,新增股份不超过20000万股。
而后,海航酒店重组绿景的事情按部就班的进行,也陆续披露了更为明确的重组方案。
但在2011年6月,绿景发布公告表示,自2010年3月启动重大资产重组已逾一年三个月,仍处在上报材料阶段,公司的现有资产无法置出、现有业务也难以进行新的拓展、新的资产、业务又无法置入,公司发展处于两难的境地,对公司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绿景以“由于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持续,公司的重组能否成功、何时成功难以预料,长此以往,将对公司的发展和盈利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为由,宣布决定终止此次资产重组。
地产定位
海航第三次借壳,看起来比前两次更加接近成功,但现在却也碰上难题。
不过,从海航置业几次借壳中陆续公布的信息,似乎可以窥见海航集团旗下房地产业务发展的些许思路。
借壳九龙山,海航置业是与海航旅业联手,海航入主之时曾表示,将九龙山作为海航旗下旅游休闲度假区开发与经营业务的唯一整合平台。
据海航置业高层向观点新媒体透露,虽此前入股时海航置业有参与此事,但目前海航集团内部将此公司管理划给了海航旅业方面。
换而言之,这体现了海航集团的确欲将九龙山打造为旅游加地产的平台。有接近交易的人士也称,海航集团欲将此平台学习“华侨城”,开发景区资源,打造旅游地产。
而重组绿景股份时,则是海航置业携手海航酒店,据当时公告内容显示,如重组完成,绿景将成为以酒店管理为主的公司。
但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景区开发还是酒店管理为由的重组,里面都“海航置业”的身影。
一直以来,海航集团旗下的房地产业务除了海航置业之外,还有海航地产,但从几次借壳来看,都是以海航置业为对象进行的。
这或许与海航集团对两个房地产公司的定位有关。
据知情人士的介绍,海航置业的运作主要与持有物业有关,具体为通过收购以后得来的项目出售或经营,项目比较小,例如2011年8月收购的国美商都。
而航海地产则更接近全面的房地产运作模式,从开发建造到经营管理都由公司独立完成,且规模较大,大多为区域开发或综合体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