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了第一季度的调整态势,开发商进入观望状态,拿地更加谨慎,土地市场流标现象仍然频现,土地价格回归理性。
受房地产市场继续调整影响,2008年第二季度华南区土地市场延续了第一季度的调整态势,开发商进入观望状态,拿地更加谨慎,土地市场流标现象仍然频现,土地价格回归理性。
土地供应充足居住用地为供应主体
截至6月30日为止,深圳第二季度共挂牌出让34宗土地,总宗地面积为172.26万平方米,但成功出让了24宗,交易宗地面积为118.95万平方米,环比一季度上升了187.93%;贵阳、重庆、成都分别成功出让6宗、20宗、29宗,成交面积分别为11.10万平方米、58.47万平方米、136.00万平方米。
从四城市各类土地供应宗数来看,深圳、贵阳、重庆、成都居住用地供应分别为17宗、4宗、11宗、2宗(见表1),分别占各城市总供应宗数的49%、57%、55%、6.25%(见表2),居住用地基本上仍为土地供应主体,并且深圳、贵阳第二季度土地供应比第一季度都有一定增长,特别是保障性住房用地比例有明显增加。深圳二季度共出让3宗政策性住房用地和1宗社会福利用地;贵阳也在制订2008年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时,优先安排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用地。可见,住宅用地特别是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的增长,将会逐步缓解居民住房问题,摒去房价泡沫;而成都、重庆地区由于受5月地震影响,推地计划放缓,特别是成都主城区在地震后没有推出住宅土地。
成交价格理性回归流拍蔓延二线城市
随着一系列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深入实施,第二季度房地产市场延续了第一季度的调整态势,房价继续调整和回落。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势必波及土地市场交易。
与07年开发商疯狂拿地,地王频出的局面相比,今年土地市场交易更加理性,土地价格回归土地价值。截至6月30日,成都、重庆第二季度分别成交了29宗和20宗地块,成都有21宗地均以底价成交,重庆有17宗地均以底价成交。而4月29日成交的成都天府广场新声剧场商业地块单价为2600万/亩,成交总价为1.6亿元,楼面地价为3000元/平方米,截至目前为止,是成都主城区今年成交单价最高的一宗地。原因是该地块位于成都CBD的核心区域,紧邻甲级写字楼城市之心,且周围聚集了仁和春天等高档百货以及锦江宾馆、索菲特万达等五星级酒店。
从各地块出让情况来看,第二季度成都共有4宗地块流拍,为商业用地或工业用地,贵州有1宗住宅地块流拍,说明流拍已经呈现出向二线城市蔓延的趋势。今年上半年深圳共有10宗住宅地块流拍,北京、上海等其他一线城市土地市场流拍现象也频频出现,这引起了部分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波动,特别是对2007年房地产投资过热的地区影响较大。
开发商进入观望状态拿地更谨慎
5月深圳、成都、重庆和贵阳的房交会并没有逆转低迷的楼市,市场延续了第一季度的冷淡,开发商对于楼市的走势越来越不明朗,预期值降低,加之银行对开产商贷款额度、还款时间、资金监控等方面更加严格,开发商的资金链变得越发紧张,即使在目前土地价格下降的情况下也不敢轻易拿地。如4月8日,深圳5块居住用地进行公开拍卖,结果只有一块以底价成交,其余4幅均以流拍收场。4月11日,深圳土地交易中心挂牌出让3宗居住地块,除了一幅以楼面地价1149元/平方米成交外,另外两宗未寻到买家。
与此同时,一些实力雄厚的品牌开发商将当前的调整时期当作一次洗牌的机会,地价不高,品牌开发商可乘机拿下一些条件好的地块。当一线城市土地资源稀缺情况下,二、三线城市仍然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今年伊始,万科、中海、金地等品牌开发商并没有停止在其他二线城市拿地,但拿地价格已明显有下调。以万科为例,今年在成都、东莞、武汉等城市拿的地,楼面地价多数在3000元/平方米以下。5月中国城市土地展上,重庆主城区升值潜力较大的地块深受深港开发商的青睐,并专程前往重庆考查地块。可见,与2007年开发商各地盲目造"地王"的境况不同,今年开发商拿地更趋于理性。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或许正给了实力强劲的品牌开发商们一次难得机遇,加速房地产市场洗牌。
资金短缺是流拍主因
深圳第二季度共挂牌交易34宗土地,成功出让了24宗,其中居住用地9宗,流拍10宗;流拍的10宗地块中有7宗为居住用地,这些居住用地自身都有种种限制条件,如4月11日挂牌交易的位于龙岗编号为G14210-0182、G14207-0185地块,出让条件为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宅建筑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住宅面积的90%以上。然而,2007年3月底,金地在龙华拿下深圳首次"商品房+政策性住房用地"捆绑出让的两幅地块,扣除经济适用房及其他配套用房面积,可售面积的楼面价分别达到了7124元/平方米和6718元/平方米,创下区域地价新高。可见,限制条件并不是开发商不愿拿地的最主要原因,开发商资金短缺才是地块频流的主要原因,加上上半年房价向下走趋势,促使开发商拿地更谨慎。
4月8日,位于深圳宝安和龙岗曾多次流拍的5宗居住用地在深圳市土地房产交易中心进行挂牌出让。挂牌截止时间结束后,只有振业地产以6.9亿元总价拿下了龙岗一宗建面逾24万平方米的地块,编号G02113-0023,楼面地价2836元/平方米,仅比2006年9月该地段一块出让地每平方米高出319元,振业拿下该地块不仅可以和前面的地块一起合成一个54万平方米的大盘,还可以平衡总体楼面地价;另外4宗因竞买开发商少或无人出价而继续流拍。毫无疑问,开发商都希望能在土地价格正处于低位时拿地,但在目前市场情况下并不是每个开发商都具备这个经济实力,多数开发商都会考虑到综合投资效益之后再做决定。
土地屡屡流拍,说明在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情况下,开发商普遍遭遇到了资金紧张的问题,即使地价回落,如果开发商对大势走向没有十足的把握,也不敢贸然拿地,因为资金链的流畅是开发商的命脉;而第二季度楼市出现久违的高成交量给开发商带来了销售资金回款,有利于缓解开发商的资金困局与观望心理,这将会对后期土地市场产生一定影响,但市场转热的判断尚需市场价格回升来确认。
·央企房地产业务重组:困与扰 08/08/20
·广州写字楼市场恐遇十面埋伏 08/08/20
·上海7月土地和一手住宅市场报告 08/08/20
·内地房市低迷 香港地产大亨伺机淘金 08/08/19
·第二季度房地产政策速览 08/08/17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