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

企业资讯 >

>

>

正文

碧桂园:一位地产企业家和他的教育兴国梦
作者:     时间: 2011-09-09 13:56:43    来源: [ 碧桂园 ]

有这样一个人,虽只有高中学历,也从未做过教师,却钟情教育,笃信知识改变命运。虽纵横于房地产业,其教育投入却覆盖幼儿园至高校,既兴办名校,更多的却用于公益。

  今年的9月10日是自1985年设立“教师节”后的第27个教师节。除了对教师这个高尚的职业群体表达的无限敬意之外,那些以尊师重教为己任、默默支持教育事业的人们同样是这个民族不可或缺的坚强力量,值得致敬。

  有这样一个人,虽只有高中学历,也从未做过教师,却钟情教育,笃信知识改变命运。虽纵横于房地产业,其教育投入却覆盖幼儿园至高校,既兴办名校,更多的却用于公益。

  民资捐赠高校的“国华范本”

  荀子说过,“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

  民间资本扶持教师与教育,是一件值得全社会关注及参与的事业。在国外,社会捐赠等民间资金是很多高等学府运作的主要来源,如哈佛大学2007年社会捐赠资金已经高达349亿美元,耶鲁大学所获得的捐赠资金也已达152亿美元。

  相比之下,中国高校的经费来源渠道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社会捐赠资金所占比例很小。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如何吸引社会捐赠促进高校的科研发展成为中国高校运营的重要课题。

  2007年,一个名为“国华杰出学者奖”的设立,成为中国民间资本促进国家教育发展的尝试和探索。

  2007年10月,碧桂园控股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先生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捐赠共6000万元,在两校设立了“国华杰出学者奖基金”。此项基金的目的是吸引优秀教学科研人才,支持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学术研究,助力学校全面发展,奖励科技研究成果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生活有突出贡献的清华及北大的科学工作者。

  这是两校第一笔接受社会捐赠专门用于奖励教师的基金。截至目前,两大高校共有近30位在各自学科做出突出贡献的学者教师获得奖励。如北京大学国华杰出学者奖每年评出6位学者,每人可获得资助人民币50万元。这笔基金还将帮助清华大学吸引优秀教学科研人才,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在2010年北京大学国华杰出学者奖颁奖仪式上,碧桂园集团的代表这样剖白了杨国强尊师重教的本意:他笃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科学可以强国……他尊重有知识、有品格、有贡献的教授、学者,他作为以“做有良心有社会责任感的阳光企业”为终身目标的企业家,只是想通过这样的捐赠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敬意。

  主流媒体这样评价“国华讲教基金”的设立:它对各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民间资本资助高校发展的成功范例。

  “国华杰出学者奖基金”最大特色在于,该基金为不动本基金,每年使用投资收益支付项目支出。基金的年度奖励支出金额为人民币300万元,其创新的资金管理制度对中国高校如何运营捐赠基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此之前,中国高校极少将捐赠基金用于投资以保持持续性。

  精巧的制度设计保证了捐款的可持续性,而这恰恰是杨国强从事公益事业的“习惯”。杨国强对其多年做慈善的经验是:“钱不能一捐了事,而是要花出功效。”

  这句话还可以从另外一次捐赠上得到体现:同样在2007年,杨国强捐赠中山大学3000万元设立“中山大学国华讲座教授基金”,用于招揽世界顶尖级的人才,为中大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注入强大力量。

  同样以“国华”命名,但与北大、清华不同,中山大学近几年更倾向于吸引、遴选各类学科杰出学者来校长期任教,加强中山大学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而杨国强的捐赠,恰恰是中大所需。

  国华纪念中学和她的孩子们

  他和他的教育兴国梦,注重实用又不乏理想主义,特立独行却不为外界所知。

  “国华”已经成为杨国强扶持教育事业的一个特定名词。以其兄长命名的公益项目,除了几所高校的奖教基金,其实还有一个在全国范围至今仍独一无二的全免费、全寄宿慈善高中--国华纪念中学。

  国华纪念中学创立于2002年9月,学校地处佛山市顺德区,每年面向全国招收思想品德良好、学习成绩优异、家庭生活贫困的初中毕业生近200人。学生从报考国华纪念中学开始,一直至大学本科或研究生毕业止,学习、生活、交通等一切费用全部由学校承担,学校每年的日常开支超过3000万元。目前,国华纪念中学的毕业生已经遍布全国各大著名高校,本科上线率年年100%。

