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讯:综合媒体5月13日报道,海口决定对科技大道国际科技园的2栋12层违法建筑实施没收实物的处置,这是海口市首次采用没收实物处置违建。
海口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五大工程”办相关负责人透露,作为一种探索,没收实物处置违建的方式,将大量减少社会资源浪费和政府财政支出。
资料显示,这两栋违建面积共2.78万平方米。原本是由一家企业和三个私人合伙分别建造,当初申请报批的是5层的厂房,获批。后来,业主在未经报批许可的情况下,私自将房子加盖到12层,并以小产权房的形式对外出售。
海口市“五大工程”办相关负责人透露,海口没收实物的处置方式在国内并非首创,如石家庄等多个城市早已实施。
据称,该决定是海口“五大工程”办在与国土、规划、住建、法制、城管等部门以及海口市四个区充分商讨后的结果。目的是探索通过没收违建实物的新方式处置违建,并将这项工作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结合起来,使违建处置更加理性、成熟,处置方式更加全面,避免社会财产浪费。
该人士表示,目前关于违建没收的具体方案,比如只是没收违建部分还是整栋建筑物都没收,土地使用权如何处置等,还未最终确定,正在走法律程序。此外,如何与保障性住房相结合的具体方案也还未最终确定。
此前河北石家庄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将强制没收违规建设的住宅用房。对此,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司长廖永林在5月12日召开的2011年保障房用地计划会议上指出,各地方对违法用地的有些政策不太一致,比如符合规划的没收,不符合规划的拆除。同时,很多房子的违法不光是违反土地管理法律,还有其他方面的违法,要统筹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