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

新闻头条 >

沪杭长三角 >

资本金融 >

正文

绿城再发信托 融资策略重组
作者: 见习编辑 邓敏华     时间: 2010-01-28 02:40:59    来源: [ 观点网 ]

  特别是在当前调控压顶、信贷收紧的政策形势下,多元化融资策略或许是绿城不得已的选择。

  观点网 邓敏华 继1月初杭州西溪诚园“牵手”平安信托之后,绿城在27日宣布,与中泰信托签订协议,成立以上海绿城项目公司为标的的信托。

  按照双方签订的协议,绿城向中泰信托出售旗下全资子公司上海绿城项目公司的49%股权,价格为9608万元。随后,绿城通过金融机构向上海绿城项目公司提供委托贷款,并把其中的委托贷款转让给中泰信托。

  资料显示,上海绿城项目公司拥有上海玫瑰园项目和东海广场49%的股权,去年前三季度,上海玫瑰园项目销售金额超过10亿元,平均销售价格4万元/平方米。

  玫瑰园项目总面积为80335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39198平方米。目前第一及第二期已经竣工,第三期还在开发,将在2011年初上市,而第四期到第七期留做持有物业。在上海绿城项目公司发展资金不够时,绿城集团有义务向上海绿城项目公司注资。

  根据协议,本次信托资金额度为8.8亿-16.5亿元之间,其中包括了收购股权的款项以及收购的股东贷款。

  此外,绿城必须为上海绿城项目的委托贷款担保,同时以内部资金认购10%的信托资金,而绿城持有的51%的股权也同时向中泰信托抵押。

  该信托将会在1月27日到2月9之间启动,信托的最长期限为18个月,分为甲乙两组,其中甲组为12个月,乙组为18个月,对于12个月的有限单位回报率为8.5%,18个月的优先单位的回报率和信托费用为9.5%。回报率由绿城集团做担保。

  对此信托协议,绿城集团总裁寿柏年在接受观点新媒体采访时表示:“利用信托融资也不全是调控的原因,我们是想发展多元化的融资策略,信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平台。”

  “调控压顶”

  “激进”一向以来是绿城的“代名词”。众所周知,09年绿城在土地市场横冲直撞,拿下了不少的地王;本月的22日,绿城又斥资40亿元拿下青岛的钻石地块,成为青岛新地王。而这一个个的“地王”,或将是今年绿城资金链的考验。

  特别是在当前调控压顶、信贷收紧的政策形势下,多元化融资策略或许是绿城不得已的选择。

  在绿城发布公告的前一天,有媒体报道,工商银行要求北京的分支机构暂停发放新贷款,至少有三家大中型的银行暂停发放贷款,而中信银行已经从上周开始停止在上海发放新贷款,因为其当地分行已经用尽月度新增贷款额度。

  在银行收紧信贷的同时,一线城市楼市的成交量也在悄然下滑,1月1日-24日,广州一手楼成交套数为4749套,全市十区二市成交价格10392元/平方米,在楼市调控组合拳威力下,成交量与价格环比分别下跌了16%与2%,而上海楼市成交量更是创下了过去50周的新低。

  楼市陷入了迷惑期,一些房企也开始“未雨绸缪”。1月22日,恒大以高达13厘的利息发行共计7.5亿美元的5年期优先票据,这一数目创下了内地在港上市房企的发债规模的新纪录。在几天后,雅居乐与美国银行证劵亚洲有限公司订立信贷协议,获得了1.25亿美元的三年期贷款。

  而靠高负债、高杠杆急速发展的绿城,在去年年初,由于一笔4亿美元优先票据而陷入了“连还债”。如今的绿城似乎还对优先票据心有余悸,更加偏好与信托公司合作开发项目。

  事实上,有专业人士在接受观点新媒体采访时表示:“作为信托公司,最关心的就是房地产公司能不能及时地还信托款。调控对信托影响很大,房价下跌的时候,房企的房子销售不出去,还不了款,对信托公司来说损失很大。”

24小时热点>>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 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info(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