  这是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求学胜境。走在国华的校园里,每一个学生都会主动向你微笑问好;走进国华的食堂,垃圾桶里几乎没有剩菜和剩饭;走进国华的教室,每个人都在安静的学习;走进国华的宿舍,窗户明亮,地板光洁,被子像豆腐块一样整齐。

  曾有富豪愿意花重金将其不争气的孩子送来国华“改造”,被校方一口回绝--这里只招收品学兼优的穷孩子。

  “8年前的9月,爸爸送我来学校报到,我依然记得那天中午刚到学校就突然下起倾盆大雨,雨很大很大,但我迫切的想要走进这所学校……爸爸说国华比公园还漂亮,其实我们是不知道怎么来形容国华的美了。”

  小英是国华纪念中学06届毕业生。家庭贫困,母亲病瘫在床,读书曾经是她觉得最奢侈的事情,而现在她已经是武汉大学的一名研究生。在她和她的伙伴们看来,国华中学是一个为贫困孩子改变命运的地方。

  “对国华纪念中学的学生,我没有跟他们签合约,没合同,只要求他们感恩社会。我只是为社会培养人才而已。国华纪念中学强调对社会的责任、感恩,其他都是其次。”杨国强先生说,国华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

  “我不忍看天地之间仍有可塑之才因贫穷而隐失于草莽,为胸有珠玑者不因贫穷而失学,不因贫穷而失志,方有办学事教之念”,杨在《国华纪念中学立校缘起》一文中如是说。

  房地产企业兴办非盈利性学校,投资教育,在常人看来是件特别而又新奇的事情。然而在杨国强看来,教育,是最朴素情怀的表达。除了国华中学,碧桂园集团旗下还有一个鼎鼎有名的教育品牌“广东碧桂园学校”。

  广东碧桂园学校创办于1994年9月,是一所全寄宿制的民办学校,该校是国际文凭组织(IBO)成员学校、广东省一级学校,在全国高薪聘请400多名专业教师,每年都有学生考入牛津大学等全球名校。

  一所为穷困孩子提供读书机会的慈善高中,和一所为高端人士培养子女成材的贵族学校,就这样奇迹般地在杨国强手中诞生。很多人质疑房地产商投资教育只是“作秀”走过场,但坚持多年显然需要发自内心。

  “拥有知识方可改写命运”

  杨国强曾说,他的感恩清单有一大串,但最值得感激的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影子:社会。

  在2010年广东省内高校仲明助学金颁发仪式上,他表示,“自己也是贫穷出身,也曾对未来迷茫,苦难给了他太深刻的记忆。而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国家、社会都给予过他援助,他一直怀着感恩的心情来做事业,将事业的成就归功于社会各界佑助”。

  这个创办于1997年的助学金,至今已使近6000名高校学子受益。更为可贵的是,仲明奖学金一度以匿名的方式默默支持贫困大学生走过十年岁月,直到2007年碧桂园公司在香港上市时才公开。

  “仲明助学金”,这个“保守了十年的秘密”,一瞬间被媒体披露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杨国强在十年的时间里不间断捐赠,在十年的时间里守口如瓶,在十年的时间里执着的做一件事情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

  在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碧桂园勇于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并创新了一套又一套适用于中国国情的慈善模式。其中,教育事业一直是碧桂园及杨国强先生捐赠的重要方面之一。在碧桂园及杨国强先生超过13亿捐赠的公益事业清单上,有超过5个亿的捐赠用于教育,包括高等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各方面;因为杨国强先生始终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志在民族腾飞。

  “我曾经一贫如洗,也曾得到社会的帮助,我深知有困难时,别人的帮助如雪中送炭的那种感激心情。”在杨国强先生读中学时因家境贫困没有钱交学费,是国家免学费并发了2元助学金,他才上完学,这份经历让他感激至今。

  “施比受,更有福。”杨国强常感慨地说。脱离贫困是当初创业的主要动因,而在历经沧桑定心修悟后,自己更加坚信回报社会、帮助更多的人脱离贫困才是立业守业的终极追求。今天所拥有的财富其实也是一份社会责任,财富越多,社会责任就越大。今天的工作是为了为社会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杨国强一向对教育和慈善事业有着极大的热忱,对教育的感情由来已久,这与他个人的成长、奋斗经历有关。在国华纪念中学的“立校缘起”纪念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

  “走过来的路,令我深知知识的重要,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知识是战胜贫穷的最好利器,拥有知识方可改写一个人乃至国家的命运。人的生存与发展,国家的兴旺与发达,社会的文明与进步,靠的是知识和智慧。”

24小时热点>>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info(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