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博鳌房地论坛,2012博鳌房地产论坛
观点网 >
访谈 >
全国 >
公司 >
正文
远洋答问:地王不愁卖、不差钱、净资产达390亿
作者: 曹萍     时间: 2012-06-05 00:43:51    来源: [ 观点网 ]

“远洋地产的高价地数量不多,规模也不大,对公司影响有限。目前集团发展平稳,并未受到资金困扰。”  

  观点新媒体 曹萍 或许因为这是块曾经叱咤风云的“地王”,近期随着远洋万和公馆样板区的全面开启,再次牵动了业内敏感的神经。

  同样,也因为外界对该项目销售前景的诸多揣测,也让远洋地产再次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甚至有媒体表达了远洋会否成为下一个绿城表示担忧。

  面对着“万和公馆滞销可能引发远洋资金问题”等诸多坊间传言,远洋地产集团总裁李明明确表示:“远洋地产的高价地数量不多,规模也不大,对公司影响有限。目前集团发展平稳,并未受到资金困扰。”

  地王不愁卖

  怀着“何以有人推测地王入市可能遭遇尴尬”的疑问,观点新媒体走访了多家房地产专业机构了解到,关于远洋“地王赔钱卖”的观点,多为市场猜测。原因在于万和公馆之前拿地价格较高,而目前周边项目均价偏低。而同样该观点亦仅为少数市场人士的认知,更多的业内人士则对万和公馆销售前景保有乐观的态度。

  数据显示,四月中旬起,北京豪宅市场逐渐回暖,业内认为,远洋万和公馆此时的入市将占据了一定“天时”。而同时,该地块本身具有的“地利”从来都受到市场的追捧。

  有市场人士就分析,万和公馆所处地块,在生态资源严重匮乏的北京,其稀缺性不言而喻。而望京即将成为北京第二个CBD,云集了奔驰、摩托罗拉、西门子、微软、松下等众多世界知名企业总部,但是该区域的住宅配套却远不能与这些企业相匹配。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望京客户的购买力不可小觑。

  而远洋万和公馆营销负责人邵志君就介绍:“北、上、广、深等地的房地产市场呈现哑铃状两极分化,高端购买力强劲。将高成本土地卖出好彩头并非没有路径,关键点是凭借土地的地段优势做出好产品。”

  邵志君同时表示。万和公馆现有的定价已经参考了可比项目价格、自身成本以及楼市调控大环境后的综合考虑。“可以说,相较于同类的顶级豪宅,这个价格是非常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更是经得起推敲的。”

  “对于所谓的地王项目,我们着重做三个工作。首先是要提高产品品质;其次降低投资回报,让项目定价适应市场;此外,还要把握市场实际,坚持去化,薄利多销。远洋土地成本5000元以上的项目只占15%,均在一线城市。根据着这些市场的需求研究,应该说我们对自己的高端产品路线有足够的把握。”而远洋总裁李明在接受采访中也同样指出。

  据介绍,目前远洋万和公馆首批推出了50余套产品,在短短的几天时间,有效意向客户已达到600多组。

  远洋不差钱

  同样,针对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今年远洋尚有140亿元短期贷款还款,以及50亿元的土地款需支付。而今年融资的成本非常高,远洋可能会因此陷入公司发展的僵局的问题。

  在观点新媒体采访远洋的过程中,远洋方面回应了这样一组数据。截止2011年12月31日,远洋现金资源共计人民币124.17亿元,而流动比率为2.0倍,连同尚未使用的授信额度约人民币267.2亿元,足以确保其财务稳健。

  同样,远洋始终以股东和相关方的利益为出发点,对各种融资渠道持开放态度,一直将综合资金成本控制在最低的水平。据远洋介绍,截至去年底,集团综合资金成本为6.67%,2012年上半年仍保持在相当水平,融资成本并未明显上升。

  “远洋与其他公司的不同之处在于追求战略实施的稳定性。2012年初,集团即提出‘稳健经营、两手准备’作为资金方面的战略准则。”远洋总裁李明这样表示。

  他介绍,远洋目前将控制企业负债的增长作为2012年的重点工作,今年远洋在控制负债上的思路是“控制两个规模”,第一个是控制总资产规模,即不盲目地投资和盲目地增加土地储备;第二个是要控制有息负债规模。在确保财务稳健的基础上,选择合适时机扩大已进入市场的份额,稳固现有优势。

  事实上,据公开资料显示,远洋目前有息负债在330亿元上下规模,而净资产规模在390亿元左右。有市场分析师指出,企业的净借贷比控制在0.6以内,就是比较合理、健康的水平。

  据了解,目前远洋与主要股东中国人寿和南丰集团已建立十分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集团与私募基金KKR SPRE 共同成立基金,投资于中国房地产项目。另据远洋相关负责人表示,远洋暂时没有配股及发债的计划。

  而就有相当多的分析师在接受采访中就认为,目前无论是从远洋的央企股东背景,还是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无论是单个项目营销还是整个资金操作与流通来看,现在远洋总体保持了稳健的发展势头,与之前绿城的境遇有着较大差别。

  国泰君安分析师张欣就称,远洋绝不可能成为下一个绿城。他们认为,现阶段所谓远洋资金链危机,应该是源于业界及媒体对房地产行业本身的悲观情绪。

24小时热点>>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info(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