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见习编辑 彭飞 11月3日,花样年集团发布10月份销售业绩。
截止10月底,花样年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60.3亿元,累计销售面积636873平方米,同比增长分别约为124%和152%。合同累计销售金额已超过全年60亿元的销售目标。
对于能成为全国上市房企中率先完成年度销售目标的企业之一,花样年集团副总裁冯辉明在接受观点新媒体采访时称,“这主要因为我们在产品结构方面的优势,花样年在很早就开始城市综合体产品的开发,在今年不受限购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占据了花样年销售额的60%以上;另外,我们在今年一直坚持快速出货、积极营销的策略,坚定地执行既定的经营计划;当然,与规模很大的地产公司相比,公司增长基数可能相对较小一些,花样年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我们可能能够更快地实现增长。”
全年力争实现70亿
“基于目前的市场环境和花样年产品的销售情况,到今年年底时,希望能达到70亿元”,冯辉明对于今年具体能实现的销售额如是表述,“更大的数不敢说,因为目前整个市场的销售情况下滑都比较严重,这对花样年也有很大影响”。
据花样年10月业绩通讯显示,10月份公司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5.51亿元,销售面积约68984平方米,同比增长分别约为35%和39%,但环比9月份却分别下降约30%和29%。
冯辉明对此表示,10月业绩出现下滑主要还是受市场大环境的影响,包括一些房企的降价销售,都增加了购房者的观望情绪。
11月份,花样年将有五个项目加推新单位,包括桂林花样城加推7、8号楼的住宅和底商以及1号楼商铺;成都花样城加推1栋住宅;惠州别样城加推1栋精装公寓;苏州太湖天城推出创新产品Mini墅;东莞江山加推街铺。
对于新推的项目是否会采取降价销售的方式,从而在年底时实现更大的销售额。
冯辉明称,由于目前花样年已经提前完成全年销售目标,新入市的项目将不会采取大幅降价的销售方式,还是会按照既定的销售策略去执行。
他认为,即使有一定幅度的降价也不会取得特别突出的销售业绩,除非降价幅度能达到30%左右,才会起到以价换量的效果。
“散售”的城市综合体
作为花样年重点产品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在其下半年的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非常突出。在10月业绩通讯中也特别提到了其城市综合体项目“桂林花样城”的销售情况。
另外,花样年在深圳、天津、成都和桂林等城市都加快了城市综合体产品的推出与销售。上半年城市综合体产品合同销售金额占比达到57%;而在其8月份的合同销售总额中,城市综合体占比也达到63%;同样在9月份,花样年的成都福年广场首层的40多套商铺几乎售罄。
对此,冯辉明称,在政府限购住宅物业的背景下,花样年集中推售的多个城市综合体项目有效的规避了政策调控的风险,因而能取得很好的销售业绩。
他进一步表示,城市综合体在未来两年内会是花样年开发的重点,并且会进军一线核心城市,目前集团正在北京搜寻和商谈合适项目,争取在今年或明年能够进入北京市场。
而在城市综合体的运营方面,他表示花样年坚持的是“现金为王”的理念,对持有的规模会有一定控制,自持比例大概在15%至30%之间,大部分还是会面向市场销售。
“在花样年经营的所有城市综合体中,还是会坚持以散售为主,今后将加强单铺的推售力度,以此来增强集团的现金流通量”冯辉明续称道。
这种模式不禁让人联想起潘石屹的SOHO中国,SOHO中国目前主要的运营模式还是以散售为主。
冯辉明在今后花样年的城市综合体的运营方式上谈到,“当花样年发展到一定规模时,还是会考虑增加自己持有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