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地域建筑作为现代建筑的分支之一,包容新旧元素的重组合和弥合,为系统发展提供更广泛的可能性和自由度。本文通过对两座纳西民居特征的分析和比较,总结同异点,为现代地域建筑设计提供更广泛的视角和多方位的审视。
关键词 地域建筑思考诗性实践
地域建筑意指某一区域范围内的建筑,其发展过程涵盖了地区社会的整体,通过具体的地理位置、特定的民族与文化群体以及独特的历史时期与传统密切相关。在全球化铺天盖地的今天,在城市化进程急剧加快的中国,关注地域建筑、从地域建筑中获取有益的信息,对营造富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地域建筑具有特别的指导意义。
柯里亚在《转变与转化》一文中,在充分分析了印度的中古建筑以及自己在这方面的探索后总结道:“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筑就常需要既旧又新,因为它是三种力量的产物……在亚洲,我们生存在有伟大历史传统的社会中,这个社会装扮着它的传统,犹如妇女披上她的莎丽那么容易。”柯里亚说:“如果你不去真诚、公正地倾听过去,它便不会成为你作品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我们众多的建筑师并没有“真诚、公正地倾听过去”,他们更多地关注于地域建筑的一些处理手法和造型形式,忽视其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机制和规律,从而设计了大量复古或者徒具形式的“伪地域建筑”。
纳西民居客栈
那么,在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建造条件下,如何进一步从传统地域建筑中提取精华为现代建筑的设计提供帮助?又如何建立和发展适应现代人生活的新地域建筑呢?本文以笔者自己旅行观察的两个纳西民居为案,通过相互的比较和分析,提出自己的一点思考。
·地域建筑——从两座纳西民居所引发的思考 08/08/18
·建筑与城:苏州文化中的地域建筑气质 08/07/17
·究竟是谁动了丽江古城? 07/07/18
·廊檐、骑楼,一种特殊建筑文化的沉淀 07/06/14
·当代地域建筑文化分析 07/03/22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